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介词语义成分浅析
2022-05-30罗兰
罗兰
摘 要:因、因为;为、为了;由、由于,都能够介引表示原因的语义成分,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在介引原因语义成分时,表原因与表目的所占比重差异明显,以及该语义成分实现顺序各有先后。
关键词:因;因为;为;为了;由;由于;语义成分
一、介词兼表目的与原因的现象分析以及所占比重分析
原因介词就是介引表示原因语义成分事件的介词类别之一。[1]部分原因介词既可以表示原因又可表示目的,但是二者各占的比重不同,表示原因所占的比重有可能大于或小于表示目的所占的比重。
(一)因、因为
“因、因为”,尤其是“因为”,是介引原因语义成分的常用词。它的实用能力强,适用语境最多。它们对原因语义成分、句子的主语、谓语没有过多的限制,并且可以替换“为、为了”“由、由于”。“因、因为”在同一语句中既可表示原因也可表示目的,但是表示原因所占的比重大于表示目的所占的比重,在這种情况之下,“因、因为”后面多接句子。“因、因为”也可以单独表示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它后面多接短语和句子。例如:
1.因/因为要达到老师的要求,他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
2.因/因为要提升我国的军事能力,(所以)实战演练必不可少。
3.因/因为商人囤积商品,不但造成资本的流通停滞,还要承担商品损失的风险。
4.因为他的哥哥本来是一个大学者,虽然中了进士,做了官,却因毕生的抱负不能发展,心里一直抑郁着。
5.动物心理学虽然因/因为派别的不同,所关注的问题也不同,但是其研究对象,则无论哪个派别都放在行为之上。(因/因为+定中短语)
6.小金鱼因/因为患病,落却了一身彩磷;(因/因为+动宾短语)
7.因/因为观察这样东西,完全是主观的活动,各人之观察便有所不同。(因/因为+动宾短语)
8.因/因为答案错误,我丢了这道题的分数。(因/因为+主谓短语)
9.……因为在情况之下,个个分子必然的急速的变为资本家所不愿雇佣的人……(因为+介词短语)
在例句1中,“因、因为”既可以表示原因有可以表示目的,但是原因所占比重大于目的所占的比重。例1中,一方面,“达到老师的要求”表示原因,正因为有这样的理由,所以才有“天天认认真真地学习”;另一方面,“要达到老师的要求”表示目的,是为了“达到要求”这个目的,才有为这个目的而“天天认认真真地学习”的状态。例句2中,“要提升我国的军事能力”是原因,所以才会重视实战演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达到提升军事能力的目的,所以重视实战演练。
(二)由、由于
在考察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前1000条随机语料中发现,只有10例涉及“由”字原因介词的用法。而“由”和“由于”存在差异。“由于”可以介引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已然事件)或者是正处于某种状态中的事件,甚至是将来事件(未然事件)。但“由”不可以。
10.由于上午超额任务的完成,下午可以提前下班。(原因是已经过去的事件)
*由上午超额任务的完成,下午可以提前下班。
12.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迫使它们从树上生活转移到了陆地,由爬行到直立行走。(原因是状态)
*由自然环境的变化,迫使它们从树上生活转移到了陆地,由爬行到直立行走。
14.由于飓风将至,人们开始添衣御寒。(原因是将来事件)
*由飓风将至,人们开始添衣御寒。
以上例子中,例10、12、14中的“由于”可以介引已然事件、未然事件以及处于某种状态中的事件,而当“由”在位于句首时,句子不成立。但当“由”处于句中介引代词构成介词短语的时候,可以介引未然事件,如例句15;“由”位于句中,后接定中短语的时候可以介引已然事件,如例16。此外,“因”位于句中,后面若接定中短语的话,可以介引已然事件,如例17。例如:
15.接下来,就由李总针对这个策划方案做出详细的说明。(由+代词+未然事件)
16.城市里出现了由手工业联合会办的行会学校。(由+定中短语+已然事件)
17.我们公司因李经理工作上的疏忽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因+定中短语+已然事件)
(三)为、为了
周洋(2011)认为“为、为了”所介引的原因语义成分多为非强制性事件并且与人类行为由密切的关系,绝不可能是自然现象。[2]他也认为“为”类介词的主要功能不是表示原因。在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考察了“为、为了”的前1500条随机语料,发现表示原因的用法分别是9例和5例。“为”类介词在同一语料中同“因为”一样,既可以表示原因又可以表示目的,表示目的所占比重大于表示原因所占比重,有时在语料中也会出现目的所占比重小于原因所占比重的情况,下面根据语料做出分析:
18.为/为了避让行人,那辆大客车不慎翻落下河。
19.为/为了学好数学,他每天花五个小时练题。
20.区镇府法制办公室干部邵太豹,为/为了便于服务残疾人,自学盲文和手语。
21.为/为了准时完成任务,他病倒了。
22.工人们为/为了铺好防雨布,突遭雷击。
例句18、19、20中的“避让行人”、“学好数学”、“服务残疾人”既表示原因又表示目的,但是在语义上原因所占比重<目的所占比重。但例21、22中,既表示原因和目的的同时,在语义上原因所占比重>目的所占比重。
二、原因介词介引原因成分的时间先后顺序
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二者在实现时间顺序上的先后顺序。《现代汉汉》对“原因”一词的释义为:“造成某一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所需要的条件。”[3]而在辩证法当中认为“引起某种现象的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4]不论是哪一种表述都没有对原因的存在状态或者说是否实现作出明确地阐释。原因的存在状态并不起限制性的作用。原因可以先于结果发生也可以在结果之后发生,就是未然事件和已然事件。例如:
23.由于/因为明天要下雨,学校通知明天的早操取消了。
24.由于/因为今年六月份就要毕业了,张三去年年底就早早地把工作给落实了。
25.由于/因为明天要去春游,我今天下午就把作业做完了。
例23、24、25中,“由于/因为”所介引的三件原因事件中,下雨和春游都是明天发生的事件,毕业是今年六月份的事件,都是将来发生的事件(即未然事件),但是它们的结果发生的时间是今天和去年年底。原因介词介引的语义成分中,原因事件发生的时间晚于结果事件发生的时间。
26.由于/因为下午的会议临时取消,参会人员在中午的时候就可以有序离场。
27.由于/因为工作提前完成,公司领导决定明天放假一天。
例26、27中,“由于/因为”所介引的两个原因事件中,会议取消发生的时间是上午,工作提前完成发生的时间是在今天,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即已然事件),但是它们的结果发生的时间是中午和明天。原因介词介引的语义成分中,原因事件发生的时间早于结果事件发生的时间。
三、结语
因、因为;为、为了;由、由于,同一语句中既表原因也表目的时,“因、因为”表示原因所占的比重大于表示目的所占的比重,“为”类介词则表示目的所占比重大于表示原因所占比重;就介引的原因成分实现的时间顺序而言,“由于/因为”介引的语义成分,原因事件发生的时间可晚于结果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可早于结果事件发生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曾常红主编. 现代汉语语法[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
[2]周洋. 现代汉语原因介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王世群. 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