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监测的专业动态预警研究

2022-05-30潘璟琳李彦廷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动态监测

潘璟琳 李彦廷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初级阶段、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专业建设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专业预警的内涵实质上已成为专业建设预警,应涉及专业设置预警、专业发展预警、专业达标预警和专业退出预警等层面。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管理思维已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向以数据、实证为依据的科学管理,这使得基于数据监测专业动态预警成为可能。

关键词:教育数据;专业预警;动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9-0010-04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对标建设评估、新设专业评估、一流专业评选等专业评估工作的推进与深入,以及新高考改革招生录取方式从“学校+专业”向“专业+学校”转变,高校竞争从学校整体实力竞争转向学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专业建設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专业发展状态进行动态监测预警,是避免教育震荡、减少办学资源浪费、预防人才空置,实现专业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1]。

目前,高校办学积累了大量教学管理数据,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的建立已为学校积累了九年以上教育数据,但对校本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还不够;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对专业建设情况的监测还不够精准、不够细致、不够及时;面对各类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及专业建设要求,高校未能分类别进行监测与预警,不够全面;高校对专业建设投入不少,但对建设成效把握不够,存在投入盲目、重点不清、效率低下的风险[2]。为了适应国家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新要求,应对新高考改革,进一步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高校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通过加强校本数据分析与监测,开展专业建设动态预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

一、文献综述

(一)高校专业预警研究

众多学者对于高校专业预警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相结合,集中在产业转型升级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必要性、专业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第一,产业转型升级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研究,如学者李树刚、王贵荣认为专业结构优化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显专业特色;第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必要性研究,学者周红莉认为专业预警机制是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契合点;第三,专业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学者关长海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最小方差法确立了专业预警指标体系,学者陈海波、姚蕾则从微观层面试图建立专业预警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影响专业预警的关键因素进行甄别和分析。

(二)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的研究

学者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的研究集中在对平台建设、理念、目的、意义的研究和对平台与高校质量监测的关系研究上。第一方面,对数据平台的研究背景、指导思想、数据遴选与数据结构等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概述(李小梅);从理念、框架与路径等方面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建设进行了研究(乔刚、周文辉);在实践中发现教育部评估中心建立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韦立群、孙凤娟、许善文)。第二方面,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是加快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强动态监测,完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李卓);认为校内专业监测评估是通过对专业教育活动的数据监测来判定专业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是提高专业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手段(秦小军、崔民日)。

(三)教育大数据与专业监测的研究

在大数据对教育的作用方面,学界认为大数据可促进教与学的有效融合,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助力智慧教育。在大数据教育应用的挑战方面,学界比较集中地提出了技术瓶颈、人才缺乏、隐私和伦理道德等挑战。在教育变革趋势方面,学界认为大数据会推动教学变革、教育科研变革、教育管理变革和教育评价变革等。如学者卜迟武、王彪利用数据平台的分析统计功能,获取包括全校整体情况、二级学院情况以及各专业情况,开展面向学院和专业的自主监测工作;学者越明高对应用状态数据平台综合评价专业建设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专业预警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是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相结合,从就业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多,鲜有结合师范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关键指标对专业进行常态预警。对专业设置和专业退出层面的预警研究多,如优势专业和传统一般专业的建设风险点预警少,没有形成全过程预警机制。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的校本数据利用分析研究较少,更少有挖掘和分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的数据,运用于专业预警。

二、专业预警的内涵实质

(一)专业设置预警

专业设置预警目标对象是新设置的、毕业生不满3届的专业。这些专业是高校根据办学需要设置,但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存在专业设置雷同的情况,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盲目申办热门专业以争取更多资源的现象不少。开展专业设置预警,追踪新设专业办学状况,不仅能够监测其达到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办学标准,还能减少办学资源浪费。

(二)专业发展预警

专业发展预警对象为学校优质或重点建设专业,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各类专业认证的专业,或者建设基础好、特色突出、办学成效明显的专业。这一类专业一般已有较好的建设成效,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薄弱点。对这些专业进行发展性预警,及时“培优补拙”,可以发挥优势,补足弱项,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

