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问题、原则和实践
2022-05-30涂剑
摘 要:本文针对教—学—评一体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即:目标一致性原则、环节一体化原则、反馈及时性原则、对象主体性原则。结合课例,在阅读教学活动各环节实施形成性评价,阐明在英语阅读课堂如何落实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形成性评价;评价原则; 阅读教学
一、教—学—评一体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与评价的割裂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形成性评价的介入,认为内容教完了,就等同于学生学完了,甚至认为学生学会了,根本无需评价的参与,把评价看作累赘,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终点。
(二)认为教学在先评价在后
部分教师根据字面表述来理解教—学—评一体化,认为课堂教學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前,“评”在后,把“评”这个环节理解成“终结性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弱化形成性评价,评价被简化为测试。
(三)评价内容缺乏即时性和针对性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的即时评价没有针对学生课堂的真实情况作出反馈,缺乏针对性,教师没有突出教学评价的重点,忽视了各环节的层次性特点,从而无法通过评价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学生无法根据教师第一时间的反馈发现自身的薄弱不足之处或是错误的地方,更谈不上促“学”的效果。
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真正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
二、教—学—评一体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一)目标一致性原则
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就是要让教、学、评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达到一致性。教学只有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体现其完整性,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二)环节一体化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评不仅仅体现结果,更应该体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完整的教学既有有效的评价,又有教学整合。教学评价只有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地、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教—学—评一体化的“一体”问题需要一体来考虑,而“一体”问题最具起点性的考量应当放在学习上——说得更精确一些,放在学习过程上。
(三)反馈及时性原则
评价反馈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实时监控,确保教学的每个环节按预设目标方向发展;即时诊断,发现、弥补、矫正学生的知识缺漏和认知错误,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的策略或方法,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认识到不足和差距,促使其反思并调整认知策略,立行立改;适时激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思促学,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评一体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实践
基于上述评价实施的原则,本文以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9“Human Biology”Lesson 1 “To Clone Or Not To Clone”为例,探究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设定
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结合已有知识,通过解析文本标题,预测文本的体裁、结构和内容。
2.阅读文本之后,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画出文本的结构图,形成结构化知识。归纳文本中的连接词并进行适当补充。
3.运用文本的结构化知识,阐释克隆的定义、分类及其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针对克隆技术的利和弊,预测克隆技术在未来的实践应用,阐述自己对这一技术的观点。
4.在班级辩论活动中,就辩题“Is science a blessing or a curse to mankind?”展开思考、辩论,运用所习得的结构化知识,通过举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学习过程和形成性评价设计
1.基于语篇的阅读活动及其评价。
第一步,教师设置情境,展示莎士比亚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标题,将二者进行对比,然后预测文本的体裁、内容和文本架构,即回答问题A:Can you predict the form of literature, the content,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第二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持续默读9分钟,验证预测,教师把文本内容转化成以下问题:
B. What is cloning? What examples of natural cloning are given?
C. How has the science of cloning developed since the first cloned mammal?
D. 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cloning?
E.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cloning? Can you find evidence from the text?
F. 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 Draw a structural map.
G. What signal words, such as linking words or time expre-ssions, are used to make the article coherent?
第三步,学生梳理绘制出文本的信息结构图和结构化知识图。
在本活动环节,把文本转化为七个问题,分别涵盖语篇的主题探究、内容概括、作者观点、写作特点等;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感知(问题A)、获取与梳理(问题B、C)、概括(问题D、E)、整合(问题F、G)的思维能力;设计预测、阅读和归纳三个活动完成上述任务。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上述问题。本环节的形成性评价体现如下:
活动目标:学生通过阅读,解答文本的主题、内容、作者的态度、文本结构和语言等问题;
评价权重:好(20-25分),中(15-19分),需要改进(0-14分)。
评价指标:
①主题探究和内容理解(25分)。依据评价权重分为三档:对科技对社会和生活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能提取文本中的主要信息,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对科技对社会和生活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能提取文本中的大部分信息,基本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对文本的主题意义认识模糊,只能提取文本中的少量信息,无法结合文本体裁找到各段落的中心。
②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25分)。依据评价权重分为三档:能通过文本中的用词和作者的语气解读爱因斯坦的言论,阐释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能较好地解读爱因斯坦的言论,说出作者的態度和价值观;无法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
③总结文本的结构化知识和绘制文本的信息结构图、结构化知识图(25分)。依据评价权重分为三档:较完整地概括主要信息并用关键词提炼,信息结构图内容齐全,结构化知识图能体现文本的关键信息点,图示逻辑清晰;能概括主要信息,仅遗漏部分次要信息,能用关键词提炼,信息结构图内容基本齐全,结构化知识图基本能体现文本的关键信息点;概括和关键词提炼较欠缺,图示逻辑思路较混乱。
④归纳文本中使文本连贯的时间表达或连接词(25分)。依据评价权重分为三档:能归纳出四处时间表达或连接词;能归纳出三处时间表达或连接词;能归纳出一到两处时间表达或连接词。
教师根据以上评价指标计算评价达成度并得出总分和评语。
2.深入语篇的阅读活动及其评价。
第一步,教师呈现文本的信息结构图,学生在信息结构图的提示下复述文本,重点阐述克隆的定义、分类及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探究以下问题:
