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上涨会否影响消费
2022-05-30张学庆
张学庆
发改委称,猪肉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中金公司判断,在下半年总体供给下滑的大背景下,价格上行趋势不改。
猪肉价格持续攀升引发市场关注。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数据显示,6月第五周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斤9.56元,环比上涨11.7%,较3月下旬(即年内低点6.53元/斤)累计上涨46.4%,较年初上涨12.7%,较去年同期上涨17.3%。
上下波动
对于猪肉价格后期走势,专家表示,总体将呈现稳中趋降态势,在成本线之上波动。
国家发改委7月6日召开政策吹风会,相关专家介绍,下半年猪肉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猪肉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专家分析,从供给来看,今年1至5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处于合理区间。从需求来看,7、8月份仍然处于猪肉消费淡季,短期不会出现需求暴增的情况。从养殖成本来看,6月份,国家发改委监测的生猪饲料价格为3.54元/公斤,与3月份相比下跌幅度达9.3%,饲料成本持续降低。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琳表示,总体判断,现在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后期猪肉上市供应是有保障的,下半年猪肉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缺乏基础。
专家介绍,随着国家稳价格和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市场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长期来看猪肉价格将出现回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主任刘志成认为,目前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上涨空间。随着未来压栏生猪和二次育肥生猪进入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此外,专家建议,生猪养殖户要保持正常出栏节奏,不过度压栏育肥,规避市场风险。
趋势难改
“尽管当前生猪产能去化较为缓慢,但是各项指标都显示板块景气度边际改善。”招商证券认为。
价格方面,在接近1年的下降后,当前猪肉价格底部基本确认,并逐步走入上升通道;利润方面,外购仔猪养殖、生猪自繁自养利润率由负转正,环比上月同期增加明显;产能方面,能繁母猪产能持续去化;成本方面,俄乌冲突导致相关粮价处于近两年高位,猪粮比价走势上总体保持稳定,且同比有所上升,随着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供应链的逐步修复,猪粮价格有望向下调整,为生猪养殖利润修复提供必要空间。
相关企业温氏股份表示,近期猪价有所上涨,逐步进入猪周期右侧通道中,初步判断明年猪价可能会有所好转。今年3月份猪价开启了新一轮上涨周期,但今年猪周期完全反转、直接进入单边上涨周期的可能性较小,还需要时间验证。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短期的压栏会进一步减少生猪的供给,利多猪价。但是理性来看,压栏也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度的,短期压栏减少的供给会在后期出栏时形成更大的供给,从而对未来猪价形成一定打压,但在下半年总体供给下滑的大背景下,价格上行趋势不改。
影响CPI
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否会让CPI有所抬升?
6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5%,涨幅较5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创近2年新高。
分析认为,CPI同比走高主要因为能源和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一方面国内猪价低基数效应导致猪肉价格同比显著扩大。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回升15.1个百分点,推升CPI同比0.25个百分点左右,而去年6月猪价基数较低(环比下跌13.6%)。
另一方面,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高企也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6月份我国核心CPI同比仅抬升0.1个百分点至1.0%。疫情以来我国消费需求持续受到抑制,我国核心CPI同比一直低于1.3%,明显低于疫情前1.4%~2.0%的水平。
东北证券表示,若猪肉价格持续地超预期快速上行,将成为助推CPI破3的潜在风险因素,但猪价上行推升的CPI读数表现对货币政策影响非常有限(以2019年为例)。而相对来说更为重要的核心CPI,依然保持稳定,且当前尚无可以快速推升核心CPI的基本面支撑,故2022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仍需稳中偏松,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但同时无需大水漫灌。
持续恢复
数据显示,6月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恢复有所加快。
不过,西部证券认为,复苏背后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不少。其中在宏观层面,包括疫情反复风险以及社交半径收缩、婚配生育意愿减弱等疫情引发的长尾效应。
在中观层面,地产处于景气衰退周期,但地产及上下游产业链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超过20%,无论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是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来看,目前尚未有一个产业能取代地产的位置。新旧动能切换的过渡期意味着,在这一轮经济自然复苏之后,中观层面会缺乏新的产业增长点,经济走向的最佳状态就是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不太可能出现超预期的情况。
在微观层面,居民消费和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不足。
中金公司分析称,疫情形势平稳改善、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可以提振就业和收入,并减轻疫情、防疫的约束。对于暂时没有消费需求的群体,可以通过促消费政策(購车优惠、消费券等)来撬动需求。
今年一季度居民储蓄率仍较疫情前高3个百分点,未来伴随疫情不确定性下降,这些“超额储蓄”可以部分释放。如果按2021年数据推算,储蓄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拉动消费增速约1.5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预计,下半年非汽车消费复合增速或将逐季改善至5.5%左右,受低基数支撑,对应的同比增速超过6.5%;汽车消费受政策刺激和基数支撑,可能实现15%以上增速;餐饮收入仍受疫情压制,或将温和正增长。
综合来看,下半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速或超过7%,全年社零总额增速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