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性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2022-05-30钱建芬
钱建芬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强的特点,要学好数学不仅需要基本运算能力,还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利用本原性问题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本质问题的认识,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知识,并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关键词]本原性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反比例函数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2)17-0007-03
本原性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本质的、原始的问题,利用本原性问题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本原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下面以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实际教学流程是以小学数学的学习经验为出发点,围绕“反比例关系”这个本原性问题,沿着“导入课题—构建概念—破解问题—迁移应用”这样的路径开展教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关系”,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一、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函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好这节课内容的关键是厘清反比例关系,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为此,本节课从反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入手设计教学流程。一是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开车去公园野餐,并以此为导入点,全程依照“野餐准备、野餐进行时、户外运动中的相关反比例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在原有的经验上,帮助学生生长新经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二、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创设“开车去公园野餐”这一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的信心,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新知。
【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师:我计划周末开车带今天课堂学习最活跃的同学去胜地生态公园野餐,请同学们一起帮助我规划一下周末的野餐活动。如果开车速度是 [80 km/h],那么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表达式是什么?
生:[s=80 t]。
师:若已经行驶了[10 km],继续以 [80 km/h]的速度行驶,那么总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表达式如何?
生:[s=10+80 t]。
师:若学校与公园相距[15 km],开车速度是[v km/h],全程所用时间是[t(h)]。写出[t]、[v]的函数表达式,填写下表,并且思考几个问题。
生:[t=15v]。
【学生训练,增长经验】
(1)这个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2)对每一个给定的[v],都有唯一的[t]与它对应吗?
(3)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为后续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二)问题驱动,探索概念
在学生对三个量有了函数关系的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后续野餐环节。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结合小学学过的“反比例关系”,并与当下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产生关联,学生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了反比例函数。
【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野餐时要用的蛋糕、鸡翅、草莓、野餐布等,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老师计划用300 g 面粉做千层蛋糕,蛋糕的层数[y](层)随每层面粉质量[x](克)的变化而变化。
(2)买鸡翅花了60元,购买数量[y](个)随鸡翅单价[x](元) 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为[5 kg]的草莓需要清洗,所花时间[t (min)]随清洗速度[v(kg/min)]的变化而变化。
(4)长方形野餐布总面积是4 m2,长[a (m)] 随宽[b (m)]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写出了自己的答案,教师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前几位同学写出的函数表达式[y=300x],[y=60x],[t=5v],[a=4b]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1:它们好像都是成反比例关系。
师:说得很好,你能不能用当下学习的函数术语表述它们的特征呢?
生2: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师:对,这位同学很棒!我们所研究的这些函数表达式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呈现反比例关系,而这种具有反比例关系的函数就叫作反比例函数。
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作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
【学生训练,增长经验】
师:请大家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识别一下,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其比例系数。
(1)[y=0.5x](2)[y=-1x](3)[y=x2]
(4)[xy=3](5)[y=2x-1](6)[y=32x]
(7)[xy=0](8)[y=3x+4]
通过习题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对比例系数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进行总结:[y=kx],[y=kx-1],[xy=k(k≠0)]。
(三)体悟关联,完善概念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学习,学生对因变量、自变量、比例系数等关键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比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
【教師引导,解决问题】
师:虽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野餐的相关食材和工具,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涉及反比例函数,老师想请大家帮助破解。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帐篷放在一个长方体盒子里,盒子的体积为[32 dm3],盒子的高为[2 dm],宽[b] (dm)随长[a (dm)]的变化而变化。
(2)堆在餐布上的饮料总重[30 N],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N/m2)] 随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m2)]的变化而变化。
(3)12寸比萨约重500克,每人吃到的比萨质量 [y](克)随人数[x](个)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训练,增长经验】
师: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问题:图2中有一面围墙(可利用的最大长度为100米),现打算沿墙围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一边[AB=x](米),另一边为[y](米),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指出其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应满足实际背景和意义。教师强调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应将实际问题和数学关系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认识。
(四)学以致用,拓展提升
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品质,增长经验。
【学生训练,增长经验】
师:野餐结束后,还有一些户外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探讨。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比例系数。
(1)一个菱形的风筝,总面积是[80 cm2],较短的对角线[n (cm)]随较长的对角线[m (cm)]的变化而变化。
(2)小巧骑自行车行了[2000 m],自行车车轮旋转的周数[n]随车轮直径[D (m)]的变化而变化。
在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已知函数[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x=2]时,[y=5],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通过创设开车去公园野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野餐的相关环节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上述教学从本原性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反思
(一)注重情境创设,提升学生兴趣
基于本原性问题开展数学教学,实际上是从数学问题的本质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枯燥的符号运算与生动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本节课以开车去公园野餐为教学主线,针对野餐过程中的种种情境“追根溯源”,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悟数学的本质。
(二)加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节课全程都是以问题为导向,无论是蛋糕的制作问题,还是风筝面积问题的解决,都比较通俗易懂,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并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三)注重逻辑引领,挖掘学生潜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传授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要注重知识传授的逻辑性,且要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本节课以开车去公园野餐为主线,以“野餐准备—野餐进行时—户外运动”这样的顺序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事件发生的脉络。同时,在知识的传授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比例系数—自变量—反比例函数知识运用”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最后,还设置了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学习,并引导学生思考:还要继续研究哪些反比例函数问题?这样的问题无疑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感悟知识的生长,体会数学的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毳.本原性数学问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1):84-89.
[2] 王毳.本原性数学问题引领下的教学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0):195-196.
[3] 赵丹.浅谈初中数学函数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6):45.
[4] 顾典沙. 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5] 陈艳.去伪存真激发学生思考 让学引思培养核心素养:“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通报,2019(5):37-39.
[6] 冉红芬.“四点突破”理念在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中的应用:以《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4):120-124.
[7] 李静.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多元表征教学[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16-120.
[8] 王俊蓉.整体建构视角下的问题串设计研究: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20):5-7.
[9] 王秀妮.“本原性数学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1(2):50-51.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