A. What problem did the cloned animals have in common when and after Dolly was cloned?
B. What's the purpose of cloning the primate according to the text?
C. Why do researchers insist that the science of cloning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advanced?
第二步,教师呈现文本的结构化知识图,学生根据已习得知识和原有知识,预测未来克隆技术在现实中的运用,陈述个人观点。
在本活动环节,把文本转化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描述与阐释(问题A、B)、分析与判断(问题C)的思维能力;设计复述、预测和讨论三个活动完成上述任务。
本环节以深入语篇的阅读活动相关的思维培养为评价核心,本环节的形成性评价体现如下:
活动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进行复述,要求条理清晰、要点齐全;结合网络资源等媒介,能对克隆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预测;清晰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项目:
①理解。指标具体描述:解释——能正确回答这一环节的三个问题,读懂作者表达的深层含义;描述——复述条理清晰,要点齐全,连接词使用恰当;预测——对克隆技术未来的运用预测合理,符合逻辑,有科学性。
②分析。指标具体描述:辨别——能区分材料的重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为表达观点做准备;整合——把文本中的正反两方观点进行整合,使用连接词,阐明自己的观点。
评价达成度和总评根据学生表现情况用不同数量的五角星来表示。
3.超越语篇的阅读活动及其评价。
第一步,探究作者引用爱因斯坦言论的目的,回答下面的问题:What does Albert Einstein's quotation imply?
第二步,辩论活动:把班级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根据结构化知识图的思路,就辩题“Is science a blessing or a curse to mankind?”展开辩论。
在本活动环节,把文本转化为两个问题(辩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论证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能辩证地看待科学对社会的作用,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设计讨论和辩论活动。
有意义的学习体现在学生把习得的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辩题“Is science a blessing or a curse to mankind?”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有话可说,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本环节的形成性评价体现如下:
活动目标:学生能在辩论活动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说明;能从对方的陈述中找出不足或漏洞进行驳论;对本方观点进行清晰的总结。
评价项目指标及其具体描述为:立论陈词(20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引证得当,分析透彻,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攻辩环节(20分)——提问简明扼要,回答直面问题、精准,处理问题巧妙,论证合理有力。自由辩论(20分)——能抓住对方的漏洞,反应敏锐,驳论精到;能明确表达本方观点,博采众长,思路清晰。总结陈词(20分)——对对方观点进行质疑,逻辑严密;对本方观点进行强化,首尾呼应。团体配合(10分)——配合默契,观点统一,互相支持,队员间能互相补台,精神面貌好。语言风度(10分)——表达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幽默感;尊重对手和规则,举止得体,显示良好修养。
评价达成度分正方和反方独立统计,依据指标具体描述分项统计,得出双方的团体总分。
(三)反馈补救和反馈修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对三个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教”与“学”需要补救和修正的问题:
1.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和整合能力有欠缺,体现在对文本信息结构图的整合不够完全和缺乏系统性,提取关键信息建构结构化知识图的思路不够清晰。
2.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不够准确,对说明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的结构解析能力有待提升,影响句意理解。
3.学生缺乏对生活中一些现象辩证的分析,在辩论中,能列举核能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等,但缺少深度的分析和评论。
以上问题为教师后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四、结语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本课例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把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活动“嵌入”课堂的全过程,针对各活动环节的评价有侧重点,反馈及时,从而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学的目的。此外,评价活动形式和手段多样,是同仁们在教学中实践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6):26-30.
[2]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3]王云生.“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J].化学教学,2019(5):8-10,16.
[4]徐浩.“教、学、评”一体化中的“一体”问题[J].英语学习,2021(9):1.
[5]左登有.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1(4):30.
作者简介:涂剑(1976.10-),男,福建长汀人,福建省晋江市拔萃双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