(三)专业达标预警

如果说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等重点建设专业是高校发展这架“马车”的车轮,那么传统专业便是“车身”。只有车身稳固,马车才能拉的远。高校高质量发展必须保证传统专业的稳健发展,因此这类专业的发展态势的保持和发展状况的把握不容忽视。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规定了所有专业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了适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方面要求。对于一般专业而言,通过监测其《国标》达标建设情况,可以实现专业建设预警。

(四)专业退出预警:观察专业退出险情预警

建设状态差、特色不明显、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专业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如若不能及时收集信息、预测态势,最终将造成学生利益受损,学校办学资源浪费、声誉受损的局面。及时发现这类专业,进入观察阶段,并有效瞄准专业建设的弱项,在一定观测周期内,对未能改善的观测项进行预警,责之改进,仍无效,可以停招、限招、停办、撤销。

三、数据检测下专业动态预警

(一)专业评估与专业预警分析

高校专业建设不仅存在专业设置雷同、专业新增盲目的情况,在专业评价、专业退出上也往往存在困难。专业评估是高校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3]。专业评估与专业预警工作往往紧密难分,有的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专业预警机制,或者机制不健全,开展专业评估或专业评价可以大规模地摸底专业建设状况及专业结构情况。在专业评估与专业评价的基础之上,高校对部分专业进行优化调整,专业也通过专业评估进一步明晰自身办学状况,查摆风险项。此时,专业评估与评价工作内含了专业预警的部分功能。高校通常采取开展专业评价、专业评估工作,试图作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尚方宝剑”,但收效甚微,这是多方原因导致的结果。

1. 高校决心不够

专业评估是高校自我诊断的手段,虽然是自我评估,但评估专家一般由校外高水平教学管理专家、学科专家或行业专家组成,这类专家在专业建设上有丰富经验,能够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从第三方视角对专业建设进行中肯评价,对专业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对学校能够提供优化专业结构的决策依据。然而,专家“开方”,学校未必能够遵照“医嘱”对症下药,这往往取决于高校调整的力度和决心。因而一些“久病”或“发育不良”的专业的险情在专业认证的诊断下已经非常明了,但高校出于多种考虑却选择性忽视。

2. 专业内驱力不足

专业评估想要达到对专业建设险情的有效预警作用,高校的重视程度与决心很重要,而且专业内驱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影响因素。专业一旦设置,便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如高校、学院、专业教师、学生、家长、行业等。有的专业在设置与建设过程中并非对自身的险情全然不知,却因多方利益的博弈致使内驱力不足。一些专业面对专业评估专家时并不是积极请教、共创共赢的态度,而是存在粉饰、造假、应付的敷衍心态。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评估于专业而言只是隔靴搔痒,自主求变、主动风险防控更是无从谈起。

3. 改进力度不够

高校对于在专业评估过程中诊断出的风险专业也许不会真刀实枪地“砍”专业,但对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会责令专业进行整改。做法一般为给出期限责令整改,由专业根据评估专家发现的不足与问题做好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有的止步于整改方案的提交,有的在整改期限结束后专业还需提交整改报告。然而,专业对于评估出的建设险情的整改状况往往下文不详。

4. 常态跟踪不够

专业评估有时像“一锤子买卖”,高校获得评估结果后没能对查摆出的问题险情及时预警,也不能做到对弱项改进情况的常态跟踪。如若学校没有出台相关措施,专业整改的动力也不足,建设险情依旧没有得到改善。

诚然,专业评估是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式,也在实施过程中内含了预警功能,但因专业评估的实施需要精心地组织、优良的专家团队、不菲的投入、漫长的周期,致使其专业预警功能微弱。

