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印度传播的现状与策略

2022-05-30高尚涛

对外传播 2022年7期
关键词:金砖国家中国印度

【内容提要】印度是金砖国家的重要一员,我们提高对其传播力非常重要。印度接收中国信息的主要载体包括网络媒体(含移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大类。中国目前对印传播的渠道以传统媒体及其英文网络版为主,移动新媒体也开始受到重视。整体上看,目前对印传播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传统媒体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相对滞后,需要继续创新;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不平衡,需要在新媒体端加大传播力度;三是对印传播以官方媒体为主,民间力量参与不足,建议加强对印传播的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力度;四是传播内容的组织和编排相对单调,建议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对印传播力。

【关键词】金砖国家 中国 印度 精准传播

2022年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中国举行。今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再次跃升一个台阶,达到更高的合作水平。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越来越成为中国进行世界制度化合作和促进世界治理机制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我国对金砖国家的传播和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印度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一员、“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争取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国,提高对其传播的力度和效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媒体传播的角度,通过对印度舆论接受中国信息的主要方式、中国对印度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考察,提出中国提高对印度传播能力的对策和建议。这里所谓的媒体,主要是指包括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PC端网络媒体和移动端网络新媒体在内的大众媒体。这已成为印度民众接受中国信息的主渠道。

一、印度舆论接受中国信息的主要方式

印度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较好,互联网用户非常庞大,网民人数超过全球用户总量的12%,仅次于中国。而且《2019年印度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印度每年新增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人。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印度民众获取世界信息和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印度学者、政策研究者和政府领导人尤其经常通过官网渠道了解中国,例如通过中国国际新闻通讯社(CINA,简称“新通网”,是中国香港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官方网站、中国各级政府的官方网站、中国驻印度使领馆的官方网站、各大研究机构官方网站和学术期刊官方网站,以及世界性媒体的官方网站等,获取有关中国的信息。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印度民众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之一。据统计,2020年7月至9月,印度移动应用下载量超过71亿,位于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超过20%,是全球第二的美国的两倍。与信息获取有关的应用主要是社交类应用和新闻客户端。在这两大类应用中,印度民众使用最多的社交类应用是美国的推特、优兔、脸书和中国的抖音国际版。印度民众还大量使用新闻客户端了解新闻信息,主要是使用一些印度本土出品的移动应用,这些应用按使用渗透率排名依次是印度头条(Dailyhunt)、托尔(TOL)、UC新闻(UC News)和唯兔短信(Way2SMS),实际使用人数占印度总人口的比例合计高达11.45%。这些应用主要是从安卓手机上下载的,从苹果手机上下载的比较少。安卓手机使用前三名分别是小米、维沃(vivo)和三星,三者合计市场份额高达69%。

在印度,与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迅速发展相伴随的另一个现象是,印度仍是世界上阅读报纸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印度媒体使用者委员会(MRUC)的调查报告,印度经常阅读报纸的人数超过4.25亿人,约占印度人口比例的33%左右。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目前中国对印度传播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我国的传统对外宣传工作主要是通过报纸、期刊、电视、广播进行的,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对外宣传工作则相对不足。这在我国对印传播工作上,既有合理性,也有一定欠缺。

目前,我们通过传统方式对印传播的渠道主要有:(一)新闻出版,通过向印度输出有关印度题材的图书,如在文学、历史、经济、中医、服饰、饮食等广受欢迎的领域发力,是常规做法,但近年来也尝试向印度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域的图书,宣传内容不断优化。在印度举办大型书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操作手法,图书渗透效果不错。(二)电视传播,一方面,通过印度电视台播放中国内容,例如中国大使接受印度当地电视台采访、到当地电视台参加访谈类节目等。另一方面,中国电视台走向印度也受到重视,例如,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都在做这个方面的工作。(三)政府平面媒体,如新华社,包括其旗下的《新华每日电讯》《环球》《国际先驱导报》等20多家报刊的英文版面,如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等。(四)网络媒体,例如,央视网,虽然没有印地语网站,但有英文网站,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国际在线印地语频道(Hindi)、中国驻印度使馆网站等都有英文版,介绍中国政策、中国新闻、领导人讲话、专家学者演讲,以及如何用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等内容。

