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研判,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

2022-05-30钱东英

新校园 2022年7期
关键词:鲁滨逊课外读物学情

钱东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温儒敏教授认为,“中国语文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他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要培養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少做题,多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但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只重视教材教学,忽视课外阅读指导;强化教科书阅读,弱化课外阅读。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沉迷于微信短文、网络文学等快餐式阅读;部分家长坚持刷题有效论,给孩子购买大量习题册或试卷。“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基于学情研判,有效实施课外阅读,为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营造静心阅读的氛围,开展有趣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小学生乐读、爱读,读有所获。

一、基于学情研判,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比较薄弱,在课外读物选择上还不是很成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结合课文,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阅读水平的课外书。

1. 按学段推荐课外读物

在孩子需要故事的阶段,还是要多读故事,不能拔苗助长。低年级的学生多读童话、寓言、故事等作品,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有一回,我在三年级某个班的黑板上看到了一份推荐书单,除了杨红樱的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之外,竟然还有金波先生的《乌丢丢奇遇记》。三年级的学生,阅读《淘气包马小跳》《安徒生童话》《夏洛的网》《伊索寓言》是合适的,但金波先生的《乌丢丢奇遇记》有一定的深度,让三年级学生阅读实在是不太适合。果然,我问该班级教师学生是否喜欢阅读《乌丢丢奇遇记》时,他直摇头。由此可见,教师要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遵循课程标准,按学段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随课文推荐课外读物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名家文章,也有名著片段。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意在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还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课文,适时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在课堂结尾处,我这样说:“同学们,鲁滨逊是怎样救下野人星期五的呢?野人星期五又是如何成为鲁滨逊的好帮手的呢?请你到原著《鲁滨逊漂流记》中寻找答案。”之后,大部分学生的课桌上,都多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

3. 请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外阅读实施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常在寒暑假过后以及期中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好书推荐会,请学生自主推荐好书。比如五年级的一位学生推荐《福尔摩斯探案选集》,大部分男生马上就投入了侦探小说的阅读;一位女生推荐了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同学们也投入阅读。来自小伙伴的好书推荐,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爱读的书,又激励学生去阅读更多的课外书,可谓一举多得。

二、基于学情研判,营造静心阅读的氛围

1. 寻找阅读的身影

早晨或午休时,我常会去班里转转,寻找学生阅读的身影,用手机拍摄下学生认真阅读的画面,并投影出来给大家看,及时表扬学生;发到家长群,在家长群里表扬认真阅读的孩子。事实证明,“寻找阅读的身影”这一举措十分有效,一段时间后,班级里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捧着书本认真阅读的身影越来越多。寻找阅读的身影,拍下学生静心阅读的画面,发挥小伙伴的榜样示范作用,班级阅读的氛围渐渐浓郁。

2. 读故事给学生听

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有选择地给学生朗读书中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朗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我刚任五(3)班的语文教师时,常常会在晨读时间为学生朗诵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书中的故事不长,但都很有趣,介绍了许多俗世中的奇人。我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讨论:泥人张的一手绝活如何?华大夫认牙不认人,为什么?强盗听说过吧?《绝盗》里的强盗,绝在哪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讨论时也你一言我一语,十分热烈。整个教室洋溢着书香气息。

3. 师生共读一本书

教师可以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栏目内容,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如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犹记得我和班级学生一起在午休时间,共同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当时的教室特别安静,师生一起徜徉在萧红《呼兰河传》的故事中,一同品味童年那淡淡的忧伤。师生共读,有神奇的魔力,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阅读的世界。

4. 打造家庭“小书房”

“双减”背景下,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明显减少了。但很多家长的观念没有改变,认为学生的成绩还是要靠大量刷题才能提升,于是自己买了很多习题册让孩子刷题。温儒敏教授认为,“高考语文真正死记硬背的内容只有6分,高考语文真正的重点在阅读和作文,而要写好作文,必须多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是孩子认识阅读的起点,对于他们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引导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打造家庭“小书房”,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和空间。

三、基于学情研判,开展有趣多样的读书活动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教师从学情出发,开展有趣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在表演中促理解

在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展示所读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阅读《西游记》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其中自己喜欢的情节。学生自主合作,准备道具,分配角色,有的选择表演《三打白骨精》,有的选择表演《三借芭蕉扇》,有的选择表演《大战红孩儿》……在有趣的表演活动中,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在竞赛中促理解

各种各样的阅读竞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外书的理解。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水浒故事擂台赛,激发学生读水浒故事的兴趣;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厘清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线等;读《鲁滨逊漂流记》,举行读后感征文比赛……各种竞赛之后,还可以评选出“阅读小达人”,以图书作为奖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在读写中促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传播学生阅读方法。如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读的时候做读书笔记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边读边圈画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人物的体会等,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呼兰河传》时,一开始,学生都说看不太懂。我设计了一份阅读记录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阅读的时间、内容和感受。师生一起阅读第一个故事,分别写下阅读的感受,教师快速批阅后,选择精彩的、体会独特、合乎故事内容的感受,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怎么读、怎么写感想。一个星期下来,阅读效果非常好;半个月后,学生都读懂了《呼兰河传》,感受到呼兰河对萧红的特殊含义,感受到童年趣事中隐含的淡淡的忧伤与怀念。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从学情研判出发,为学生推荐适合、适量的课外读物,营造静心阅读的氛围,开展有趣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由、惬意地徜徉在书海中,让书香浸润童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鲁滨逊课外读物学情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鲁滨逊漂流记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