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读懂“小”男生这本书

2022-05-30杨雪梅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男生男孩班主任

杨雪梅

几年前,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时,我没少为那些或调皮捣蛋或闯祸打架或特立独行的男生的教育问题伤过脑筋。尤其是刚刚升入小学一二年级的小男生,更是毫无规矩可言。“就得对他们严厉点,在刚入学的时候把他们镇住了,不然等他们长起来后,你想管也管不住了!”以一副老到的姿态,我不断地向年轻的班主任分享着这样的“重要”经验。

2021年秋的开学季,为了更好地研究孩子,也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引领班主任,我在离开教学一线三年后申请重新进入班级工作,并且就从一年级的小学生带起。我很庆幸这一次的回归,因为它让我在重新翻读小男生这本书时,有了更新的、基于人性的认知和理解。

由于还要兼顾教师培训的工作,每周我能到学校里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只有两个半天,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的喜欢。

“雪梅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超级漂亮!”“老师,你今天可不可以一整天都给我们上课,我们可想你了。”……每次一进校门,先围过来的总是女孩们,她们叽叽喳喳地表达着各种热情。“男生呢?他们不喜欢我吗?”第一次意识到这种现象后,我便带着内心的好奇下意识地四下找寻着。

“雪梅老师……”圈子外围,一个少了两颗门牙的男孩眼里带着光向我望过来。我们眼神交汇后,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挤出了“雪梅老师”四个字,然后就再没有了下文。我忍俊不禁,连忙拨开人群,捏了捏他圆滚滚的小脸蛋。男孩终于如释重负般放松了下来,跟在我的身后再不肯离开半步。

“这样看来,男生应该也是喜欢我的呀!”我的內心,也有些释然。只是,接下来的一幕幕,仍令我猝不及防。

在校园里走着走着,冷不丁地就有人在我背后推上一把。“你这皮孩子,是哪个班的?这么没礼貌!”其他老师看见了往往会严厉地批评推我的男孩,可当捕捉到了男孩眼睛里的委屈和畏怯后,我便意识到这种行为和“没有礼貌”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是我带的那个班的学生,他是喜欢我才和我打招呼呢!”我这样一解释后,男孩暗下去的眼神瞬间就重新点亮了。我知道,我的话其实是对这一行为的正确解释。

还有一次,因为出差,我隔了一周才得空去班上。刚一进教学楼的大门,班上长得最小的那个男生就冲了过来,蹿到了我的身上,像一只小猴子挂在一棵树上。“你就是喜欢学生,看看他们在你面前都放肆成什么样子了!”偶遇这一幕的校长打趣道。

后来找了次机会,我和校长、班主任们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与体悟。与同龄的女生相比,男生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相对滞后的,语言表达方面尤甚。于是,在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这一重大跨越阶段,我们看到的女孩们大多就特别能说,会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头头是道;男孩们则多是讷于言。但每个孩子都是有情感表达需求的,当有表达需要却调动不出充分的语言来支持时,小男生们在成人看来便有“问题”了,因为他们不合乎常规的举动特别多。

事实上,很多老师们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实际上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它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地消失。如果过度担心紧张,或者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比如“把小小的男孩培养得规规矩矩”“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这些你本想纠正的“问题”才极有可能被巩固并发展为真正的问题——那些长大了却没有男子汉气概的、身为男子却不如女子敢作为能担当的,那些被我们整个社会所诟病的关于“男生不阳刚”的种种,难道与小男孩儿时不曾被读懂,反而被一次次地“纠偏扶正”没有一点关系吗?

其实,除了不曾读懂男孩们独特的“以行代言”的情感表达方式外,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另一种“误读”。

我有一次到学校巡视,碰巧看到一年级的班主任正声色俱厉地批评着班上的一个男生,素来好事的我便凑到前面去询问原因。“这个孩子品质真差劲!活动课的时候,班上两个学生在共读一本故事书,他却突然上前给了人家两拳。他打人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班主任越说越气,声音越来越大。男孩低垂着头,眼眶里满是泪水,任我怎么呼唤就是不肯抬头。

“孩子,你是不是也想和他们一起读那本书?”我试探着问。这一次,他把头抬起来了,哭得越发委屈。“我教你一个办法,当你想和同学一起玩,或者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时,可以说‘我能一起玩吗。下次试试好不好?我保证这个方法管用。”男孩认真地点了点头。

我之所以对孩子内心的需求有如此这般的猜测拿捏,也是源于去学校驻班时的发现:课间几个男生在跳皮筋,从教室里最后冲出来的那个男孩不由分说地就推倒了一个正在游戏中的男生,自己加入了进去。当时我很生气,刚想发火,班上有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连忙告诉我:“老师,他是想一起玩呢!”然后他一本正经地问道:“是不是?”推了人的男孩当真是毫无愧色地应着:“是呀,我也想要玩……”

显然,上述这几个男孩真正的问题是自己有需求,可是自身的沟通能力有所欠缺,与需求不匹配。如果班主任误读、误解,给孩子贴上了“顽劣好动”“品质不好”之类的道德标签,那么,非但不能化解问题,还会妨碍他们日后社会技能的发展。

当一层层拉开成长过程中心灵上的幕布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才可能既有方向,又有效果。就像上述那几个打人、推人的男孩,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情感。

有人说,教育中最艰难的功课是理解儿童。这话有理,尤其是对于那些刚迈入小学校园大门的男孩们,要理解他们、读懂他们,更需要专业的视角、敏感的体察和智慧的解读。回望当年那段简单粗暴的“男生教育论”,我既后怕又庆幸,怕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不解、误解在曾经遇到过的男孩的生命中变成了一根心灵之刺;庆幸的是,重新读懂,可以让更多的人避开那条蛮荒的路。

“小”男生的成长,需要我们小心地守望与呵护!

猜你喜欢

小男生男孩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最具期待小明星”
夸夸我的班主任
小男生的“受气饭”
班主任
男孩胆小不丢人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老男孩
胡同里的口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