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理念下外语教学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2-05-30金艳红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STEAM理念外语教学

金艳红

摘  要:文章以STEAM理念为基础,在分析外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就外语教学中实施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为高校开展外语教学中的科产教融合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STEAM理念;外语教学;科产教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0-0165-04

STEAM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BS)发表的《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中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教育统称为“STEM教育”。随后,有学者将艺术(Art)教育融入其中,形成了STEAM理念[1]。目前,虽然学术界比较认同STEAM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的性质,但在该理念内涵的界定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者从教育活动设计的角度对STEAM理念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在当前跨语言、跨领域合作日益频繁的情况下,STEAM教育理念深受不同阶段教育实践的认同,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融入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对于正在突破语言学领域,向各专业领域融合滲透的外语教学而言,STEAM理念无疑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视野。在STEAM理念下,外语教学可以通过开展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来优化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充分适应“外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目前尚没有较为成熟的外语教学科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模式,这就需要结合外语教学现实,逐步进行研究、探索和完善,以构建完整的外语教学新模式。

一、STEAM理念下外语教学的特点分析

STEAM理念是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或者工作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外语教学作为语言性的教学科目,其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一些语言性、文化性的内容,与理工科的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基于STEAM理念的外语教学表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2]。结合相关实践来看,STEAM理念下的外语教学实践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跨学科

与小学、中学阶段以单纯的外语语言发音、拼写,以及语法知识和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借助外语语言工具发现、分析和解决不同学科专业领域问题的综合素养的培育。在STEAM理念下,外语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利用外语语言工具精准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五大专业学科领域问题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拥有扎实的从事跨学科活动的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跨学科并不单纯地指外语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大学科领域中的某一学科进行结合,有可能是外语与这五大学科中的某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学科的共同融合。

(二)情境化

与传统以教学理念相比,STEAM理念增加了情境性的元素,强调学生能够将习得的外语语言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或者学科情境中,在特定的情境中适应、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背景信息识别、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灵活处理。之所以在教学中加入情境性元素,是因为在外语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外语语言,还要习得使用外语语言理解相应的学科专业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结果,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更多侧重于学生外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使用语言知识解决特定专业情境下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关注,导致学生虽然拥有良好的外语语言知识储备,却不能准确地理解特定场景下的具体问题。STEAM理念就是通过特定情境下的“教”与“学”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外语知识和运用能力,逐渐形成利用外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三)融合性

STEAM理念下外语教学的融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STEAM理念下的外语教学已经突破了单一的语言理论教学范畴,将外语语言理论教学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相关学科问题实践进行了深度融合,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自然性、广泛性的融合,让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理论及其应用方法,并在语言理论的指导下,深化对相关学科现实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和应对解决。其二,学科的融合。外语作为人表达自我思想的一种方式,是进行学科学习、探究的基础性工具。STEAM理念下的外语教学更多地将外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与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自然学科以及艺术等人文学科在内的众多学科融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既弱化了外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又深化了学生对外语语言实用性的理解和把握,使外语教学逐渐融入学科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深度融合的学科体系。

二、外语教学实施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就外语教学实践而言,STEAM理念应用的关键主要在于科产教的深度融合,即将原本分散、孤立的科技、产业、教育类要素串联起来,形成深度融合、面向需求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和模式,使外语教学的产出效果得以明显提高[3]。当前,高校之所以能够在外语教学中开展科产教深度融合实践,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条件。

(一)实践证明科产教融合模式在教学方面行得通

在过去的21世纪头20年中,科产教融合模式被高校、社会和市场发展验证为一种适合人才培养、获取与使用的有效方式,而这一实践结论为科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经验参考。科产教融合模式之所以在教学方面行得通,是因为其符合高等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育实用型人才的定位和作用发挥。首先,科产教融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现代化发展中,教育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关联性越来越强。科产教融合是将科技、产业与教育进行深度关联,根据科技和产业发展需要确定教育实践重点和策略,以科技和产业发展成果来推动教育实践理念和方法的更新,这既发挥了教育培养科技和产业发展人才的优势,又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为教育发展成果创造了“捷径”,使教育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发挥更加顺畅、高效,使得教育能更好地融入科技与产业发展中,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4]。其次,科产教融合可以弥补教学中实践性不强的短板。虽然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但现实发展表明,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够传授学生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实践性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偏差,导致最终培养的人才难以直接融入现实的发展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成本来逐渐改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教学主体对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认知不断深化

近年来,高校围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这类实践活动逐渐改变了教学主体尤其是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传统认知,使教师能够从单一的学科教学中跳出来,从育人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实践[5]。一方面,对科技、产业、教育关联性发展的现实深有体会。在网络化的背景下,教学主体有了更为直接和多元的渠道接触到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这使得其对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深刻的体会,并认同科技、产业和教育三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关于科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丰富

科技和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科技、产业和教育发展主体逐渐关注到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进行深层次、大范围的探索,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科产教深度融合成果体系,这些成果为外语教学实践中引入和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借鉴。

三、外语教学中实施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

结合当前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科产教深度融合实践需要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面向外语教学的科产教深度融合顶层设计

外语教学中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并不是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主题内容教学中穿插科技、产业方面的内容,而是将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要求等内容融入外语教学中,转化为外语教学的关注点和实施内容,以此开阔外语教学的学科视野,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获取与外语相关的科技、产业知识和技能。可以看出,在外语教学中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从学校或者院校层面进行综合性地设计。

