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美学特征
2022-05-30叶金龙
叶金龙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韦志成先生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最优化,就是在尊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通讯》1994年第6期)韦老这番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应该首先要最优化,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最优化是受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知识能力等可变因素的制约。然而,目前还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命题的认识还很肤浅,还停留在原来的抽象的基础上,最终只能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当成一句可望难及的理想化的空洞口号。大家知道,语文教改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卓有成效的实践;语文教改需要科学的教学思路,更需要可供广大教师借鉴、仿效和操作的具体方法。因此,验证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发现和总结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基本特征,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尺度,为广大语文教师在研究和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过程中指明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怎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算是最优化的。当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准相应的角度,否则就会做出不同的、多样化的答案。我们认为,优化是科学美的内核,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定然会呈现出科学美的一些基本特征:简明、和谐、新颖。
一、教学目标的简明、突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即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实施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教学目标制定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回眸那些被公认为典范之作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不难发现,尽管各自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简明而突出。著名特级教师陆继舂依据目标教学理论,提出了“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得”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物化。课堂教学就应该围绕“得”来展开,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应该依据这个“得”来评价。“一得”的“一”,不是浅近单一,而是强调教学目标的鲜明集中,不蔓不枝。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许敏峰讲授《鸟的天堂》一课时,课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直接在黑板左上方板书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学习和欣赏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许老师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分别抓住课文主体部分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一一从课文中找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让学生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于景物描写之中的。同学们自由诵读,集体朗读,畅所欲言。整个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教师教有方向,举纲张目,结构紧凑;学生学有目标,披沙拣金,思维活跃。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谓最优化:教学目标简明恰当,教学重点集中突出,教学过程紧凑完整,教学效果显著有佳。
二、教学过程的协调、和谐
教学过程是一个立体流动的过程,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文道的互相渗透,讲练的有机结合等多重矛盾关系。要让这一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使其符合教育美学的规律与要求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重要的原则是和谐。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启而不发,愤而不俳,教学要求与学生接受能力脱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及题目与学生训练的内容及难易度有差异等司空见惯的失误与弊端,都有悖于“和谐”的原则。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务必做到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训练等多重矛盾尽可能完美的统一,以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最佳效果。
特级教师白金声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首先从课题导入,白老师让学生齐读课题后,问学生们想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干层浪,学生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种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能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理清了文章思路。接着,白老师组织学生择文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两次看鸟的文段中,自由选择其中“一次”看鸟的文段,带着学习任务独立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鸟的天堂景象的句段,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逐步感知了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其次,白老师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找学习伙伴,自由组合,围绕学习目标互相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种让学生自择、自读、自悟,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最后,反馈学况:白老师把课文中有关描写鸟的天堂景象的精彩句段,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这种以学定教,以学促教,顺势利导的做法,更有利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重点句和重点段的理解与品析,以多种形式的“读”将体验感悟推向深入,并合理应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播放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课件,真实再现了“鸟的天堂”的壮丽景象,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如见其景的感觉,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教学过程的协调、和谐,体现在阅读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白老师的这节课,一方面给了学生充分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另一方面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点拨、恰当引导,既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设计的新颖、脱俗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學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做的精心安排。成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保证。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教学设计总是从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出发,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落花生》是一篇运用借物喻理这一表现手法的散文。作者借花生的品质,来喻指做人的道理。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根据行文思路巧妙地设计了四个步骤:1.创设情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花生收获季节的晚上,一家人在尝花生、谈论花生的事);2.设疑释疑(本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种花生、吃花生、品花生);3合作探究(本文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赞扬那些不追求外表美、不图虚荣,而能踏实肯干,愿意为人民多做贡献的人);4巩固提升(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借物喻理)。这种“四步教学法”既环环相扣,又粘粘叠合;既循序渐进,又拾级攀缘,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教学设计总是新颖的。新就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能够富于变化,脱俗别致,常教常新,不落窠臼。教学设计是折射教师教学思想的一面镜子。我们就要像刘云生老师那样,立足于教材设计教学,以本为本,只有“心中唯本”,才能跳出那些所谓相对稳定的知识要件、陈旧呆板的死胡同;立足于学生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心中有人”,才能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一首诗,主题鲜明突出,语言凝练隽永,诗意回味无穷;似一支歌,节奏协调和谐,旋律悠扬流畅,激情荡气回肠;像一幅画,意境开阔高远,色彩明快纷呈,布局脱俗不凡。为此,我们只要潜心学习,勤于探究,抓住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美学特征,就一定能摸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