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永川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5-30何鑫陈浩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茶产业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何鑫 陈浩

摘 要 永川区为重庆市茶产业排名前三的区县。2021年,永川区茶叶种植总面积7 263.63 hm2,主要分布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巴岳山及黄瓜山五大山脉;茶叶产量8 300 t、产值10.1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 480 t、产值8.8亿元。拥有区域品牌“永川秀芽”,茶叶生产企业18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绿色产品认证19个,现有云岭、云升、云阖、云萌、云挚等企业子品牌21个。分析了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1)深挖内涵,做好三产融合;2)提质创新,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3)共建联盟,实现合作共赢;4)多措并举,健全茶叶人才体系;5)优化政策,实现政策为农。

关键词 茶产业;永川秀芽;发展现状;对策建议;重庆市永川区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14

重庆市永川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线上,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规划优势发展区、全国早市名优绿茶生产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中国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也是重庆市7个百亿级茶叶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永川区的区域品牌“永川秀芽”获评“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重庆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国最具文化底蕴十大地理标志名茶。

1  现状

重庆市隶属我国四大茶区中的西南茶区,其地形、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2021年,重庆市茶叶种植面积70 194.5 hm2,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47 524.04 hm2,良种率67.70%,年产量达4.4万t,年产值44.2亿元。重庆市种茶区县共有34个,主要生产绿茶,辅以红茶、乌龙茶、黑茶。重庆市各区县中,茶叶种植面积排名前3位的区县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川区、永川区(见表1),占重庆市茶叶种植总面积的37.9%;干毛茶产值排名前3位的区县为永川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见表2),占重庆市干毛茶总产值的60.16%。从茶叶种植面积和干毛茶产值来看,永川区是重庆市当之无愧的茶叶强县。

2021年,永川区茶叶种植总面积7 263.63 hm2,主要分布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巴岳山及黄瓜山五大山脉,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6 636.65 hm2、有机茶园面积33.35 hm2、绿色食品茶园面积53.36 hm2。永川区茶叶产量8 300 t,产值10.1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 480 t、产值8.8亿元。永川区拥有区域品牌“永川秀芽”,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8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及区(县)级龙头企业8个;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绿色产品认证19个,现有云岭、云升、云阖、云萌、云挚等企业子品牌21个。

2  发展优势

2.1  自然环境优越

永川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回温早,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雨集中。永川区年平均日照时间1 218.7 h,年平均无霜期317 d,相对湿度8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015.0 m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呈微酸性(pH值4.8~6.5),适宜茶树生长。永川区茶园海拔一般在300~500 m,云雾多,湿度大,适宜栽培多品种茶树,为永川秀芽产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禀赋基础。

2.2  区域品牌初具规模

针形绿茶“永川秀芽”于1959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而成,1962年得到朱德元帅亲自品鉴并赞扬;1964年经茶学专家陈椽建议,命名为“永川秀芽”。永川秀芽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优质农产品,2010年获国家工商总局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2017年被认定为“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2.3  科研实力雄厚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永川区境内。该研究所设有茶树遗传育种、茶园生态栽培、茶树植保、制茶工程及茶资源综合利用5个研究室[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所以来,承担课题研究300余项,取得了129项研究成果,其中获国家、部、省级成果奖65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余项,编制发布地方标准4个,出版专著5部,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 000余篇;选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11个、省级茶树良种3个,研制开发了20余种获奖名优茶产品[1]。雄厚的科研实力为永川秀芽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庆市唯一涉茶中职学校——重庆市中等专业学校也在永川区境内。2018年以来,该校学生获得国家、省部级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奖项48项,为茶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4  茶文化历史悠久

1)种茶历史悠久。永川在唐代时已有茶的种植和生产。据《永川县志》记载:“其名有五。邑产虽非绝佳,然萱化寺、大小风门等处,赖此为衣食者甚众。”其中萱化寺位于永川区茶山竹海风景区,说明唐代永川已大规模种茶,很多人以此为生。2)茶文化底蕴深厚。许多著名的人文遗迹,为永川茶旅游提供了独特的茶文化资源。相传三国时,诸葛亮看到箕山前山高后山低,如飞龙一般逶迤起伏,酷似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苍龙,将其命名为“箕山”,并写下“夫君子之行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并盛赞“此乃天赐修身之地矣”[2]。唐代时,箕山上长满古老的茶树,茶圣陆羽看到满山茶树,惊叹不已[3];清代郑板桥留下了“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的千古名联。此外,永川还拥有与茶有关的地名——茶店,相传为明建文帝喝到沁人心脾的茶,看到永川境内茶山逶迤起伏所赐。3)茶馆遍布。永川区“大碗茶”“盖碗茶”“长嘴壶茶艺”构成独特的茶俗文化。

