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特点,精心备考

2022-05-30吴克康

高考·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命题特点备考策略高考作文

吴克康

摘 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呈现时代性、思想性、开放性和深刻性等特点,命题强调考教衔接、考查素质和能力等特点。因此,备考时命题材料选择上更关注时代热点、社会生活、文化经典;素材库更加充实;更注重加强新材料情境类作文写作训练和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备考策略

纵观2020、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从中发现命题材料与时代、社会生活相联系,主体和主题相对集中。以青年或青年学生为主体,常常以成人成才、责任担当、传统文化为主题。在追求立德树人、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科背景下,以考生代表的青年要有时代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思考与行动,抒真情写真话,避免脱离现实的假、大、空的文字。因此,文章以近两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为例寻求命题特点,进而精准备考。

一、论题宏大,呈现三大主题

自2017年以来,高考语文作文题多以宏大主题为论题,所谓宏大主题,即与社会发展、时代变革、国家目标、民族梦想等相关的重大主题,宏大主题关注人的社会性,重在描绘国家、民族的历史场景、现实情景和未来图景,承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等崇高精神和主流价值,弘扬阳刚的审美趣味和高远伟岸的人生追求。为了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高考作文题致力于引导青年成长,而通过宏大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相结合,用个体的人生追求奏响时代旋律,对于纠正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文化思潮影响下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形成的以“精致的利己主义”为特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一)青年成长:青年成长是高考作文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题,也是高考指挥棒作用发挥的指向,实际上,无论高考作文题以什么为论题,青年学生都有必要把它跟自己关联起来进行思考。在2020年高考语文的11道作文题中,直接指涉青年成长话题的就有4道,分别为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江苏卷的“你未来的样子”和浙江卷的处于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你”,此外,还有间接指涉青年成长话题的北京卷第2题“一条信息”。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乙卷、全国新高考Ⅰ卷,北京卷的“论生逢其时”等也是直接指向这个主题。青年学生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未来意识和成长意识,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更好地塑造自己。

(二)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系和精神标识,是解释一个民族何以休戚与共、众志成城的文化密码,也是催发这个民族不断创造、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对历史人物的感触”、全国新高考Ⅱ卷文题“中华地名”,从中华历史文化中选取材料和确定主题。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提示性材料直接给出古人关于“理想追求的比喻”的核心议题,进而引入古代典籍中扬雄的“射箭喻”,写作任务中的“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明确要求考生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角度阐发观点。新高考Ⅱ卷作文是唐光雨人字描紅漫画题,漫画显示的是如何写人字的过程,而其实是在说如何做人的问题,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这些试题都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促进个人成长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在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同时培育家国情怀。

(三)“与时俱进”紧扣时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全国卷更加凸显时代性、政论性和宏大叙事性的特点。综合2021年全国卷的四道作文题可以看出,其与时俱进的特征非常鲜明。全国甲卷以党史入题,自然同2021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密切关联;全国乙卷作文题、新高考1卷作文题、新高考Ⅱ卷作文题的中心话题分别是“青年人的理想”“体育”“人”,细加思考,就可以看出这些话题同当下国家教育目标的新取向、抗美援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等相结合。可见,高考作文命题紧贴时代、思考时代、服务时代的特点更加鲜明。

二、命题体现三大性质:统一、开放与深刻

以宏大主题引导青年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人,接过属于自己的接力棒,跑出一代人的好成绩,这是高考作文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在设题上为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挥、创造性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充分考查其思维品质和语用能力,同样也是高考作文非常重要的命题意图,因此,综观近两年高考作文题,在统一性的基础上体现开放性、追求深刻性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一)统一性:青年成长

高考作文总体上分为“青年成长”“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主题类别,而最终都统一到“青年成长”的主题之下,“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不过是把青年成长和继往开来的文化命题、“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命题关联起来,把“青年成长”主题放置于文化命题、时代命题之上。每一个高考考生,都是时代青年的一分子,都在迎接新中国的挑选,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站在时代的高处眺望未来,怀着家国的深情面向世界;自主地按照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塑造自己,让自己能够承担推进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责,这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考作文题在论题上的统一性启发我们,培养大视野、大心胸、大格局,是一代青年成长所必须,追求一己之利,满足一己之私,把个人得失放置于事业进步之上,在我们这时代很常见,但却是一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应该摒弃的。

(二)开放性:个性发挥

综观近年高考作文题,命题者对论题的开放性追求成为一种重要特征。在一般性的观点和个别性的内容之间架设起桥梁,通过对“既定”的论述和“特定”的阐述,给了青年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自由空间。如:2020年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描画自我来认识自我和塑造自我,但对“我是怎样的人”“我有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问题的回答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一分子,天赋、梦想、能力也都有所不同。北京卷的“一条信息”对媒介素养的要求是既定的,但这条信息的具体内容一定也是千差万别的。至于全国Ⅰ卷的“对历史人物的感触”,让考生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个历史人物之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进行思考和写作,还有北京卷二选一的试题设计,在辨析中给予考生自由选择的权力,更是体现了本年度高考文题开放性的特点。

