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五育融合”的理据与路径

2022-05-30方凌雁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水池

摘 要 推进“五育融合”,关键在寻求当前学校内部五育分散乃至割裂,育间相融度不高的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与“五育融合”在育人目标、实施要求、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高度契合。可以从加强“基于生活”的课程校本规划、“多育融通”的主题整合设计、“主体整合”的实践项目实施、“真实情境”的活动表现评价等方面为“五育融合”的落地提供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综合实践活动 五育融合 课程

引用格式 方凌雁.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五育融合”的理据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20):29-32.

“五育融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弘扬与创新[1]。高质量的“五育融合”教育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系统的综合素养培养体系,是对学校综合育人理念、综合育人思维和综合育人能力的全方位挑战。其一,从学校课程实施体系来看,当前学校依旧存在 “智育独大”的传统观念,加上分育课程设置依旧存在整体的育人目标在学校实践中分散乃至割裂;分育课程设置不可避免存在各育课程间均衡度不够,制约整体融合的进程等问题。其二,从师资现状来看,由于我国教师培养机制多以分科培养为主,单学科教师常常难以把握“五育融合”的深刻内涵,无法将五育全面渗透到自己擅长的课程教学领域,在落实学科核心目标时兼顾渗透并关联其他四育。其三,从育人生态来看,当前依旧将“升学”与“成绩”作为育人成果评价的唯一指标,且打破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壁垒,“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育人生态机制并未完全建立。“五育融合”在学校实践层面依旧是挑战性的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从课程设置之初就承担着综合育人的职责,天然具有“五育融合”的优势和特点,是学校推进“五育融合”的主要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方才增设,该课程在凸显“五育融合”方面的实践优势依旧未被广大学校和教师关注。本文拟就此进行论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五育融合”的课程理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均体现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课程中的各项实践活动都能将原先分离、割裂的教育形态加以联结和契合,可以为“五育融合”探索出一个重要突破口。

1.课程性质符合综合育人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设置之初便以“超学科”形态构建,课程能运用于五育中的任何一育,但又不隶属于任何一育,承担综合育人的职责而不囿于单育课程目标,重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但不成为任何一门学科的附庸,符合落实“五育融合” “契合点”的跨育融合课程特征。

(1)贯彻整体育人理念

“五育融合”理念在于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整而全面地发展,是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设计的全人教育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为“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2]。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五育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于促进人自身的全部潜能,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完整统一”[3]表达异曲同工。

(2)彰显跨育融合特点

跨育融合是与单育融合课程并列的一种课程融合形式,旨在完全打破学科逻辑和领域界限,真实情境下利用项目、主题等方式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过程[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联结五育的实践优势,以实践活动打通五育边界壁垒,实现五育之间的知识融合、方法融合和价值融合;在实践中体现各育之间相互渗透、共进共生,“形成五育的整体倍增效应”[5]。

2.课程教师具备综合育人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设立20年,已培养了一大批在课程实践历练中逐步走向融合型的骨干教师。一是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关注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是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的应然要求。二是经历综合指导实践。由于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教师不能机械地重复教案,需要对不断变化的情境做出回应。教师的创造性及教育机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重新获得重视和力倡[6]。三是注重协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多学科整合、超学科融合项目时,会通过协调校内各学科教师、协同家长与校外专业人士多方力量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3.课程实施凸显场域融合优势

“五育融合”追求学生生命发展的整全性,呼唤教育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客体世界走向主体世界,以学生活动经验、发展需求为中心[7]。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不是以文本性或知识性的形态存在的课程,其课程实施强调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打破课程之间的边界,打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壁垒。经过20年的推进,许多学校已经配套建设了许多成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形成了完备的校内外协同实施机制,用以保障学生实践活动能自由行走于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之间。这些都可成为“五育融合”育人的基本支撑。

4.课程评价体现“五育融合”导向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部分,大致对应德、智、体、 美、劳五个方面的表现[8]。“五育融合”的评价正是体现对德智体美劳各类素质综合性评估的综合素质评价形式。

在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和表现。五育的评价维度需要在一个个真实的学生实践活动项目中得以体现。学生结合真实生活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探究食品安全、治理空气污染、研究垃圾分类、探究疫情防护、设计校园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评估学生五育表现的载体。如中外节日的实践项目中,学生在对中外节日进行对比分析后表达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是思想道德的表现指标;学生结合月相知识分析中秋月圆、联系古诗文表达中秋感想等表现,是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的表现;学生运用绘画、音乐、文学、科技作品、运动、舞台表演等有创意的方式呈现、表达中华传统节日,正是艺术、体育素养的表现。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實践表现的评价又可以融入身体力行、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标准。

二、综合实践活动落实“五育融合”的实施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中的“五育融合”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也是一项“择宜”的实践艺术,学校需要在课程规划、主题设计上充分体现贯彻“五育融合”的理念,通过有效的课程项目组织、合理的课程项目评价落实“五育融合”。

1.加强“基于生活”的课程校本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隶属于任何一育的“真实而综合的活动”,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具有本校特色且符合“五育融合”标准的课程整体规划方案,开发有效的课程主题作为契合点连接五育之间的知识、方法和价值。

