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外渗肿胀的治疗方法

2022-05-30李雪梅

科学导报 2022年64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局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给药治疗方法,静脉输液外渗肿胀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是由于各类因素导致药物不同程度的渗透到穿刺部位血管周围的组织中,导致软组织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软组织坏死,甚至是造成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中要重视对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工作,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1.加强对患者的宣教

在患者静脉输液前,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多媒体视频等形式,对婴幼儿、老年、血管条件较差者进行健康知识训教。告知患者及陪护家属不要随意調节输液的速度,叮嘱患者不要随意翻身或移动输液的肢体,避免造成注射器损伤血管。向陪护人员讲解输液外渗的先兆症状,叮嘱患者及陪护者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2.选择适宜的静脉

穿刺时要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和静脉条件,选择适宜的静脉进行穿刺,尽可能避开血管条件较差、关节部位的静脉。对于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等特殊且需要多次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可给予其留置针,避免频繁穿刺或活动损伤血管。

  3.熟悉药物特性

注射室护理人员要熟悉各类药物的特点、应用浓度、禁忌症、配伍禁忌等问题,熟练掌握穿刺技能。如患者治疗采用的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先试用生理盐水来建立静脉通路,待穿刺成功后再输注药物。在给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管患者的给药速度。

  4.正确拔针

在输液完毕拔针时,护理人员要动作轻柔迅速,拔针后采用棉签轻轻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按压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按揉和用力过猛。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治疗

  1.小范围外渗

如患者治疗用药为普通溶液,其对血管的刺激一般较小,这种情况如发生药物外渗,可先采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如患者输注的是血管活性药物,其在发生外渗肿胀后,患者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更换输液血管重新穿刺,避免发生意外。

  2.大范围外渗

当静脉注射的药物刺激性较大时,患者可将穿刺侧的肢体适当抬高,再利用硫酸镁(50%浓度)或者是95%的酒精进行局部湿敷,同时配合利尿来促进局部的封闭。

  3.化疗药物导致的外渗

由于化疗药物较为特殊,出现外渗情况极易导致皮肤局部肿胀,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坏死。因此一旦发生这类的输液外渗肿胀问题时要立即停药,及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皮下注射,用于稀释化疗药物的浓度,同时在局部使用冰袋冷敷。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莲都区人民医院 李雪梅)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