(三)深刻性:二维结构

高考作文题,命题者在主题设定或主题与材料之间大多存在一个或隐或现的二维结构,体现出命题者对于考生思维深度的追求。比如:2020年以青年成长为论题的几道作文题,全国III卷存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二维,其中包含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把考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北京卷第一题存在由55颗卫星构成的北斗卫星系统和每一颗卫星的二维结构,引导考生在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中思考个体的价值和功能;江苏卷和北京卷第二题存在媒介素养和自我塑造二维,引导考生在一个信息庞杂的时代坚守自我;浙江卷把个人放置于“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在自我设计和外部要求之间建构起二维结构。这些文题中的二维关系有些是递进的,有些是统一的,有些是矛盾的,正是这些复杂的关系对考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要求。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为例,材料根据毛泽东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的具体内容,考生需要对材料中体育锻炼对人身体强弱转化的认识,透过现象抓出事物的本质,要从哲学角度化实为虚、化小为大,要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来正确认识“强与弱”这组二维,以及思考如何实现转化,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强”“弱”,强与弱是相对的,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这些考题都具有思维辨性,考生需要深度思维。同样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历史人物评价”(全国Ⅰ卷)和“中华地名”(全国新高考Ⅱ卷)则是把家国情怀寄托在人物/地点之中,形成二维结构,考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材料的文字表象中发掘出家国情怀的深层内涵。

三、命题呈现知识为基考教衔接,能力为重融会贯通

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应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贯彻学什么考什么的理念,将教材内容合理迁移到作文命题的设置中,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有“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这些作品是考生们曾经学习或者了解过的作品,“一方面可以引导考生回归教材,回归课堂,另一方面组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引导考生深入体会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然而然就可领会到作文试题的命意指向——可为与有为”[1],同时,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强调能力的全面考查,命题者在作文的材料语、引导语和要求语等逻辑联系中,将多种能力的考查综合融通。比如新高考Ⅱ卷“唐光雨人字描红漫画题”,漫画的寓意其实是在说如何做人的问题,考生需要读懂漫画,要学会感知材料、找对象抓细节理关系、合理进行推究,由外在的书法形式到内在做人内涵,在审辩的基础上,将个人思考呈现在文章上,这就综合考查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分析判断、思辨思维等关键能力。

四、作文备考之路在何方

总体上说来,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以本年度重要事件或重大话题为作文材料,“作文将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写作试题的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强化,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通过材料的复杂度和情境任务的设计考查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文字表达。命题者把握“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要求,在作文中落实,以体现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特征。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备考:

(一)未雨绸缪

關注时代,关注社会问题,拥有大视野和大格局;关注经典作品,根植文化传统,关注时评。

充实素材库囤积素材,要有广阔的视野、纵深的时空观,要有母题意识,不断丰富积累,充实自己的语料库。

加强科学审题训练,厘清材料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把握材料的核心,厘清材料涉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强新材料情境作文写作训练,认真审视材料、交际、任务三重情境。“材料情境内涵丰富,倾向判断是作文立意高低的关键;交际情境需确认表达者及受众身份,细化身份以促进真实价值认知;任务情境需突出思辨性活动,有步骤推进问题解决。[3]”

(二)备考重点

1.写有我之文——追求“我”之境

(1)加强四个目标的训练

文风端正:思想积极向上,符合中国历史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在合适的基础上,不违背公序良俗,讲真话、实话,达到化育人心的目的。

文思清通。文章思路明确,层次清楚,文句通达。

文脉清晰。逻辑清晰,一目了然的结构,有贯穿文章始终的中心。

文气顺畅。“起承转合,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玉润珠圆。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4]。

(2)写有我之文:自己情感的真实流露,作者身份的真诚体认,真实情境的巧妙创设。

2.加强思维训练——提升作文深广度

要学会概念辨析,养成对关键概念内涵、外延的思考咂摸;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有必要,生活中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不太多,辩证统一、互生互补的更多,引导学生注意寻找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契机;要善于比较分析,从同类异质现象、同质异类现象辨明不同层面的问题,学习运用类比、假设等推理方式论证,把分析引向深入;要加强审辨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三)备考中我的做法

平时练习,尽量使用原创题目,题目取材社会热点、传统文化、成人成才、问题思辨等;凡是讲评,必然讲透系统立意,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作文材料的逻辑,进而找到最佳立意;凡有所感,必然坚持下水作文,自己实践了同题作文,才能更好指导学生,更精准地解决学生写作的困惑点;作文反馈,经常制作反馈学案,了解学情,反馈困惑,落实解决途径;作文升格,一定是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之后,是在面批之后。

结束语

总之,高考作文题目正如北大漆永祥教授所言:“既有引领、又接地气,既有挑战性,又有普适性,既大气清正,又活泼新颖。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能抒发真性情,写出自我,写出时代精神”[5]。作为教师在备考时应以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为参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热点,多贴近社会生活,真情表达,练就作文基本功和考场写作的特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立德树人自然融入内容改革持续深化: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21(7):63-69.

[2]戚光宇.驱动创新选择回归: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作文命题述评及未来备考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20(5A):83-85

[3]周婉慧,黄思源.新材料情境任务作文的三重情境辨析:重审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作文写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9):29-32.

[4]张玉金.202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分析[J].语文月刊,2021(8):3-9.

[5]李节.高考作文应是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组副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访谈[J].语文学习,2014(2):13-18.

猜你喜欢

命题特点备考策略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及命题特点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