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学生实际彰显习作个性

2022-05-30蔡亚润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构段习作课文

蔡亚润

习作教学依然是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题。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学生文章写不好,且大部分能力中下的学生一谈起习作,常常叫苦不迭,这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索然无味,而直接影响语文各种能力的提高。针对此种现状,我们难免反思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写文章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生活重映在自己脑海、写在作文本上。而作为教师,则要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特别重视他们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才能彰显习作的个性化。

一、积累素材,表现个性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理所当然的,学生笔下的习作也应该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别无他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认真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就有习作的素材,就能获得习作的灵感和激情。例如,我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将平日发生的事情、观察到的事物,看到的好文章记录下来。一场比赛、一次郊游、一篇好文章都成了孩子们日记本里的内容。只要学校有活动,如:六一庆祝活动、跳蚤书市、义卖活动等,我都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这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也让学生找到写作的乐趣。只要教师学做“有心人”,做好“倡导者”,就能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材的机会,重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凭自己的意愿表达,写起文章来就能顺情顺意。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的阅读量大了,习作水平就容易提高。苏轼有云:“颓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神道。”“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积累就得引领学生博览群书,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这样写起作文来,内容、语言都会更丰富、生动。针对学生阅读途径窄、阅读量少这一弊端,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开展了以下活动:1.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人从家里带一本书放在班级图书角。每人可以随时借阅,这样学生阅读量大了,阅读兴趣也逐日渐增。2.利用班级黑板报的一角开设“每日一记”。每天由一位学生负责摘抄5个好词、一个好句写在黑板上,并在课前交流,其他同学当天把它摘抄到自己的“采蜜本”并背诵下来。3.利用课前两分钟,组织学生轮流上台朗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或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经过一年来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也渐渐增多了,很多学生写起作文来也觉得有话可写,写作时精彩的语句唾手可得,作文自然也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取得真正的成功!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是,我让学生合作,写“流水日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我让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本“流水日记本”,轮流写下当日值得积累的日记。每一篇日记老师都会进行点评,并在班级中交流阅读,同学也进行点评,日记没有规定内容,同学们只要写下自己想写的内容即可。我还采用了竞赛的形式,比一比一周内哪一组的同学写的篇数最多,写的内容最丰富,都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并评选出优秀日记,装订成册。这下每组同学都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一篇篇充满稚气的习作博得了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二、着眼学生,彰显个性

有了生活的积累,那如何下笔?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追求的是质的变化,应该着眼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它需要一个过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习作就内容而言,需要经历从句到段、从段再到篇的过程。进行模仿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所运用的词、句或段所表达的美。

1.句的模仿,展示个学。低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把阅读的课文当作是范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所写文章里语言表达的规律。如,执教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诗歌中,写到“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等。执教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抓住机会,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孩子打开话匣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趁势而上,提出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请用完整的话表达,并且把它写下来。孩子们跃跃欲试,想法干奇百怪。每篇课文在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同时,不妨让学生对典型旬式进行仿写练习。学完《七月的天山》,仿写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如果学生觉得有难度,老师不妨给学生一些提示或为学生开个头,降低门槛,使学生爱写会写,这既培养了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也彰显了学生思维个性的表达。

2.段的仿写,尽显个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要有技巧,对于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更要求有规矩。段的仿写要建立在对写作方法理解的基础上。由表及里探究方法、由例子上升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仿写练作技巧的指导也可以渗透形式结构、文章内容、遣词造句等方面。