当然,中国对印传播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从单一传播方式向互联网方式过渡。官方媒体注意到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新媒体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也在新媒体平台注册了传播账号,如中国驻印度使馆在推特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账号,中国国际电视台在推特、优兔、脸书、抖音上注册了官方账号。但是,目前我们利用新媒体对印传播的力度还不够,方式不太丰富、灵活,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從传播内容来看,中国官方媒体对印度的传播主要分为政策性传播和非政策性传播两种:政策性传播主要是面向印度受众传播一些中国新闻,如经济、科技以及西藏、新疆、香港、台湾等地的报道,以及关于中国外交和中印关系等的政策性解读,例如,中国驻印度使馆每月发布的英文简报《来自中国的新闻:中印评论》(News from China: China-India Review),就是如此。非政策性传播主要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讲述中国故事,例如中国国际电视台在优兔上注册的账号,除了进行政策性宣传外,更多的是介绍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中华传统文化等非政策性宣传内容。

总之,目前中国对印传播的载体,主要是上述介绍的书籍、报刊、电视、政府传统媒体、传统网络媒体以及部分新媒体等,传播内容主要包括政策性和非政策性两大类,传播语言主要是英文,印地语占比很小,覆盖面不大,传播形式存在自说自话现象,缺乏对印度受众的了解和与他们的互动。

三、中国对印度传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衡量我国对印度传播效果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传播力,二是影响力。传播力即传播的力度,主要是指传播行动所能达到的受众人数,尤其是精英阶层受众人数的多少。影响力即传播的效度,主要是指让接触到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字的印度受众接受这些信息的能力。要提高中国对印传播能力,需要让数量更多、阶层更高的印度人听到中国声音、接受中国声音,并对中国形成良好的印象。

从印度接收信息的渠道、中国目前对印传播方式和内容两方面看,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印度的传播能力,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传统媒体传播的形式和内容需要继续创新

由于印度拥有庞大的报纸阅读人群,所以传统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也是目前中国对印度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是,传播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更新。

从传播的形式上看,建议多利用印度民众习惯阅读的报纸传播我们的内容。印度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有《觉悟日报》《太阳日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印度斯坦报》《印度时报》《马拉亚拉姆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等。这些报纸应是我们高度重视的传播平台,要深入研究与它们合作办刊、创办特色栏目、进行信息互换、接受专访等合作形式,强化中国信息的渗透和抵达。印度从2005年开始将非新闻报纸和杂志的外国投资比例提高到100%,西方媒体纷纷进入印度,歪曲抹黑中国的报道在印度大量增加,影响了中国在印度的形象。中国可以通过加大对印度报纸的投资力度、控股印度报纸、积极与印度媒体合作等方式,丰富传播正能量的信息渠道,通过印度报纸提升中国在印度民众中的形象。

另一方面,建议中国传统媒体走出去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办刊形式应多样化。《新华每日电讯》《环球》《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可在保留目前的英文版面基础上,增加印地语的版面和报道内容。在报道方式上,将政策性报道内容融合到故事性文章之中,增加报道取向的多样化,以增强亲和力和易接受性。目前,中国对印传播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很少,国际题材与国内题材的比例也常常失衡,难以得到印度民众的认同,削弱了传播的效力。所以,在对印报道中设法确保报道内容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也是提高传播效力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报道内容上,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经贸领域合作等低敏感性话题应与政治、军事、安全等高敏感性话题并重。在低敏感性话题的报道上,不仅要强调中印在全球气候变化、经贸领域、文化交流领域、教育领域等的合作,还要非常注重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治理等国际治理领域的可供借鉴的创新和经验等。在高敏感性话题上,致力于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本身,比如报道中印双方的高层会晤,以及双方致力于达成谅解与合作的外交努力,尤其在涉及中印边境冲突这一具体问题上,可以结合印度主流媒體的报道内容,介绍中印双方的立场,以及中国政府缓解紧张局势、降级冲突热度、争取达成合作谅解的真诚努力。在印度民众比较关心的西藏问题的报道中,多结合实际例子介绍西藏地方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生活方式、教育水平、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提升,并配合介绍一些印度民众来华旅游观光的渠道等内容。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不平衡,建议在新媒体端加大传播力度

印度不仅是世界上阅读报纸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印度使用新媒体的用户也非常多,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我们目前对印度的传播,围绕传统媒体做的工作较多,针对网络新媒体做的工作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一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大传统媒体在英语和印地语领域的网络化,推出传统媒体网络版。当然,很多传统媒体已经开通了英文版,但针对印度受众的印地语版面尚显不足,这些媒体可以在英文版基础上开通印地语版,并加强对印度受众的信息推送。同时,英文版和印地语版的网页内容,其丰富程度、多样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应该尽量向中文版看齐,避免因投入不足而导致版面质量不高和可读性不强的现象。否则,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建议在移动客户端方面加大传播力度。印度使用社交类手机应用的人数很多,中国对印传播工作不可忽视这一新趋势。有些国内媒体对通过新媒体对印传播重视不够,有些对印传播机构尽管已在印度民众常用的推特、优兔、脸书和抖音等平台注册了账号,但发布的内容仅仅是将一部分国内新闻搬运上去,没有针对印度受众的特点进行编排整理,有些媒体甚至在优兔等新媒体上仍然采用汉语作报道语言,印度民众根本无法观看。此外,有些通过新媒体发布的内容,互动方式较少,起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方面做出改进,大幅度加强新媒体传播的数量、质量和互动性,传播效果一定可以明显提高。

