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全国:用实际行动续写雷锋日记

2022-05-30王云王铮

共产党员·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雷锋居民党员

王云 王铮

编者按: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事贵在坚持。7年多时间里,几千个日日夜夜,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党员家庭代办站代办员刘全国,无怨无悔、驰而不息地为居民做着看似寻常的“小事”,如代办证件、代交费用等,解决居民燃眉之急、生活之忧,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和他们心目中的“活雷锋”。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到雷锋社区调研时指出,刘全国同志的事迹很感人,事虽“小”但意义大。为此,本刊特别推出本组报道,以期让广大读者了解刘全国的感人事迹,领悟他做这些“小事”的大意义,进而传承他身上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并在实际行动中加以践行,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日记》里这句朴实的话语,就是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党员家庭代办员刘全国的精神写照,他心系群众,退而不休,办实事、真办事,用实际行动续写雷锋日记,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党员风采。

一位把心交给居民的党员代办员

变“群众跑路”为“党员跑腿”,变“被动承接”为“主动服务”,变“对上负责”为“对下服务”,变“有限管理”为“无限服务”,这是刘全国以代办员、知心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身份作出的郑重承诺。

雷锋社区居民以原抚顺特殊钢厂职工和家属为主。这里基础设施老化,空巢老人、病残居民相对集中。为了解决居民办事难、维修难等问题,2013年,雷锋社区提出要创办党员家庭代办站,免费为居民提供代办服务,社区党委书记吴振华找到了知心党支部书记刘全国。“为大家服务,我愿意!”接到任务后,刘全国立即表态。

为给爱心党支部的党员和居民提供一个方便的工作学习活动场所,刘全国做通老伴的思想工作,把自己家变成了支部办公室、党员家庭代办站。党员权利义务制度展板、党员服务活动照片展、记录簿册材料等,布满了他的家。知心党支部有部分党员因高龄、患病,无法及时参加党支部会议和上党课,刘全国就亲自上门传达相关内容,做到不落下一人。

“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参与社区、楼院全面治理……”刘全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为了让居民尽快熟悉自己,信任自己,全面开展代办工作,刘全国自掏腰包印了几盒名片,正面印着他的姓名、联系电话、楼号地址,背面印着代办站的服务项目,平日遇到居民就发一张。他还设计了居民信息登记表,对3栋楼、270户家庭,挨家挨户了解實际情况,把每户居民的情况都登记得清清楚楚,对于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困难居民,重点标注,制订帮扶计划。

10号楼、11号楼的暖气多年不热,有居民找到他说:“听说代办员啥事儿都能给办,我们这几栋楼一到冬天,在屋里穿棉袄都冷,年年找,年年拖着不办,你要能把这事儿解决了,我们就信你!”老旧小区暖气管线改造可不是小工程。那时天儿已经冷了起来,刘全国拎着个大号的保温水瓶,到供暖单位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领导,我们那儿的外走廊楼,冬天屋里只有七八度,居民都盼着家里能暖和点儿,你要是能把这事解决了,可就是居民的大恩人啊!”刘全国不吵不闹,就和他们掏心窝子讲道理。连续跑了十来天,连维修工都认识他了。最后供暖单位负责人终于被他感动了,承诺先把暖气管线疏通一下,来年专门采买特殊的大号管子,给小区旧楼全部更换供暖管线。

第二年开春,暖气刚停,刘全国又开始一趟趟地往供暖单位跑。几经努力,工程终于如期进行,还特意为顶楼和供暖末端的住户更换了粗一些的暖气管。当年供热的那一天,老楼的屋里暖乎乎的,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居民们络绎不绝地到刘全国家道谢:“刘大哥,你还真把这事儿办成了,有两下子,我们信你!”就这样,靠着一次次地为居民办“小事”,且一办到底,刘全国和居民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居民都知道,有困难就找“刘大哥”。

一摞记载民生实事的工作日记

“要做好代办工作,重要的是要有党员的责任心,有奉献精神。代办服务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上午,清扫社区广场,清理长廊垃圾;中午到二院给金晓钢送饭;下午陪同物业工作人员检查下水井疏通情况。”

“解决了市场商贩使用高音喇叭噪声扰民问题,受到附近居民一致好评、拥护、欢迎。以后还要加强巡查,防止反弹。”