(二)基于数据监测的专业动态预警分析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要符合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整体优化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强制预警与自主调整相结合原则[4]。专业动态预警机制在设计上需要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需要,也要兼顾高校未来的规划;既要从整体结构上排查风险点,也要监测出每个专业的建设险情;不仅要有“红牌”退场,也要有“黄牌”警告,还要兼具引导性,给予改正机会,指明方向,限定整改期限。专业动态预警机制在操作上需要精准、高效、及时、常态。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大数据催生了巨大变革,已深入到了教育管理领域。大数据具有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elocity)、精准性(Veracity)、复杂性(Complexity)、可变性(Varaiability)以及价值性(Value)[5]。将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技术科学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与决策,可切实优化教育管理决策,从而增强管理效果,使教育数据从增量拓展变为提质革新,从根本上加强决策的深度和广度[6]。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大数据等监管措施,加强对办学方向、质量的规范引导。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建设升级、教育数据质量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规范化,对专业建设情况越发趋向于动态化、常态化和数据监测。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数据是审核评估、师范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对标建设评估、新设专业评估、一流专业评选等各类教学评估的数据依据。广东省教育厅还明确,2020年起全省专业排名以此平台数据为准。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每所高校必须填报,该平台涉及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学科专业、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七个方面的办学信息,共需填报74张表格、700余项数据。2018年该平台增加14张师范类专业情况补充表,2019年增加4张工科类专业情况补充表和11张临床医学专业情况补充表。直至现在,又对一些表格与数据项进行了增补与删减,进一步加强了数据表格之间的内在关联逻辑,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也为后续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已然成为高校的教育大数据库,存储了近九年的教育数据,随着数据内在逻辑的强化,数据经过一定技术的清洗,可基本呈现高校及专业的建设状况。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校本数据,可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等几个方面把握本科专业建设的关键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高校本科专业预警的判别函数,进而实现数据常态监测和动态预警。

通过设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实现“一专业一计划”,提高专业预警的精准度,在数据监测的基础上可实现监测的及时性。还可跟踪各专业弱项险情的年度提升情况,保持专业监测预警的常态化与可持续性,从而提高预警的有效性。基于数据监测的专业的动态预警机制研究还有利于高校校本教学数据深化应用,提高数据管理水平。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积累了海量数据,如何深化利用,特别是对专业建设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是提高数据管理水平的关键。从学校层面来说,选择一种相对经济便利又有效的方式,既能时时监测到专业动态,又无须“劳神动众”,基于数据监测进行专业预警可成为实践尝试。通过监测专业建设中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在某些指标下降明显时,可以深入挖掘分析原因,并适时进行预警,提供改进建议,为专业建设提供“有数”的监测服务,助力专业内涵式发展,提升专业竞争力。

四、结语

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国家政策导向,随着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的实施,专业预警更应为“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的专业结构动態调整服务。为进一步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精准、常态化监测预警专业建设发展状况与态势,及早锚定弱项险情,倒逼专业内涵式建设、前瞻式发展,最终实现高校专业结构“瘦身”“塑身”,构建起充满活力、特色凸显、内涵丰富的专业体系。当然,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采用什么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实现,在实操层面采用何种可行性的策略实施,是基于数据监测开展专业动态预警成功的关键,也是后续需要重点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 高等教育普及化初级阶段的结构优化策略[J]. 北京教育(高教),2022(03):8.

[2] 刘凤华,张书钦. 高校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方案建设[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18,29(06):81-85.

[3] 冯修猛,王小明,姜超. 区域协同专业评估的价值、特征及实施进路[J].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7):1-6.

[4] 杜雪梅,宋倩倩,毕晴晴.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研究[J]. 大学,2021(02):30-31.

[5] 卢盈. 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04):12-21+107-108.

[6] 李秀. 大数据在高校教育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23-24.

(荐稿人:张成林,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数据赋能管理:基于数据监测的专业动态预警研究与实践”;韶关学院第二十批校级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与实践——以韶关学院为例”(项目编号:SYJY20192067)。

作者简介:潘璟琳(1989—),女,硕士,韶关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估;李彦廷(1980 —),男,博士,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技术。

猜你喜欢

动态监测
区域动态气象干旱强度指数与应用探讨
动态心电心阻抗监测系统的研究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浅谈实现电网经济调度运行的可行性措施探究
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浅谈工业冷却循环水系统节能优化技术及应用
浅谈A/B级洁净区的动态监测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动态监测血栓前体蛋白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