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的教学策略
2022-05-30王新凤
王新凤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必须倡导践行这一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努力渗透这一理念,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绿色环保习惯,争当绿色环保的促进者,增强绿色环保意识。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呢?本文浅作分析。
一、结合教材,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对于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意义重大。化学学科与绿色环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1.抓好教材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鲁教版)与保护生态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化学教材的绪言对当代化学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一单元主要系统介绍化学药品节约和环保措施。第二单元主要要求教师针对空气污染的防治展开教学活动。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水污染及其防治,主要是培养初中生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习惯。在第十二单元中,主要针对合成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及其防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要求教师鼓励学生针对新型材料展开探究,从而让初中生树立环保意识。因此,化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挖掘教材中的绿色环保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初中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2.结合生产实际,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绿色环保相关的内容,我们应该及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否则,破坏生态环境,人类就会受到环境的严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借助实例展开教学活动,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态污染带来的危害,找出其根本原因,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产生深刻的认识,并鼓励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介绍了“酸雨”的成因及其危害。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和化工废气的随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会锈蚀工程机械设备,严重缩短它们的寿命;会溶解河流、湖泊中的重金属元素,使其进入水生生物的体内,最终以食物链传播的方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会酸化土壤,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向学生宣传国家绿色环保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治理,选择低硫的燃料,或者通过加工脱硫;鼓励运用开发新能源,加大太陽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力度;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综合处理工业“三废”,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能对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案例教学,鼓励学生争当保护环境的主人
通过运用图片、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更直观、更深刻。
例如,在“温室效应”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成因,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含碳燃料燃烧、分解氧化有机物、工业废气的不合理排放等。目前全球森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覆盖率下降,严重破坏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大量过剩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被排放了出来,产生温室效应,地表温度持续上升,全球气温变暖,加快了水的蒸发,大气环流处于紊乱状态,这是导致旱涝灾害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温室效应会使得病虫害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地表温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地球两极的冰川开始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海水温度升高,这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将会淹没大量的沿海富庶地区,客观上造成陆地面积的减少,从而导致人口出现不健康的流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可见,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让初中生从小树立绿色环保意识,更加直观地学习环境保护知识。
二、合理设计课外活动,拓展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展开绿色环保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通过合理设计、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课外活动应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目前来看,合理设计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学的专业水平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并组织开展与绿色环保有关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可涉及与绿色环保有关的各个层面。把绿色环保内容向课外延伸,这样学生就可以产生系统的体会和认知。例如,在“水污染及防治”的讲座中,首先可以对水污染进行分类,指出影响水污染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然后针对水污染的危害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出水污染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类别;最后,对水污染的治理进行系统介绍。
2.抓好课外探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探究性的内容,教师可以参考教材设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外探究课题,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展开课外探究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本地区的水污染情况,统计本地的工业污染现状。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填写相关的调查表格,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
3.组织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例如,针对大气、水、土壤污染和防治分类设计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有关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积累绿色环保知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教师可以围绕绿色环保主题,组织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让学生采集本地区内不同环境中的水体,测定其pH值,然后针对“酸雨”的成因展开探究,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参与意识。
三、抓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在化学实验中,应坚持把环境教育化学实验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会对化学实验充满热情,化学教师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一点,在化学实验中展开绿色环保教育,会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抓好实验教学改进,保障学生安全
初中化学实验需要耗费一定的化学药品等,有的学校因受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开展。另外,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良,以保障实验安全为前提,降低实验的难度和成本。这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并从中得出实验数据和效果。
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规范存放实验需要的化学药品,防止药品因接触产生化学反应。其次,在每次实验开始前,适量准确取用药品,避免出现药品浪费和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药品不能被擅自带离实验室,应在指定位置存放。最后,实验中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要予以特别关注,注意远离火源,避免产生爆炸,造成严重后果。
2.推进规范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首先,应推进化学实验微型化。近年来,化学实验微型化开始逐渐应用、普及,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这一操作用到的化学试剂只占到了常规实验的10%左右,但是实验效果更明显,而且不会产生较大污染,充分践行了绿色化学理念。例如氯气是借助漂白液与稀硫酸的反应而获得,产生的氯气会与培养皿中的液滴发生反应,这样得到的氯气的量适中且不会产生污染。
其次,化学实验必须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实验在化学学习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流程和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操作。老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并引导学生做到操作的规范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化学试剂,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初中化学实验操作的标准化,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并在化学学习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再次,科学合理地处理“三废”。化学实验会产生“三废”等废弃物,为避免污染环境,必须对它们集中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带领学生展开了具体分析,对实验中的固体物品如使用过的玻璃器皿等要予以回收,而非直接扔掉;对于液体排放物则要分类处理,过滤掉其中的有毒成分;对于其中的有毒气体要处理后排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会对“绿色化学”理念产生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3.“反面”环境教育,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环境挑战
化学实验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但是我們对于实验产生的污染物可加以充分利用,借此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对相关的化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实验例证效果更加鲜明和直接,且在操作中不需要过多的器材,教师只要做好指导,其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种绿色环保的教育模式不仅简便易行,而且效果显著。
例如,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体SO2,尽管实验室采取了一定的通风措施,但“乌烟瘴气”的场面依旧非常明显。通过这样的实证,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化学与绿色环保的关系十分密切,初中化学教学应充分地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的理念,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这在生态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每一名化学教师重视并实践。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从人文素养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相关的化学问题时,可以科学地认知和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观念和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具体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刘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