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会计学中的应用
2022-05-30王馨悦
王馨悦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会计理论和实践中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本文运用唯物辩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物质性原理、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这一系列范畴,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等在会计的假设与原则、会计方法等方面的体现和运用。将会计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而深化了对会计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会计;会计准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普遍渗入到会计理论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会计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范畴都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所以,深入认识和把握会计理论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会使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会计理论及其指导会计工作的实践中,具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一、物质性原则与会计的客观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客观反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与现象的共同本质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世界物质性原理在会计中的首要体现是会计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是企业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这些对象具体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一切会计记录、计算、直至编制会计报表都应以核实后的合法凭证为依据,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性。
二、主观能动性原理在会计学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会计人员的自觉能动性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直接促进着会计事业的发展。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能持之以恒,将对会计工作产生巨大效应。会计工作是一项时效性较强的工作,与所处的经济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会计人员要坚持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每年财政部门安排的继续教育,还要将学习范围辐射到国家财税政策、经济法规,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拥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全方位拓展知识领域,从而完成工作能力质的飞跃。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起到决策层助手与参谋的作用,成为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普遍联系原则与会计方法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既作为个体事物存在,又作为联系中的事物存在。比如,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它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这些方法互相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记帐、算帐、报帐、用帐和查帐的会计方法体系。其中会计核算方法中的具体方法,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要填制会计凭证,经审核无误后,按规定的帐户,运用复式记帐方法,在有关帐薄中进行登记,月终根据帐薄记录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帐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最后利用会计报表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考核和分析财务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另外,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传送诸环节,都不能孤立进行,例如,收入必须联系费用才能确认,费用必须联系受益对象才能合理分配,会计报告必须联系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才能发挥效用,如此等等。
四、矛盾分析法是在会计学中的体现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并且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把对事物的矛盾分析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那么在会计中也普遍存在着矛盾,我们可以运用矛盾分析法去解决。
通过对会计的矛盾分析我们会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借與贷、收与支、盈与亏、增与减、资产与负债、应收与应付、预收与预付、资金筹集与资金使用等,就是在这对立和统一中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分析事物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也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企业会计准则》体现了这一点,它包括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主要就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报告作出了规定,这是会计工作矛盾的普遍性。具体准则对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作出规定,具体准则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各行业共同业务的会计准则;二是会计报表的具体准则;三是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准则。这是会计工作矛盾的特殊性。另外,新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在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的确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问题上也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在事物内部的诸多矛盾之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别。运用这一原理,在会计工作中要贯彻重要性原则,即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核算,合并反映。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的基础上保证重点,有助于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龙平:《也论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会计研究》1992年第10期。
[2]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毓圭:《企业资金运动规律新解》,《财务与会计》1992年第10期。
[4]董美霞:《哲学对会计学的反思》,《财会通讯》2007年第2期。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31页-32页。
[6]王光灿:《论会计审计中的核算方法》,《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第7期。
[7]张静:《会计学发展60年的回顾与展望》,《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2期。
[8]白婷婷:《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财会学习》2017年第4期。
[9]邓蓉晖:《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第10期。
[10]于玉林: 《现代会计哲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1]颉茂华:《中国会计学发展创新与成长路径—基于1949-2019年的回顾与展望》,《财会通讯》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