仿形式结构,引导学生揣摩运用在形式方面,以三年级学生进行构段的训练为例,从二年级升三年级,学生习作训练从组词连句到以句构段。许多文章的构段方式鲜明:有的采用总分总的构段,围绕中心来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年段的学生进入了段的仿说仿写阶段。段相对句来说,难度加大了,但不可忽視的是与文本的对照。如,课文《小镇的早晨》,课文每个段落都是通过总分的构段结构,如其中一段开头:小镇的早晨是热闹。接下来具体写几种现象来感受热闹。通过这个段落构段方法的实例学习,使学生明白了构段的一种方法,即先总写然后具体展开。掌握了方法,再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生仿写:下课了,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奔到了各个角落去开展活动。只见一个小女孩踢着脚上的毽子,眼睛也一刻不停地盯着毽子,那美丽的毽子上下飞舞,好像一点也停不下来的样子。一旁的小朋友们起劲地喊着“加油”。再看,操场上的同学们正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跑了起来,“小鸡”们也逃了起来,嘴里不时发出“啊啊”的喊声。“母鸡”张开翅膀保护着“小鸡”们,“老鹰”跑到哪里,“母鸡”就跑到哪里……学生能够仿照课文,先总写,然后围绕中心句,具体写出了“热闹”的场面。因为有模可仿,孩子们妙笔生花,尽显个性。

3.篇的借鉴,彰显个性。有了句、段的铺垫,让高年段的学生模仿写篇,可谓因利趁便,应付自如。写从读中来,在仿篇的过程中当然也要借助学过的课文。有些课文在写法上很有讲究,加强模仿写法练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很大益处。比如,学完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模仿文章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并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又如,学完了《猫》《母鸡》《白鹅》在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总的特点,再具体描写,在描写方法上特别重视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动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学完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选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写它的特点,表达你对它的感情。诸如此类,拉近读与写的联系。有模仿作为基础,再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就轻松自如了;有模仿作为鉴照,创造性的成分自然随之生成,个性的思维也发挥得淋漓盡致。

全文的仿写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结构特点、叙述顺序、修辞方法等方面,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应灵活掌握。比如,在《夜莺的歌声》一课,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在《凡卡》一课,学习了插叙这一写作顺序,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让学生也试着运用到写作中;《蟋蟀的住宅》一文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它的生活习性。

通过一次次训练,学生掌握了各个学段的语言规律,一句甸纯真的话就可跃然纸上;通过一次次训练,学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在训练中同时享受快乐!写作素材得以丰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个性特点得以展示,才能彰显出小学生个性化的作文。

三、多种展示,激活个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力,个性化的思维。我们老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批改作文更是老师最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一。学生的作文老师既要批又要改,无形中给老师增大了工作量,我对学生的作文批改采取学生互改的方式。互相批改是培养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好办法,互改作文可以是同桌互改,可以几人小组互改等。互改的具体步骤与自改的步骤大致相同,首先审题,接着看内容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最后检查语病和错别字。同时,我要求每名学生在互改中拿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可以当面交换意见,或者把自己的意见用红笔写出来。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批改兴趣。比如,有的同学是这样写评语的:“读了你的文章就像在冬天喝了一杯热的奶茶,希望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精彩。”还有的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同学的不足:“你的作文乱得像一团麻,如果能把顺序理清就更好了。”通过互相修改,能更多地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学生自己批改习作的能力。学生互改后再师生互批互改,首先让学生试着改老师的作文。选择好题目,师生一同参与写作,然后从学生作品中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范文,和老师的文章一起让同学们共同进行评价性阅读。这样做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思维距离,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力和评价的权力,激发写作兴趣。

我还创设多种方式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与空间。在班级创设“妙笔生花”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粘贴在此平台上,与他人交流欣赏,孩子的兴致比平时高出了许多,他们都以自己的习作能够贴上展示区为荣;比较优秀的文章还可以推荐到学校的作文征选《新芽》,或者推荐到《石狮日报》投稿;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征文竞赛,如,我班许裴凌参加了读一本好书有感,荣获市级三等奖;齐依、洪紫涵同学参加学校的现场征文竞赛获得二等奖。有了多种平台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尽情地展现自我,让习作的个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把我们的眼光聚于学生身上,把我们的所有心思花在学生身上,踏踏实实地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习作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让学生仿说仿写,“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广泛积累,以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为本,去寻找生活的源头,彰显个性。个性化的作文才是真正地贴近自我,方能显示出生命的本色。

猜你喜欢

构段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加强构段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背课文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