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探索

2022-05-30周燕

新校园 2022年7期
关键词:月球科学目标

周燕

本文从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入手,基于对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内容要求和课时内容对应关系的理解,进行《登上月球》一课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概念引领,确立目标

1.解读课程标准

(1)科学观念方面,课程标准中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目标为: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們之间的空间关系(3—4年级);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5—6年级)。

(2)科学思维方面,体现明显的是: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能基于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提出有一定合理性的观点。

(3)探究实践方面,体现比较明显的是以下六个方面: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采用不同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并及时调整、完善。

(4)态度责任方面,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调整自己的想法;善于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就科学问题在认识上的分歧,乐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辩论,基于证据反思和调整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从以上可见,学习内容共同指向核心概念(九)——宇宙中的地球,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其核心素养。

2.分析教材内容

(1)单元主题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串连为一体,主要对地球、月球的运行及其带来的自然现象、月球表面的概况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日、地、月的相对运行关系及相互影响,为后续探究宇宙打下基础。

(2)课时内容分析

本课以四个活动展现人类对月球从已有认知到自主探究再到“登上月球”的探索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综合以上分析,探究月球表面概况及为“登月”做准备的活动,指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及探究实践,利于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人类探月历程及我国探月计划的呈现指向核心素养中的态度、责任,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不断接近真理、完善认知的过程。

3.把握学生情况

月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除了经常能看到月亮外,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成因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月球有一定的认识,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及其相对运行关系也有初步的了解。在前期的科学探究中,也积累了一些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对于探究月球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同时,学生对月球仍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也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和综合把握,我们把本课的课时目标确定为以下方面。

(1)科学观念:认识月球表面的概况;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2)科学思维:能通过分析,建立月球表面概况与“登月准备”的联系;能用想象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表面、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实践:能从事物的结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能通过网络、书刊或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能用科学语言记录、整理信息;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探月”做科学、合理的准备;能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完善科学探月方案。

(4)态度责任:能以对月球表面概况的认识为依据,作出对“登月准备”的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调整自己的想法;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二、素养导向,实施目标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活动:

(1)欣赏月亮图片,介绍自己由此联想到的。

(2)了解人类探月历程,总结科学探索月球的一般过程。

(3)提出进行探月之旅需要做知识和物品方面的哪些准备。

教师活动指导与支持:

(1)出示月亮图片及有关月亮传说的图片。

(2)播放人类探月历程的视频。

(3)提出问题:进行探月之旅需要做哪些准备。

(4)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再做相应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类探月的过程,引申到平时的科学探究;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初步建立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

2.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活动:

(1)整理、分析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对月球的认识,并提炼、概括需要的信息。

(2)根据对月球概貌及其外部条件的认识,研究探月之旅需要做的准备,完成“登月准备清单”。

教师活动指导与支持:

(1)提示学生整理、分析、记录的方法。梳理、补充对月球表面概况的认识。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准备项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分析、整理信息的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做探月的准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提炼并记录有用信息,形成完整的对月球概貌的认识;在体验探索乐趣的同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3.延伸拓展,丰富认知

学生学习活动: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2)回顾“嫦娥四号”的精彩瞬间,了解最新进展成果,感受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

(3)了解我国在航天其他领域取得的成就。

(4)课下继续探究,为“登月”做准备。

教师活动指导与支持:

(1)梳理“嫦娥工程”的三个步骤。

(2)补充“嫦娥工程”目前的最新进展。

(3)出示“天问一号”“中国北斗”“中国天眼”等成就介绍。

【设计意图: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學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亮点:把航天时事带到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借助视频、动画演示拉近探月工程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评价反思,完善改进

学生学习活动:

在完成“登月准备清单”基础上,设计一份科学的“月球探究方案”。

教师活动指导与支持:

提示设计“月球探究方案”需要注意的方面。

【设计意图: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目标的达成效果;激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科学的、可行性强的探究方案。】

三、评价支持,检测目标

评价用于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具有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评价点要具体、有可操作性,能判断目标达成的效果,以此来反思教学环节的可行性,考虑后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总结性评价为:在课上完成“登月准备清单”基础上,设计一份“月球探究方案”。此项评价任务的设计,既能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又能将目标继续深化,把“准备清单”变为“探究方案”,使碎片化的认识系统化,使思考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将除衣食住行之外的科学探究列入其中,与科学学习相联系,是本节课探究的拓展与延伸。

另外,还有监测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分目标达成效果的过程性评价,以便适时调整教学。可参见表1。

本课的设计,经历了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实施,再到目标达成的反思评价的过程。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依据核心概念,把课程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教师活动作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与指导来呈现。教学过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登上月球”作为任务驱动,关注每个活动环节的效果达成。阶段目标的实现共同指向总体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与学生学习活动交融在一起,总结性评价为总体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依据,真正使“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形成闭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

责任编辑:刘卫红

猜你喜欢

月球科学目标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