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微课在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中的应用
2022-05-30章月美
摘 要:英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也是一门重要课程。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能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新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被运用于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当中。本文概述前置性学习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传统预习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信息化视域下,微课在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并针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视域;初中英语;微课;前置性学习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随着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微课也被运用于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而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逐渐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成绩退步,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笔者认为可以将微课和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进行有机融合。
一、 前置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前置性学习和预习是有区别的,预习较简单,单纯地完成一些小任务。比如大部分教师会布置如下的预习任务:利用课前5分钟预习新课生词,预习生词的读音,生词的汉语意思等等。而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设定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而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前置性学习是为下一节的课堂学习做准备的,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能对新课内容形成一定的理解,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深度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前置性学习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提高课堂学习的满意度,增强自信心,同时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二、如何让前置性学习发挥实效
(一)从思想上动员学生
受已有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愿意或懒得尝试新事物,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前置性学习的顺利开展。为了前置性学习能够达到有效的预习效果,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动员学生,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理念,告诉学生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将以往“先教后学”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如今新教育理念下的“先学后教”模式,尝试自主学习或者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短期内或许看不到前置性学习的效果,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习者持之以恒、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看到它的成效。
(二)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
传统的预习模式下,学生只需要完成一些较为零散的预习作业。而前置性学习是对下一节课的课堂内容的完整性预习,所以要告诉学生在课前自读教材,对下节课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把握主要脉络;在自读教材的过程当中,尝试找出新课内容的知识要点并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和补充;如果发现疑难点,可先尝试理解,理解不了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以討论;最后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
三、传统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目标不明确,所设置的预习作业与课堂教学脱节
如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前,缺乏对教材的系统研究,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所布置的预习作业与课堂上的交流任务出现偏差,即课堂上的话题所指向的教学目标与预习作业的话题内容不一致,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到了课堂上无用武之地。预习作业和课堂教学脱节,学生自学成果得不到实现,这无形之中打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与不学没有太大区别。久而久之,预习任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预习作业没有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往往会在设计的作业中暗示难点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的难度,没有起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弱化了学生对疑难点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那么,能否找到有效的途径来解决传统预习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呢?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变化,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形态下,微课也被逐渐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微课的应用也为初中英语线上前置性学习提供了途径。可见,初中英语教师可借助微课来提高前置性学习的实效。
四、认识微课
微课是现代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是现代化教育的新鲜产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课的讲解方式是有别于教科书的,它旨在营造一对一的学习氛围,它的讲解尽量口语化。微课具有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针对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同时微课短小精悍、应用灵活,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内容上,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解读、可对某一题型进行讲解、也可对疑难点进行解惑;它是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时长应控制在5—8分钟,视频搭配的语言和语音比较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五、信息化视域下微课在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
如何将微课运用于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当中呢?如何设计短而精的微课?如何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效地完成前置性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避免传统预习存在的几个问题,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
(一)合理运用微课,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难度适中的前置性作业
万事开头难,教师应该知道一个好的选题能为制作一个高质量微课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微课的选题要精准,一般我们会从课程标准出发,经过教学设计分析,筛选出一个知识点,并评估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否适合做成微课,然后确定我们的选题;其次,要确定微课在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地位是课前前置性学习;接下来分析教材和学生。熟悉教材、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的前提,教师还要分析学生,分析所选定的知识点难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会引起学生误解。所以教师在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应注意选择相对固化的知识点,其核心内容不会改变,可避免产生争议。同时,教师本身要对教材有一定的研究和管理。教师根据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有针对性地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易对学生造成困扰的问题等在前置性学习中提出,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习惯,帮助学生在课前花较少的时间对新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体会到新课要点、发现课程疑难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
(二)微课设计的方法
教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应注意导入、授导和小结这三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导入是前置性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首要环节。导入应简短,尽量控制在一分钟以内;导入要能“激趣”;过渡要流畅,避免生搬硬套。导入的最高境界是导入和讲授内容融为一体,做到“无缝连接”。
环节二:授导。在授导环节,你可以精细化设计,让阐述更精炼;反复推敲解说词,让解释更精确;创新方法,让表达更精彩。
环节三:小结。微视频结束时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总结首先要简单,不超过一分钟;其次,可用概念图显示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系统记忆课程要点。
(三)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形式可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What's your hobby?”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任务:What's your hobby?(请说说你的爱好或周围同学们的爱好是什么?可以找出课文中表达爱好的句型,也可以通过制作小视频的方式或其他方式来完成。)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或讨论的方式完成这一任务,相对比较容易;对于另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新颖的作业形式跃跃欲试。 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进行引导,可以让已学习过这一课的高年级的学生录制一个小视频,由一个同学去采访同班同学,可以询问What's your hobby? What do you often do in your free time?还可以问What do you lov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等,然后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回答,比如:“I like playing football; My hobby is playing the piano; I'm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stamps.”等等,进行剪辑制作成小视频,供低年级的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模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制作小视频,不仅增加了将获取到的文本知识进行输出的机会,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四)借助可支持英语前置性学习的线上网络空间平台,对前置性作业进行检查,加强互动
为了提高前置性学习的实效性,检查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线上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可根据平台数据统计的结果,查找学生的薄弱点,及时发现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方案,因材施教,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在微视频中加入一些活动形式来加强人与资源的互动和学生的思维参与。因为视频是单向传播的,易引起視觉疲劳,比如,在单向的视频当中加入一些问题,通过选择题或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回顾课程要点;或者采用模拟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进行人机交互;还可以采用投票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反馈自己的想法。
(五)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或深度学习
在信息化视域下,可供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日益丰富,再加上自身认知水平、自学能力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可以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而另一部分学生苦于理解力较差,想学却不知从何学起,课堂上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也没有了自信。那么,将微课与前置性学习有机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理解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福音,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点选取某个视频或者视频中的某个片段进行反复观看学习,弥补自身的知识漏洞。
六、信息化视域下微课在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借助支持英语前置性学习的线上网络空间平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行动研究方式,系统地进行学生学习时间上的研究、内容上的研究以及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
1.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调查之前,可对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各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析各班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差异和实施前置性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而设置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在信息化视域下运用微课进行前置性学习以后,学生在学习自主性、学习方式、课堂思维状态、课堂学习模式、对待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的态度、是否有信心完成前置性学习、怎么看待前置性学习等各方面产生的变化。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样本是在八年级中选择一个班级,分成A、B两大组,A组是实验组,B组是参照组实验组采用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的方法,参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预习方法。A、B两组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AB两组在同一个班级,所使用的教材、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均相同,只有预习方式不同。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发现, 实验组同学的课堂表现比参照组同学活跃,学习兴趣较之浓厚,课堂参与度更高,相应地,获得知识的满意度也更高。另外,笔头测试成绩同样是A组的学生更胜一筹,这说明了将微课与中学英语前置性学习相融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较大帮助。
实践证明,将微课运用于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致力于研究微课在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积极推进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屈皓华.基于微课的初中英语前置性学习的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2]甄国文.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7):42-43.
[3]郝正委.初中科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章月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题立项编号:FJJKZX 21-36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