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财富
2022-05-30崔维克
一晃儿,距初次听到北京琴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会儿,匣子里见天儿播放关学曾先生唱的《传家宝》,那词儿都能背下来“李师傅是共产党员名叫李长宝,是钳工组组长思想觉悟高……”北京琴书陪伴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时隔五十多年,当有一天我手捧关学曾先生1961年填写的《入党志愿书》的时候,才使我真正地理解了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历史必然。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根据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了《我志愿》专题栏目,通过重温100位在各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入党志愿,对他们不忘初心、践行理想的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我有幸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的过程中介绍了关先生的艺术人生,并目睹了恩师关学曾先生《入党志愿书》手迹,这让我再一次受到震撼和精神的洗礼,真正感受到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操与对艺术崇高追求的榜样力量。
我想象不出从一个爱听北京琴书少年,到成为关学曾先生的关门弟子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我对北京琴书、对关学曾先生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以至于在四十八岁那年还依然秉持着这份情感拜师于关学曾先生门下。
我虽未品尝过师父、师娘亲手做的炸酱面,但我却深知这碗面的味道。这碗面是师父拜师常德山、走上从艺之路的刻骨记忆,这碗面充满了身处贫苦环境的怹对美好生活的所有愿望。师父在多个场合曾经说过:
只要你愿意学北京琴书,我免费教,还管一顿炸酱面
此时,这碗面饱含了怹对毕生付出而创立北京琴书的所有心语,这碗面饱含了怹对北京琴书传承发展下去的真诚企盼。我每每在公益讲座或接受采访讲到此处时,不知为何,泪水总会湿润眼眶。这碗面常被人们所乐道,但谁解其中味。
2002年我在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担任制片人,12月的一天,终于遇到了我少年心目中的大艺术家。关先生到台里录制《京城广厦》节目的唱段,当时怹被一些人簇拥着正在咖啡厅与节目的编辑交谈,因这位编辑是老熟人,路过巧遇自然要聊几句。就这次、也是我唯一一次与关先生握手、向怹问好。关先生的手很绵软,说话慢声细语,非常平易。见到我心中的偶像,意外惊喜溢于言表。言谈中我奓着胆子对关先生说“我跟您学琴书得了”,没想到,关先生竟一口答应了:“好啊,回头你跟少曾联系,得空儿到家里来吧。”先生的爽快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意外。随后关先生让跟随的人给我留了关少曾的电话号码。为不影响讨论节目,跟关先生寒暄后,我便去忙别的事情了。后来,雖然与关少曾通了电话,表达了学艺拜师的愿望,也得到了关少曾的认可和允诺,但由于工作缠身,总觉得来日方长,也未曾与关少曾见面去看望关先生,这事就搁了下来。现在想起此事,内心有太多遗憾。
2006年9月27日关学曾先生与世长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家都在为北京琴书这门艺术的传承担忧。这才让我突然意识到,上次见过关先生以后没有及时登门求教,内心倍加自责。此时,我觉得拜师的事儿再也不能拖延了。
著名京味儿作家刘一达先生是关学曾先生的义子,也是关少曾的莫逆之交,我们共事多年,是令我尊重的好兄长,当我向他表明意愿后,在他的引荐下,遂于2008年的一次聚会上我正式提出了拜关学曾先生为师的请求。关少曾根据关先生生前“择优不拒”的遗愿,决定再开师门,并推举关学曾先生的掌门弟子殷长海先生代师收徒。就在关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完全按照曲艺界传统规矩举行了隆重的摆知拜师仪式。我面向关先生遗像三叩首,行跪拜大礼,引、保、代、证分别在“一丈红绸海底”上具名,少曾师哥将关先生生前演出使用过的鸳鸯板和两枚印章郑重地交到我的手上。众多曲艺界前辈、北京曲协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业界同仁以及媒体朋友一百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又一晃儿,14年过去了。回望过来的日子,不敢须臾枉度,对北京琴书的热爱和对师父的崇敬之情一直是我内心的动力。在少曾师哥和师父的接班弟子胡运龙师哥的主持下成立了“关学曾北京琴书研究会”,为师父出版了自传《历史旮记》,对北京琴书进行综合研究、立体系统的挖掘整理,耗时数年完成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琴书》卷和普及入门读物《学唱北京琴书》的撰写,这批专著实现了知识性、学术性、实用性的统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琴书的传承来说,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为传统鼓曲艺术的传承模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崔维克在表演北京琴书
关学曾关门弟子崔维克
可以告慰师父的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不懈努力,现而今北京琴书依然唱响在北京的大小舞台、各种媒体平台,特别可喜的是在多所小学开办了北京琴书社团班,北京琴书还进入了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2016年北京琴书被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列为区本课程,纳入了《北京市朝阳区“十三五”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一批批热爱北京琴书、能够登台表演的小朋友和爱好者逐渐成长起来。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热爱北京,热爱北京文化,当毅然投入到北京琴书传承工作中的时候,亲身的经历使我感触良多。十四年来,在学习并感悟北京琴书、为师父整理遗著、整理出版北京琴书专著以及普及传承的工作中,我逐步走进了师父的精神世界,与怹进行着隔空交流。如果说建国初期从旧艺人被称作文艺工作者的那一刻,是怹世界观、人生观发生质变的时刻的话,那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则是怹将自己的事业和生命全部交给党的真实写照,怹70年的艺术生涯在这两个生命节点上熠熠生辉,由此为北京琴书带来崭新的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我接触过的人群中曾经遇到过众多北京琴书的老听众、老观众和师父的拥趸,接触过数不清的真心喜爱北京琴书的各年龄段的朋友,得到过各行各业人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兹是有北京琴书唱起的地方,就会唤起人们对师父的追忆,就会令人们对北京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关先生为北京琴书赋予了时代使命,伴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反映火热生活、讴歌时代模范、颂扬先进人物、为民带来欢乐。而怹的艺德风范和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更是晚辈的楷模,怹的艺术精神和北京琴书是人民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继续焕发崭新的时代风貌和强大的生命力。
常怀此念,深感任重道远,师父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