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2022-05-30张宸悦

科学导报 2022年63期
关键词:规则法治法律

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的价值和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的原则、法律的规则、法律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礎工程。

  一、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时代内涵

法治思维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中,公民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之一,是维护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的思想力量。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应当具有的对于法治现象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法治思维是对法律正当性的理性认识。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会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有着各种思考,法治思维是面对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正当性思考,用正义、秩序、效率、权利、安全等理念去衡量社会现象,表现出对正当性的追求,对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心遵从与行为的遵守。

二是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对社会生活各种规则的理性认识。规则性也是法治思维的重要特征,即对于各种社会现象从规则的角度去衡量,将语言与行动纳入到规则体系之中,特别是纳入到国家法律规则体系之中去考量,形成尊法守法的意识与行为。

三是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的运用,大学生群体在法治思维的指引之下,可以将自己各种言行以及与别人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活动,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之中,运用法律的手段与方法,在法治的规则和轨道上认识和处理问题,体现出一个公民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时代价值

  1.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历程波澜壮阔,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对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三个共同推进”和“三个一体建设”。建设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法治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具有现代法治素养的国家建设者。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新生力量,是国家建设的未来栋梁,具备法治思维、具备法律知识可以使得大学生规则性思维、合法性思维,可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需求,形成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工作的良好局面。

  2.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

法治国家不是目的,用法治方式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为人民群众缔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是法治的重要价值体现。法治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党的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方方面面齐动手,才能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逐步走向法治社会、平安社会、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主体多元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为社会主体培养方方面面的法治人才,同时也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进行法治素养的训练,使得他们将来无论走向哪一个社会治理的工作岗位,都能够具有法治的素养,在工作之中,遵守规则,合法合理行使职权,具备职业人应有的法律素养,成长为一名遵纪守法的职业人。

  3.提高公民素质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公民素质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历史的积淀、国家的重视、教育的培养、家庭的熏陶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力,共同作用。高素质的公民首要的是规则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国家、社会、集体的规则体系,并且严格的遵从和遵守各种制度规范。对每一个公民来说,要增强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提倡理性思维,客观认识国家法律规范、公共秩序规则、单位纪律规定,依法、依规、理性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规则意识渗入到我们头脑、血液之中,成为常识、成为习惯,成为护佑我们健康安宁生活的护身符。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法治思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包含在法理的理论之中,包含在法条的内容之中,也蕴含在社会生活的具体案例之中。学习法治思维,首先要学习法律知识,既包括法律条文,也包含具体案例。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里,所以主要学习的是课本上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理论,在课余生活中要多关注社会,多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重大案例,对于重大案例的报道、调查、审理、判决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案例中也蕴含着案件处理者的法治思维,从案例之中学习法治思维,不仅鲜活生动,而且将理论知识寓于情节之中,赋予法律理论以实践的生命,增进了理论的实践意义,增添了学习者的兴趣与乐趣。

  2.树立法治的理念

法律知识的学习,从理论上构建起法学体系,从知识上完善了法律的框架,但是更重要的是了解和掌握法治的理念。法治的理念是蕴含在法律知识之中的公平正义的思想,是法治思维的重要一部分。树立法治的理念就是将头脑中内在的法律知识,转化成对现实社会法律的认可,遵从和敬畏。大学生树立法治理念的标志在于能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在校学习期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规则,遵从良好的道德标准,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

  3.参加法治实践活动

法治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思维的培养也在于实践。大学生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理论知识渗透于思想之中,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法治思维不仅仅应该停留在头脑中,更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于社会实践之中。作为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法律咨询、法律诊所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行动能力。作为教师要强化法治实践意识,带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通过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和体验更多的法治现象,在实践中强化法治思维。作为大学生个人,要强化法治实践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等组织的各种法治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观察社会、观察法治现象、加强法治思维,提升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张宸悦)

猜你喜欢

规则法治法律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规则不规则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