同时,对印度民众使用较多的新闻客户端,例如印度头条、托尔、UC新闻和唯兔短信等,我们也应加以积极利用。可以在这些平台多注册账户,多参与互动,多推送版面,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官方合作等。国产手机小米、维沃等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很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手机平台,通过多开发适合印度特点的移动客户端等,拓展对印度传播的新渠道。

(三)组织动员民间力量推动对印度传播

由于受制于中印存在领土纠纷和双方互信水平较低等诸多现实因素,我国对印传播的效果一直差强人意。当前,我国对印传播的渠道以官方媒体为主,中国驻印度使馆是中国政府主要的对印新闻发布平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主要的对印官方媒体。但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可能对中国对印传播工作是个很好的补充,甚至可以起到官方渠道起不到的传播效果。

其实,对印传播的民间渠道和公共外交渠道,我们最近几年也一直在做,但方式和力度都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就民间外交而言,可以在做好整体规划、框架引导和活动设计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国民间机构,比如企业、社团、剧社、学校、非政府组织等与印度对应民间机构的联系和交流。对印公共外交也可以大力加强,公共外交目前一般操作为官方指导下的媒体交流和学者互访,建议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鼓励国内媒体机构和学术机构与印度对应机构建立广泛的机制性联系,定期就一些彼此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对话和交流。在这方面,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半岛电视台成立了一个智库类的研究机构“半岛研究中心”,在做好自身系统研究规划的基础上,定期与其他国家的媒体和智库等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传播他们的观点,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针对官方传播渠道难以克服印度社会对中国根深蒂固怀疑心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鼓励和指导个人在对印传播中发挥作用。例如,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和培训符合条件的个人,在推特、优兔、脸书、抖音等自媒体上面开设个人账号,将中国国内的真实发展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给印度民众,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四)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传播影响力

中印两国交流源远流长,彼此有深厚的共通文化基础,但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的干预,导致两国产生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边界纠纷就是一个突出问题,由此导致两国产生了较深的敌意和不信任感。这一点在很多印度人通过推特、优兔、脸书等新媒体平台发表的关于中印问题的留言和评论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从目前工作层面看,这种情况体现了我们对印传播效果的局限性。

提高中国对印传播效果,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在打破西方歪曲叙事的同时,建立起他们关于中国的正面形象和正面理解。讲好中国故事,主要是讲好“中国梦”的励志故事,讲好中国发展变化的感人故事,讲好中国仗义执言、助人為乐的道义故事,讲好中国外交亲诚惠容的睦邻故事,不断加深他们关于中国的正面印象。

当然,讲好中国故事,除了精心设计精彩可读的故事版本以外,还要注意如何把这些故事在合适的场合,通过合适的方式讲出去,让更多的印度民众接收到。传统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方式可以改变,通过新媒体平台、多用第一人称和当事人叙事方式传播出去,效果可能更好。现在,很多官方媒体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聘用一些有才华的、会讲故事的人组成编辑策划团队运营账号,取得了很好的对内传播效果。这样的经验可以移植到对印传播上,提高我们对印传播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五)加强对印度传播的体制机制建设。

无论从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角度,还是从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的角度,抑或从提高传播内容质量的角度,加强我们对印度的传播,都离不开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规划协调对印传播的统一统筹平台。这个平台的任务就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通过制定对印传播顶层规划,协调国内可用资源和力量,组织起对印传播的全方位活动,并监督整个活动协调一致、保质保量地贯彻下去。目前,我们在对印度传播方面还缺乏这样的强有力的统一指导和协调机制,导致国内各个部门在对印传播中各自为战、互相重叠、标准不一,既造成较大浪费,也导致传播效果不佳。所以,及时建立统筹对印传播的领导机制,非常必要。

总之,印度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之一,我们需要在提高对印传播效果上多下功夫。目前,我们的对印传播工作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在媒体种类、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用力,统筹推进提升对印传播效果。

高尚涛系外交学院教授

责编:吴奇志

猜你喜欢

金砖国家中国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金砖国家”已撬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