民俗老物件柳斗
2022-05-30王安
王安
柳斗,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民俗老物件之一。顾名思义,是手工艺人选用河柳枝条,加上一双巧手精心编制而成。因其编制工艺全部为手工操作,所以被称为柳编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加上所用材料河柳在北方地区早已经绝迹,这门技艺早已经失传多年了。
农村人经常用柳斗来装麦子、玉米,所以又叫麦斗。说书艺人在描述古代武将形象时,常提到此物:其身高过丈,头如麦斗,眼似铜铃,力大无穷。
我家里也有一只爷爷早年留下来的柳斗。听父亲说,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在一位政府高官家里常年担任专职厨师,就是常说的官厨儿。
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年事已高的爷爷辞职回到家乡。辛苦了大半辈子的他,回到家里也闲不住,利用自家产的黄豆开起了豆腐坊。一边卖豆腐,一边利用剩余的豆腐渣饲养肥猪。这只柳斗就是那一年买的,这样一算,我家的柳斗已经有84年的历史了。经过实际测算,装满黄豆时,重量是18斤,正好是做一次豆腐所需的数量。
在我记事时候,爷爷早已去世了。我经常看见母亲用柳斗来装粮食。那个时候的农村还属于生产队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的规定:村子里生产什么粮食老百姓就吃什么。不论大人还是孩子,每人一年只分配给420斤粮食。这其中,玉米、高粱等粗粮占到七成多。劳动力多的家庭,因长期干体力农活,粮食消耗量比较大。精打细算不到位,一年到头粮食还就不够吃。
6月中旬是农村的麦收季节,生产队的麦子开始成熟。经过收割、脱粒、晾晒,按照每人100斤左右的份额分配给大家。10月份之后,是秋粮作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经过紧张的收割、脱粒、晾晒,又把玉米、高粱等粮食分给大家。
母亲由于会精打细算过日子,自然就成了家里的当家人。每个月的月初,她都要用柳斗把全家一个月所需的粮食量出来,装在麻袋里单独放在一处。
上半个月的粮食快要吃完了,先把柳斗放在笸箩里,打开麻袋口儿。随着“哗哗”的一阵声响,一股尘土扬起,粮食被倒进柳斗里。母亲弯下腰,用手心横着轻轻一推,把冒尖儿的部分去除掉。说实话,这时的粮食还不足18斤。要是左右摇晃几下,就会塌陷下去一个坑,还能继续装进去三四两。可是母亲并没有这样做,双手小心翼翼捧起柳斗,我帮忙用小手撑起麻袋口儿,“哗”的一声,母亲把粮食就倒了进去。即便是不小心掉在地上一粒粮食,她也要蹲在地上,弯腰捡起来,重新打开麻袋口儿把粮食放进去。只有这样精打细算,全家的粮食才够吃到年底。
当年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可以没有一杆做小买卖的秤,必须要拥有一只柳斗。因为使用秤来称粮食,不光需要会看秤星儿。还要眼神好,不会使秤的人或者眼花的老人还使不了。因此很不方便。而柳斗属于标准型的用具,平时早就测量好了,大家心里都有数。用它装满了麦子、或者玉米,说18斤,几乎分毫不差就是这个数量。不论大人、孩子都能独立操作,使用起来都很方便。
每年的春末夏初季节,总有一些勞动力多的家庭,因为平时干的都是重体力农活儿,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粮食消耗很快。秋季分配的眼看就要吃完了,可新的夏粮还没有下来。造成一时的缺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黄不接。
这时,家里的当家人就要带上柳斗、麻袋,到有余粮的亲戚、朋友家里借一些粮食,来渡过眼下的难关。因平时两家都是来往十分密切的熟人,你眼下有了难处,我怎能眼看着不帮忙呢。说笑之间,实实在在的主人打开粮仓,用柳斗装满粮食后又左右晃悠几下,目的是让里面多装进去一些。您今天实心实意借给我满满的3斗粮食,到了新粮食下来,我再用它装满粮食如数还给您。因此,柳斗还是一种诚信的象征。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农村,小孩子办满月时,柳斗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传宗接代的事情,也就是常说的延续香火。即便是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那些年代,某个家庭的产妇生了小孩,同样被视为最重要的喜事。这个家庭会用自己最大的经济条件,来操办孩子满月。
满月的头两天,产妇母亲便开始做准备工作。选用家里最好的小麦粉,亲自发面、烧火,精心蒸制出一锅冒着麦香味的戗面馒头。刚出锅的馒头要分开放着,热馒头因为温度高、湿度大,放在一起就会相互粘连,把表皮弄破,影响美观。等到馒头晾凉了之后,又将柳斗里里外外清理干净,把馒头放在里面一层一层码好,最上面要放上一个与斗口大小一样的特制馒头。最后,又把一块象征喜庆吉祥的红布盖在上面,用红绳系好,带到闺女家去满口。
满月的当天,母亲把馒头和切好的肉片在锅里加热。拿出馒头,中间加上肉片儿。让产妇一只脚站在门槛里面,一脚在外。趁热儿咬下来一大口元宝形状的馒头夹肉,放在麻罗里。这是一种常见的筛面的圆形用具。麻罗,与大牲口马和骡子同音。美好的寓意为:未来家里日子好过,马骡成群,吉祥如意,招财进宝。咬剩下的馒头,要放在葫芦做的水瓢里留着以后再吃。寓意是:产妇吃了母亲亲手制作的馒头之后,奶水就会像瓢泼大雨一样下来。直到今日,一些边远地区,还保留着这种民俗习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家这只柳斗早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可我依旧把它放在居室里最显眼的位置,看到柳斗,就联想到爷爷、母亲在艰苦年代是如何勤俭持家过日子的,让自己更加珍惜眼下幸福美满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