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创新性思维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中的应用

2022-05-30温小倩

高考·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解题方法高中化学

温小倩

摘 要:创新思维,是一种非常灵活并且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借助创新思维进行解题,对于提高解题效率、提升做题的正确率、简化计算过程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学生学习主动性,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化学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性思维;解题方法

化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解题教学更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之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导致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会按部就班地写出答案,很少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学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就长远的发展来看,则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高中化学解题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课堂内容乏味、缺少新意

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是我国高中化学课堂存在的较为显著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化学有一定难度,且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使得化学课堂比较枯燥,这样的环境氛围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降低,学生会逐渐产生抵触心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讲解解题方法及技巧的效果也将不尽如人意,学习氛围的枯燥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有通过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提升[1]。

(二)教学方式太过老套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心浮气躁。如果教师的讲题形式过于死板,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多数学生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受到这种状态的长期影响,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化学学习的耐心。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一板一眼地讲解习题,解题过程中没有加入新鲜的元素,导致化学课堂氛围沉闷、刻板,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解题能力获得更高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三)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确保师生的思维在同一水平线,确保教学的顺利展开。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忽略了这一教学原则,一味地注重对化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这种情形下,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在进行解题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借助互动的方式、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创新性思维给化学解题带来了怎样的思路

(一)逻辑思维

所谓的逻辑思维,指的就是学生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将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思维等相互连接,使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化学思维,并且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的化学问题解答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质量,也能够帮助学生从题目中梳理清晰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在解题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逻辑思维进行合理的运用,更加准确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学生在整合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可以确保逻辑能力的有效提升,这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使学生逻辑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更加顺利高效地解答化学习题提供了有力的思维保障。

(二)开放性思维

因为高中化学习题具有变化快、信息多以及迁移灵活等特点,利用开放性的思维解题不仅能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能使解题过程更加简易化。所以教师在解题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多样化的解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而且能够借助开放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以及质量。此外,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对化学题目的解答更加灵活,在学生不断地思考与总结中,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都将得到创新性的提升,这对学生化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及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大有裨益。

三、如何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中应用创新性思维

在化学解题教学过程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全方位、长时间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提升解题能力,锻炼解题技巧,达到化学能力全面提升的效果。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将“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教学的始终,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时刻明确自己身为课堂引导者的职责。教师要想有效地将创新性思维与化学解题过程有机结合,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才能更加灵活,对化学习题的思考与探究也将更加深入。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实际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化学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题目分析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保证学生具备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各抒己见,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高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学生对化学习题的剖析更加深入[2]。

例如,在对“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设计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因此,教师为学生讲解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几个知识点,相应地设计习题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针对“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教师设计问题“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A.N B.C C.N和S D.N和C”,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接着,基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的水平,教师可以进阶设置习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如“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通过设置这种推理性的题目,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可以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在学生对题目信息分析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题目,如“(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在学生深入解析题干的基础之上,对习题的解答将更加顺利,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彻底厘清习题脉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化学教学来说亦是如此,兴趣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敲门砖。在学生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动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对教师营造的氛围感到好奇,并在这样的心理引导下积极地探究化学知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化学课堂的学习之中。显然,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营造,不仅能够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的学习,更能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学生求知欲的加持下,课堂参与度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对题目的探究更加积极,对化学内容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同时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及技巧,这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解题过程进行高效融合。

例如,在对“氮的循环”这部分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解题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习题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化学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如在“硝酸的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较为简单的生活化习题,“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分真伪的方法是()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C.放入盐酸中D.观察外观”,这个问题源于生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对其后续的探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学生通过深入地探究可以得出答案与结论,如“选D,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金极为相似,所以观察外观不易区分”。此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逐一对选项进行解答,探究其背后的化学意义,如“金属的密度各不相同,所以通过测定密度可以鉴别真假;硝酸不能溶解金,但可以溶解铜和锌;铜、金和盐酸不反应,但锌可以溶解在盐酸中”。在设置本道习题的过程中,教师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将更加主动,挖掘习题背后蕴含的知识点,逐渐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要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培养良好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做化学课堂的引导者,将复杂的化学习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击破,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化学知识脉络,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解答相关问题。教师在对相关问题的设计中,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与多样化的化学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并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一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并分解习题,有效减轻学生的解题压力,使学生的解题过程更加轻松,这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解题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可以使学生逐渐具备自己独特的解题技巧,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这部分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复合型的习题,带领学生剖析题目,使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锻炼学生运用创新性思维解题。首先,教师为学生设置题目,如“等物质的量的A(g)与B(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g)+B(g)2C(g)+D(s)ΔH<0”,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题干进行分析,如“根据题目分析,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平衡怎样移动”,以及深入剖析题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速率2V正(A)=V逆(C)”,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展示题目选项内容,而是针对题干,发掘题干中存在的有用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厘清题目思路,思考的方向也将更加明确。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选项信息,如“A.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A)=2V逆(C)B.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等,在教师有效分析题目的基础之上,将题目化繁为简,学生作答的效率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对题目的深入分析及发散性讨论,也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创新思维探究题目,使学生的解题思维更加灵活,解题方法也更加多样。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相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时,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學方法,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并借助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解题思维,提升解题效率以及质量。在解题的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知识,为学生顺利解题提供有效的助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凌丽.高中化学创新性思维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1(25):67-68.

[2]杨大全.浅析创新思维在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技巧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16):94.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解题方法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语课堂中的应用
跨专业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思考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