(1)课程资源开发源自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以学生主动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大自然接触中提炼出的活动主题为内容,其课程内容符合整全性的特征。由关注水污染问题生成的“母亲河水质探究”主题,由疫情防控关注生成的“校园防疫方案研制”主题,由身边非遗文化逐步走向消逝而衍生的“身边的非遗保护”主题等,均源自学生真实生活,对接学生真实感兴趣的真实社会生活,实现五育要素的融入。学校整体规划时,需要提炼多学科、多领域指向的核心议题,结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境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健康与生命、沟通与交往、食物与农业、民生与发展、资源与生态等,这些具有统摄性和包容性的主题有利于统整融合五育。

(2)超越学科的课程主题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课程规划时需要以学生综合素养为实施导向,摆正学科素养目标和综合素养目标的关系,谨防陷入单科单育目标的泥沼中,要真正寻找到“五育融合”的契合点。如同样是 “跟着节气去种植”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与科学主题设计的区别在于,学生不仅需要通过亲身劳作感受节气的自然特征,也要关注节气文化背后的人文元素,更需要运用科学、数学、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劳动等多育知识方法解决节气背后的种植问题,实现多学科能力的重组和提升。这里的各学科,不仅涵盖代表智育的各个学科课程,也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劳动、道德与法治等四育课程。

2. “多育融通”的主题整合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活动主题的整合方式构建,体现“学科+生活+社会+活动”的课程形态。按照“五育融合”的标准,合理开发设计活动主题。在设计具体的主题时,需要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成为设计要素,使五育聚集于具体的课程主题,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过程中触发德性、智性、体力、美感、劳动素养。如表1“奔跑在体育节里”即为融入五育标准的整体性主题。设计包括主题目标、关联科目、项目任务、项目举例、活动要求等5部分。主题目标设计中,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项目标融入五育;学科对接设计中给出可能相关学科知识运用;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学校体育节活动展开,通过主题设计、服务、实践等方式,以问题解决的形式经历体育节的方案策划、活动参与;在活动要求中则清晰列出具体的实践表现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知识,采用整体性思维解决问题。

3.提升“主体整合”的项目实践品质

“五育融合”体现了学生立场的融合,通过 “融合”来涵养个体生命发展历程的整全性[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真实情境实践中主动了解和认识现象或事实所蕴含的本质和规律、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动实践者和建构者,教师需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在自主动态调整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五育融合”。

其一, 组织并指导学生在兴趣或问题的驱动下,主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校园水池改造项目”为例。浙江省学军小学的校园景观水池陪伴师生走过了28个春秋,同学们发现,“高龄”水池的池水浑浊发臭,人工换水需耗费精力和水资源;水池中鱼儿的数量不断减少,水草枯死;喷泉设备已经老化,无法正常运作……是什么原因导致水池逐渐污染?又有什么办法能让水池的水更清澈、水池更漂亮?学生通过监测调研水池水质,通过探究,分维度梳理水池存在的安全、水质、美观等问题;制定水池设计标准和水池改造方案;合作动手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校园水池的实际过滤物化装置,最后将优秀改造方案提交学校。历时7个月的校园水池改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规划活动,运用多种实践学习方式,主动实践、积极合作、多方探索,解决问题。

其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娴熟地运用五育知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五育融合”程度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学习者会主动因循自己所需解决问题来做好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如水池改造项目中,学生作为探索者、组织者和研究者,主动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水池生态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测绘校园水池示意图,从美观角度对水池进行设计和完善;在动手完成校园水池改造中感受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综合相关领域的知识、方法或观念,不断探索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心智灵活性是五育得以在一个项目中融合体现的奥秘所在[10]。

4.重视“真实情境”的活动表现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基于真实项目实践活动的评价,将“五育融合”的目标放置到具体的实践项目中,通过学生实践中的关键表现,能很好地解决当前“五育融合”评价难的问题。实施中,先将内隐性的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通过表现性行为使得素养表现可视。一项活动可以从具体表现性任务、表现标准、评价证据3方面进行评价设计。表2的清明踏青活动任务评价表即为上述理念下的设计。

评估时可以结合学生活动过程表现、学生实践作品与学生自我反思表达三方面展开。学生实践任务完成过程中每一项具体任务的表现证据是否符合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评价标准,是活动契合五育的表现性评估标准;学生作品的完整度、科学性、 创新性以及艺术性,可逆推五育标准的落实程度;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则可按照“五育融合”目标设计一些新参照指标,引导学生参照指标完成自我评估。以具体表现性任务为载体的评价方案,可以让“五育融合”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得以更为清晰和精准地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课程资源开发和组织实施的艰巨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这门课程的实施步履维艰[11],课程应有的作用尚未很好地发挥。重视与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课程更有效地承担落实“五育融合”的时代使命则为未来课程推进之关键。

参考文献

[1] 杨丽.“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实现之策[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综合实际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3] 宁本涛.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J]. 中国电化教育,2020(05):1-5.

[4] 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5):85-91.

[5] 石中英. 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20-31.

[6] 张华,安桂清,翁建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框架及其实验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07):7-13.

[7] 郝志军,刘晓荷.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程融合:理据、形态与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1(03):4-9.

[8] 鞠玉翠. 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何以促进五育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21(01):14-19.

[9] 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5):85-91.

[10] 杨向东.关于核心素养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0):15-20.

[11] 韩江萍. 尽快规范化与常规化——綜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当前要务[J].中小学管理,2020(05):36-39.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水池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小区的水池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