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宝库云居寺

2022-05-30川页

北京纪事 2022年7期
关键词:北塔石经力士

川页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云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由高僧静琬创建。

云居寺至辽圣宗时期(公元983—1011年)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1942年遭到日本轰炸毁坏,但闻名于世的石刻大藏经埋藏地下,保存完好。

目前北京已发现的8座唐代古塔中,有7座在房山云居寺。

云居寺的塔

云居寺北塔因身曾以红色刷饰,又俗称“红塔”,塔为砖瓦结构,高30.4米。整个塔身分上下两层,中间有八角形中心柱。上下檐装饰斗拱。两层塔身八面分设拱门及隐作直棂窗。始建于唐辽时期,元、明两代维修成钟鼓楼式。上部宝顶相轮如钟形,中部覆钵如鼓形,下部呈楼阁式。中部有磴可登,底部紧腰处有一周伎乐天砖雕,有反弹三弦的造型以及人面鸟身的美音鸟 《迦陵频迎》。还有古代宴乐场面等各种浮雕。

塔的四面各建有一座3米多高的小唐塔,为唐景云二年(711年)至开元十五年(727年)间所建:

云居寺北塔西北——景云二年塔(王公石浮图),建于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此座方形密檐式塔,坐南朝北,高约4米。塔座为方形石板基座,塔身正面设有圆拱塔门,门两旁石雕两尊守卫力士。门内设一龛,龛内正面为一佛二侍浮雕。塔身上部为六级密檐,石檐顶部为塔刹(宝葫芦已失)。

云居寺北塔东南——太极元年塔(田公石浮图),建于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此座石制方形密檐式塔,高约4米,坐北朝南。塔座为方形石砌,塔身正面有圆拱形塔门,门两侧雕有守护力士。塔身西外壁刻有大唐王利贞所撰《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蓟县田义起石浮图颂》,壁上阴刻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纪年。塔身上部为六级密檐,石檐顶部为宝葫芦塔刹。

云居寺北塔东北——开元十年塔(李公石浮图),建于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此座方形密檐式塔,坐南朝北,高约4米。由两层石板砌成塔座。塔身正面有尖拱形塔门,两旁雕有两尊守护力士。门内设龛,龛内正面雕有一佛二侍,东西两壁有两级供养人像。塔身东外壁刻有梁高望书《大唐易州新安府折冲李公石浮图之铭》,并于壁上阴刻唐开元十年纪年。

云居寺北塔西南——开元十五年塔,建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塔高约4米,六层密檐式石塔,下有塔心室,门两侧雕有力士,内部有浮雕佛像,顶部祥云座上葫芦刹。塔的上部两层遗失,用蓝砖修补。

五塔形成一个整体,为中国金刚宝座塔的早期实例。寺内及周围山上还有唐、辽、明各代建造的砖、石塔十余座,其中以石刻大藏经创始人静琬的墓塔琬公塔和为纪念唐代金仙公主捐助刻经事业而建的金仙公主塔最为著名。

云居寺金仙公主塔,唐开元九年(721年)。金仙公主为唐睿宗李旦之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八妹,信奉道教。她积极支持刻经事业,奏请其兄唐玄宗赐予云居寺宫廷抄经本和土地、山林、果园,并派《开元释教录》的作者智升法师等从长安护送经本到云居寺。

金仙公主塔位于房山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上面。坐北朝南,通体高3.5米,全部采用汉白玉石精制而成。基座由块石砌垒。中间用4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正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自门向里,对面石壁上又呈现出一组浮雕,释迦牟尼端坐中间,两侧各有一弟子。其上是七层叠涩檐。塔上有铭文。金仙公主为唐睿宗李旦之女,曾为佛教寺院译经施田,而唐玄宗所賜幽州云居寺石经山之经本,为唐代宫廷抄本,极大地丰富了石经山刻经内容,为石经山的刻经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石经山单层唐塔,建于唐乾宁五年(898年)以前。位于石经山顶,单层方形石塔, 塔檐石板的仿木结构屋檐,高1.60米,塔门两旁雕有两尊金刚力士,龛门右上方刻有唐乾宁二年(895年)惠化寺僧缘同游云居寺的题记,建塔时间应早于题记时间。

梦堂庵单檐唐塔,唐(618—907)。原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水头村南梦堂庵,后迁于云居寺北塔侧。石筑单层方形塔,高约1.5米。有两层石砌方形基座。塔座上方的塔身正面设有方门,门上方有石雕门楣,塔身顶部为石雕塔檐。该塔一度被村民当作鸡窝。

云居寺“三绝”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刻经于石历经6个朝代,绵延1000多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万4278块。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壮举,堪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

石经山海拔450米,山腰有9个藏经洞,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大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九洞共藏经4196块。

云居寺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当时高僧静琬继承其师北齐南岳慧思遗愿,在石经山刻石造经。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静琬逝后其弟子玄导、仪么、慧暹、玄法又相继主持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诸朝,延续千载,至明末。经版藏于石经山九个山洞中,其中藏经最早也最重要的是第五洞穴,称雷音洞。

静琬最初所刻的146块石经镶嵌于洞内四壁之上。洞中央有4根八角形石柱,每根柱上均有浮雕佛像,共1000多尊,称千佛柱。由于山洞藏经贮满,辽金时代续刻的经版就没再运上山,而藏于云居寺南塔下地穴中。

纸经现藏2.2万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而其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血写成,被誉为“舌血真经”,尤为珍贵。

《龙藏》木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现存7.7万多块,内容极为丰富,是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译著之大成。堪称我国木版经书之最。世界上现存两部汉文大藏经,一部为云居寺现存的《龙藏》,另一部是韩国海印寺的《高丽藏》。

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

猜你喜欢

北塔石经力士
石经
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
韩国古代石刻文字考释问题及华严石经文字的复原
英力士将在比利时投资30亿欧元建乙烷裂解和PDH工厂
Isolation and callus formation of Gracilariopsis bailiniae(Gracilariales, Rhodophyta) protoplasts*
京津冀诗歌
北 山
雅力士车高速行驶时自动降挡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
评《苍老的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