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种措施

2022-05-30沈丹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史湘云薛宝钗出场

沈丹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文学素养。那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阅读整本书呢?接下来,笔者就以《红楼梦》的教学为例,谈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种策略。

一、引导学生关注整本书中重复出现的细节,将其作为重点进行阅读

《红楼梦》中有许多的人物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反复出现在书中。这些重复出现的细节并不是多余的。那么,作者到底有何用意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些重复出现的细节。

比如,在《紅楼梦》的第二十回中,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爱哥哥”是独属于史湘云的称呼。“爱哥哥”在正本小说中反复出现,难道作者只是为了突出史湘云是“咬舌子”吗?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示学生结合人物的出身、性格等来进行分析。史湘云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就已经亡故。她是由叔叔婶婶养育长大的。她性格爽朗,爱说爱笑,是一位非常率真的女子。在《红楼梦》的“女子群像”中,她明显是特别的一个。书中的女子个个容貌出众、钟灵毓秀、清秀文雅,史湘云却自带一点“小毛病”。对此,脂砚斋有这样的批注:“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闭月羞花,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则不美矣。今见“咬舌”二字,加于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憨湘云立于纸上……”“咬舌”不仅不会有损她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反而能更好地展现出她的娇憨。

二、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相似的情节,让他们在比较中阅读整本书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多,情节也比较复杂。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比较相似的情节。对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书中相似的情节,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阅读整本书。

例如,同是人物的第一次出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出场方式就略有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细读相关的情节,思考作者是如何处理以下问题的:

1.写谁?

2.没有写谁?

3.写什么?

4.没有写什么?

5.怎么写?

林黛玉是在《红楼梦》的第三回正式出场的。她进入贾府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薛宝钗是随母亲、兄长一起进入贾府的,且长住在梨香院,相当于寻常的“走亲戚”,并不属于“进入陌生环境”。

在第三回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贾宝玉第一眼见到林黛玉时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并未写周围人的反应。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对视的一瞬间,场景似乎定格了,时间似乎停滞了……这样处理,就给人一种“宿命感”,好像两个人有着不可言说的缘分。这也正好回应了贾宝玉所说的“这个妹妹我见过”。而薛宝钗出场的时候,作者则详细描写了周围人的语言、动作等。与林黛玉出场的清冷相比,薛宝钗的出场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在第三回中,作者并未提及林黛玉穿着什么衣服,戴着什么首饰,具体长什么模样(对于林黛玉的容貌,作者都是用“似X非X”的句式来描述的)。这样会给读者一种感觉:这个人明明就在自己的眼前,却好像看不清、看不透一样。但是,在《红楼梦》的第四回中,作者却详细地描写了薛宝钗的衣着和容貌:“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些细节都是可以想象的。读完这些句子,读者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真真切切的薛宝钗。相比于薛宝钗的“实”,林黛玉给人一个“虚”的感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林黛玉不是凡间的女子,而是仙女一般的人物,人间少有,难以用俗物来形容。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各个人物的认识也会更加的深入。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仔细比较的好习惯,逐步提升其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猜你喜欢

史湘云薛宝钗出场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浅谈史湘云的中性之美
阳光女孩史湘云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论史湘云的做事风格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瞒天过海
钗在奁中待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