首先,提高科产教深度融合组织力。外语教学涉及多个类别的外语语言教学课程,并且科产教深度融合超越了教育的范畴,涉及科技和产业等其他领域,需要有综合性的组织力量加以统领和协调。因此,高校内部要成立专门的外语教学科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小组,负责搜集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科技、产业发展信息,以及开展与科技、产业类企业或者社会性组织的教育合作,同时承担制定本校各个外语课程教学中科产教融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确保原本分散、粗糙的科技、产业发展信息转化为精细化的外语课程教学内容。

其次,构建科产教深度融合制度体系。考虑到相关主体尤其是一线教师对于外语教学中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缺乏全面、系统的把握,以及部分主体可能因为认知和理解偏差而对科产教融合产生偏见的实际情况,高校要借助相应的制度强化教学主体对外语教学中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认知,使深度融合的相关要求得到规范性落实。在具体的制度制定过程中,高校可以先借助STEAM理念等科产教相关的理念,明晰外语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具体流程,然后再对各个流程具体如何融合科技和产业内容进行细化说明和指导,使教学主体能够清晰地把握科产教深度融合的框架。

(二)提高教师科产教深度融合执行力

外语教学科产教深度融合,是在日常的外语课程教学中穿插相关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外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习得更多的科技和产业素养,提前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作为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落实者,其对外语教学中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认知,以及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能力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中科产教融合的进度和效果。因此,高校和二级学院要将科产教深度融合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执行力方面,使教师高度认同并严格执行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求。

第一,持续更新理念,弥补认知短板。为避免部分教师因为认知不清晰、不准确,而表现出排斥、抵触外语教学中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的情况,高校和二级学院要定期组织外语课程教师进行科产教融合方面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满足科技、产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并将自己原本仅关注词汇、语法等外语语言内容教学的教学思想迁移到关注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还要定期开展教学理念评价活动,帮助外语课程教师准确认识自己在科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的观念偏差和错误认知,督促和引导其通过自我的思想革新突破陈旧理念的束缚,逐渐适应外语教学中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认知。总之,高校和二级学院要努力让教师产生“外语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基于科技和产业发展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实践”的认知。

第二,提高教学技能,开展综合教育。贯彻科产教深度融合的外语教学,在内容方面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外语教学,向以外语教学为基础,涉及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众多行业领域延伸,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融合教学的要求,持续性地汲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并将其与外语教学相融合;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融合教学的需要,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接受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语教学科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小组、外语教学小组等主体要持续性地为外语教师提供与科产教深度融合相关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不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学技术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性教育实力。

(三)整合科產教深度融合教学资源

外语教学中的科产教深度融合,实际上是不同学科领域在外语领域的交叉融合。虽然外语课程教师在外语课程教学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其对相关的科技和产业内容则不见得完全精通,这就容易出现外语课程教师难以完全胜任科产教深度融合要求的情况。为弥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短板,高校要充分整合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弥补教师教学方面的不足。

首先,拓展外语课程教师队伍。科产教深度融合,打破了外语教学原有的专业界限,对教师的科技和产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推动科产教的深度融合,高校除了对外语课程教师进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外,还要从教师队伍内部结构方面入手进行充盈。一方面,高校可以成立教师协作小组,将校内与科技和产业发展相关的教师整合到外语教学小组中,通过不同教师的协作共同开展科产教深度融合教学实践活动。

其次,增强外语课程教师专业综合性。科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外语教师不仅要对科技和产业发展中外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有准确的了解,还要具备动态调整课程教学侧重点的能力,即能够根据不同背景、不同形势,灵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重点的素养。为此,高校和二级学院要组织外语课程教师通过参与科技、产业发展实践,或者通过阅读相关行业资讯,掌握前沿性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外语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传递给学生相应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认知与能力。

四、结语

在外语教学中落实科产教深度融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外语课程教学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精通某一门外语的学生,而是能够适应科技和产业发展对外语方面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体现和发挥人才在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可行性则体现在教学主体认知的变化以及科产教深度融合条件的逐步具备。

当然,科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对于相关教学主体,尤其是一线的课程教师的教学认知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做好面向外语教学的科产教深度融合顶层设计的同时,提高教师科产教深度融合执行力,整合科產教深度融合教学资源,使外语教学中的科产教深度融合得以更好地落实。

参考文献:

[1] 白凌燕,王星华,董黎明,等.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课程设计研究——以《仿生设计》课程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6):55-58.

[2] 赵慧臣,周昱希,李彦奇,等. 跨学科视野下“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基于美国 STEAM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7,35(01):94-101.

[3] 胡卫平,首新,陈勇刚. 中小学 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31-39+134.

[4] 仝月荣,肖雄子彦,张执南,等.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项目式教学模式探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07):185-189.

[5] 姜龙,陈祥,王淑玲,等. 浅析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策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3):99-100+103.

(荐稿人:金柄珉,延边大学朝韩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STEAM理念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基于STEAM理念的青少年音乐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关于国际理解教育与中职跨境电商STEAM理念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STEAM理念的“DIY创意水晶”项目研究与实践
基于STEAM理念的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基于STEAM理念的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STEAM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跨学科模式探索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