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05-30赵堂霞
赵堂霞
摘 要:在国家的治理过程当中,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依法治国属于政治方面的强制性措施,以德治国属于以人们的道德为基础,属于思想建设,从精神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对于以德治国也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让人们明确法律是任何时刻都要遵守的,道德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方针,因此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必须坚持二者相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
关键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
根据以往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法治与德治二者缺一不可,都需要引起相关领导人的重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注重完善法治,也要不断加强德治,以实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依法治国要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执法
要想实现依法治国,首先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只有这样人们和司法机构才有依据,才能有法律的标准,这就需要国家重视法律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将繁多而复杂的法律整合起来,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同时,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时候的立法都会存在某个角度的不完美,需要我们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调整和改变,否则就会影响法律的效力和对社会的约束力,依法治国也就不能高效地进行,因此对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执法,首先法律给了司法机关莫大的权力,司法机关就要恪尽职守,利用自己的执法权力捍卫法律的尊严,治理社会,同时,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法的过程当中也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依照法律严格的执行,要注重,法律的地位不容挑战,要坚持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平等地对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这样,法律才能起到其普遍约束力的作用,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遵守法律。
例如,我国的立法在实际实行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法律不能够充分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存在部门化的倾向,这也就不能够突出法律是为谁存在的,为谁维护权利的问题,因此在完善法律制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明确法律权利的边界,科学立法,用法律法规明确道德导向,让人民群众明确法律的意义。
二、以德治国要注重道德教育
以德治国要求从管理阶层到人民都具有深刻的道德认识,只有拥有一定的道德准则才能更好地遵守,从而实现以德治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注重当下社会的道德教育,管理阶层的人首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德行得到人民的信任,以德为政才能更好地管理人民,对于普通人民,我们也要加强道德教育,中国是一个大国,只有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地管理,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干部选拔的过程当中也要注重选择管理水平和道德水平都高的人,在社会当中实行道德教育,最本质的目标是实现以德治国,提高中国人民的道德素质,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自身拥有了对道德的正确认识才能在生活当中惩恶扬善,让正义不会缺席。同时,道德素质高尚也有助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例如,以德治国首先要针对干部提出思想道德的约束,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服从领导的管理,干部要依法行政,以德行政。在社会治理的过程当中针对社会上发生的见义勇为,我们要大力地表扬和宣传,对人民定期开展道德教育讲座,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三、借助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素质
在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过程当中,最基本的底线就是法律,对于一些没有专门学过法律的人民,对于一些法律了解得不够深入的人民,中国地大物博,由于每个地方的人口分布都不均匀,这也就使得法律知识的宣传更加困难,这还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不发达地区公民的道德素质,很多人民甚至还没有把法律当做自己行为的底线,认为不是法说了算,而是人说了算,要想建设法治国家就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问题,尤其对于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法律意识就更加淡薄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丰富法律宣传方式,对于法律认识不够深刻的地区,很多人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而是忍气吞声,暴力解决还很常见,因此要想实现依法治国,就要注重对人民的法治法宣传,提高公民的素质。
例如,有一些地方通过开展普法宣传、电视台开展普法栏目的播放加深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一些地区会让专业的法律工作人员走进公司、农村,向当地的人们開展法律讲座,通过和人们积极的互动有助于帮助其明确法律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联系。
四、培养法律人才,提高公民素质
在促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当中,我们也要注重加强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专业的人才指导才能加强法治教育,减少社会的问题,对于一些高校,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培养人才,提高教育水平,通过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等,有利于促进法律高水平地发挥作用,减少社会的冤假错案,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信任,使得人们明确遇到问题要用法律解决,推动依法治国更好地实现,另一方面,从以德治国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不断地向社会群众传播积极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尚正义,和谐相处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要继续加大对国家从业人员的道德培训和考核,通过他们做好榜样,有利于培养人民群众正确的价值观。[3]
例如,要想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首先就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法学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加强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帮助其打牢基础,从而进行更加深刻的思想教育,对于相关的司法考试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语言组织的考核,对不同的法律人才进行分类,强化学生实务技能的提高。
五、加强法律宣传队伍,提高职业道德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国家工作人员作为法制宣传的主要力量,自身的法律基础和宣传水平在整个过程当中至关重要,在实际法律宣传的过程当中为了拓宽工作人员的宣传渠道,很多地方开展法制讲座、道德演讲,结合当地人民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领导职工开展相关的法律普及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帮助其明确法治在生活当中的地位,同时还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对于贪官污吏,这不仅仅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更是道德水平低下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对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加强法制宣传,同时对于各个行业人民的职业道德也要注重宣传和培养,职业道德缺失就会漠视法律,对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够重视。
例如,有一些地区会派相关的干部人员前往发达的地区进行学习,通过掌握先进的法律知识和宣传方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要。另一方面,在反腐斗争当中一些官员落马也会对相关的领导人员进行警醒,使他们对法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怀着敬畏之心和职业道德为人民群众做事,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管理的效率,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措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结和升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建设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因此,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到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实现法律与道德互相约束,互相促进,提高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曾志桃.新时代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1):116-118.
[2]田海舰,田雨晴.十八大以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研究综述[J].领导之友.2016(0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