2.5  茶文化旅游资源突出

永川区拥有以巴岳山和箕山为核心区域的生态康养旅游产业,箕山上有逾1 333 hm2的连片茶园,著名的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内风光旖旎。游客在景区可住宿,可观赏茶艺、茶道表演,参与采茶、制茶,品尝茶、竹系列特色菜肴。永川区现有重庆市首个茶文化博览馆——重庆茶叶博物馆,展示茶叶发展历史、巴渝茶文化。

2.6  产业政策保障有力

永川区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定期举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筹办茶叶科技高峰论坛,邀请院士专家讲座,《永川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涉及茶产业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茶产业发展不均衡,发展模式单一

永川区茶产业融合了农业、食品业和服务行业三大产业,但产业间发展不均衡[4]。1)农业持续稳步增长。农业包括茶叶种植、茶叶初制、茶叶精制。与2020年相比,2021年永川区茶叶种植面积增加7.8%,干毛茶产值增长9.9%,增长幅度较大。2)食品业主要包括以茶多酚、茶氨酸为主要产品的茶叶深加工业。永川区内现有的茶企业均未涉及此领域,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3)服务行业包括茶馆和茶旅游。永川区茶馆以娱乐为主,茶文化旅游以乡村旅游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形式单一。

3.2  区域品牌附加值和知名度较低

据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开展的“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永川秀芽排第43名,品牌价值为24.91亿元。永川秀芽在重庆市内知名度较高,但在市外名声不响。重庆市的茶叶品牌有永川秀芽、巴南银针、金佛玉翠茶、玉毫秀芽及秀山毛尖,其中永川秀芽位列第一;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十大名茶中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无永川秀芽。永川秀芽的品牌附加值和全国知名度较低。

3.3  茶叶企业规模小,实力较弱

永川区有茶叶生产企业18个,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新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玉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区(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个。永川区茶叶生产小型企业众多,从业人员学历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整合能力较低,竞争力不强。

3.4  人才流动性大,技术人才短缺

永川区茶叶企业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中职毕业生的需求较大。30%的企业不需要新员工,20%的企业需求员工小于5人,20%的企业需求员工5~10人,30%的企业需求员工超过10人。由于茶叶加工企业位于山上,生活不便,导致人才流动性大,企业人才短缺。

3.5  政府配套政策后劲不足

2021年10月,永川区出台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但科技创新、金融保障、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等现代化茶产业体系发展急需的配套政策还未发布实施,相关部门还需高效快速研制出政策助力茶产业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挖掘内涵,做好三产融合

依托永川区茶旅游、茶文化、茶科技的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培育壮大养生游、休闲度假游,丰富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促进“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

2)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增强茶文化的体验性、观赏性,突出茶科技的趣味性、可参与性。以茶山竹海为重点,打造规模茶叶基地片区,结合茶叶观光,开展茶叶博览、茶叶科普、茶园观光、采摘制作体验等活动,做到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产融合[5]。3)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4.2  提质创新,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1)完善永川秀芽标准体系,推进永川秀芽生产加工过程标准化。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品质,开发不同级别、品质稳定的茶叶产品。3)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创新,坚持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永川秀芽。4)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实现线下、线上好口碑,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实现质量兴茶。

4.3  共建联盟,实现合作共赢

以茶叶协会为核心,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茶叶企业联盟。企业联盟应加大磋商力度,完善加工体系,指导品牌建设,打造品牌管理体系、品牌传播体系、品牌文化体系及品牌保护体系,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最终实现商业共赢。

4.4  多措并举,健全茶叶人才体系

自培人才,依托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职业院校开设中长期培训班,企业选派优秀人员,系统学习茶叶种植、加工、审评、营销课程;开设订单班,企业选取就近生源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改善企业工作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优化科技特派员体系,开展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指导与科学知识普及,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开展各类茶叶技能大赛,培养一批技艺精湛职业茶农。

4.5  优化政策,实现政策为农

政府基础政策要惠农惠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6]。同时,丰富政策的制定主体,组织行业、产业、企业专家进行座谈,保证政策的科学性。

5  结语

茶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承担着助力乡村振兴的任务。永川茶产业具有区域、科研、旅游资源优势,但也存在三产发展不均衡、区域品牌在全国知名度低、茶叶企业规模小及资源整合能力低等问题。发展永川茶产业,要做到文化兴茶、质量强茶、科技助茶。建议深挖内涵,做好三产融合;提质创新,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共建联盟,实现合作共赢;多措并举,健全茶叶人才体系;优化政策,实现政策为农。

参考文献:

[1] 吴修明.重庆市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0,4(1):39-41.

[2] 吴雅丽.永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分析[J].广东茶业,2017(4):31-32.

[3] 易文丽.永川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4] 陈宗懋,孙晓玲,金珊.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2011,31(5):463-472.

[5] 尹为玲,宋宏亚,袁杰,等.信阳市茶產业转型升级路径探析[J].河南农业,2019(4):13-14.

[6] 余莉.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利川市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9.

收稿日期:2022-04-21

作者简介:何鑫(1988—),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茶叶审评。E-mail:576502394@qq.com。

猜你喜欢

茶产业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讨
天津市和平区民营科技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