……

一笔一画,一丝不苟。这些文字,是刘全国生前写下的工作日记。他凭着一腔热情、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心,每天奔忙在为民代办的路上,解决一个个难题,办好一件件实事。

和刘全国同住一个楼的54岁的居民王大哥,患有精神疾病,一人独居,生活十分困难。刘全国主动提出帮他申请低保。接下来的日子,刘全国陪着他办理精神疾病鉴定等手续;开具下岗失业证明;到民政部门为他开了未婚证明;到产权管理部门办理了无房证明……一道道手续办下来,刘全国整整花了一周时间,终于帮助这位居民办妥了一切事情。

17委的居民楼临近市场,由于有30多个商户天天使用高音喇叭叫卖,附近居民长期受扰。刘全国了解到这件事后,对商户打起了“感情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后,刘全国还发动24名党员志愿者组成治安巡逻队,接到举报电话,就立即出动,进行劝阻。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再没有商户使用高音喇叭了,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我家里没有米和菜了。”疫情防控初期,83岁的郭庆源老人给刘全国打来求助电话。郭庆源的孩子在外地工作,老伴身体不太好,购买生活必需品有困难。“好的,我来帮你想办法,一定尽快给你送去!”放下电话,刘全国立即赶到超市购买了米和蔬菜,送到郭庆源家中。针对社区独居老人较多、接收消息不及时的情况,刘全国逐户向老人宣传防疫知识,疏导恐慌情绪,帮老人买菜、买药、测量体温。每次为大家服务后,刘全国还不忘叮嘱:“有病、有事、有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立即就到。”

几千个日日夜夜,刘全国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着这些烦琐的“小事”周而复始。代办各种证件,代交各种费用,上门维修、疏通下水管道……记录本上,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每天多则三四件,少则一两件,就是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解了居民的燃眉之急、生活之忧,让居民认识了、熟悉了身边的这位“刘大哥”,大家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这位可亲可敬的“百姓雷锋”。25本厚厚的工作日记,密密麻麻地记录了7年间他为居民代办的6000余件民生实事,折射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坚守的初心。

一份没有写完的工作总结

刘全国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常累得腿部疼痛难忍,别人劝他休息,可他坚决不同意。为了更快更好地帮助居民完成代办服务,劉全国自费购买了电动车,每天穿梭在楼宇间。

积劳成疾的刘全国累倒了。2020年11月2日,刘全国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下了4个支架。出院时,医生反复叮嘱他好好休养。可刘全国记挂着代办站的工作,一出院就忙了起来。2020年12月26日22时30分左右,就在刘全国病发的前一天,附近的居民楼突然停电。接到居民打过来的电话,刘全国立即去现场查看情况,一直等到维修人员抢修好才回家休息。2020年12月27日一早,刘全国到社区参与社区换届的准备工作,一直忙到中午。回到家后,刘全国拿出写了一半儿的工作总结,本想趁空儿写上几笔,却突感心脏不适,没能等到救护车的到来,就永远地走了。那份没有写完的工作总结永远地停留在“回应居民关心的环境大事”以及还没来得及展开说的“1”那里。

举行葬礼时,街道、社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帮助过的邻居,与他并肩工作过的党员和志愿者们,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刘全国最后一程。泪水模糊了送行者的双眼,人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刘全国就这样离开了。

妻子鲍玉坤说:“全国特别热爱他的工作,走的前几天,还一直为大家服务。这几年,全国几乎天天都在为社区、为居民忙活,早出晚归。有时半夜刚到家,接到一个电话,他就又出了家门。”“父亲还在时,每天晚上6点多,是我家最热闹的时候,支部里的党员,左邻右舍都会来我家里聚一会儿,聊聊社区里的事儿,讨论代办站的工作,说一说家长里短……”儿子刘明家深情地回忆起父亲。他说,自己能看出来,父亲是真心喜欢代办员这个身份,把为民代办当作自己的事业。妹妹刘全凤说:“哥哥身体不好,我们家人不是太支持他,都劝他别做了,但他一如既往,每次跟我们交流都首先提到社区工作。他坚持到最后一班岗,一直到‘走那天还到社区开会。”

“群众的事无小事。做好群众工作,用心最重要。”这是刘全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在实际行动中也无怨无悔、驰而不息地加以践行。他把街坊邻里当亲人,把别人的事当自家事,把党员代办服务进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份没有写完的工作总结,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雷锋情怀。

猜你喜欢

雷锋居民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接过雷锋的“枪”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