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花共成长”App:“互联网+德育”的探索实样
2022-05-30吴仲烨陈晓萍
吴仲烨 陈晓萍
【摘 要】儿童就如花朵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和各自的绽放时节。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致力于探索“互联网+德育”模式,开发设计“童星花语”在线体验App——我与我花共成长,设置“童言知花、童手护花、童眼赏花、童心惜花、童思探花、缤纷童年”等活动板块,旨在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我与我花共成长”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毕业时拥有一份珍贵的电子成长档案。
【关键词】“我与我花共成长”App;“互联网+德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2-0046-03
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创建于1917年,学校所在的“梨花庄”,在南宋时期《成淳毗陵志》中已有相关记载,是一个遍布梨花的浪漫之地。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校本育人资源,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的开发理念
学校是以花为名的,我们也希望它因花而盛。这“花”,既指盛开的鲜花,更指每一位像花儿一样的学生。花朵是千姿百态的,是色彩斑斓的,儿童也应如此。为此,学校研究“互联网+德育”模式,利用現代网络开发设计“童星花语”在线体验App——我与我花共成长,设置“童言知花、童手护花、童眼赏花、童心惜花、童思探花、缤纷童年”等活动板块。线上,学生可以通过App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种”;在线下,学校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学习花的知识,积累花的诗词,参与养花、护花等活动。学生在App中发布活动,累积营养值,相应的“花种”就会呈现发芽、成苗、开花等状态。教师也会根据学生和家长在参与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为学生的花赠送营养值,互动板块的点赞、评论功能也会帮助“花儿”成长。对学生来说,经历即成长。App内所有数据均会留存,到毕业时,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份图文并茂,有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参与的珍贵的电子成长档案。
二、“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的板块设置
走进花吧:为了促进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教师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十二月花名歌》一课设计了本板块。学生可以点击了解并选择十二月花历中的任意一种“种下”,见证其成长。以一学年为单位,学生第二学年可以另选“花种”,让自己的“花田”开出美丽的鲜花。
聆听花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自己所选的花,将搜集到的各种知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相关介绍)上传分享。
育花相伴:学生参加线下活动,并在App中上传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每次都会增加营养值。营养值关联到花儿形态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上传时,可以按照活动种类对应选择如下标签:童眼赏花、童手护花、童言知花、童心惜花、童思探花、缤纷生活。
成就达成:页面上设置“成就”按钮,点击进入有20枚梨花章,内有校徽图样,起初均呈现“未解锁状态”;每开一朵花,自动解锁一枚梨花章,满10枚章,页面上方栏目里就会出现“缤纷少年”提名奖章。此外,班主任可以手动操作,点亮提名奖章右侧的“缤纷少年”奖章和“缤纷少年”标兵奖章。
三、“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的工具研发
(一)“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的表达方式
“我与我花共成长”App设计开发完成后,可直接嵌入企业微信班级群中,无须另外安装,师生、家长点击该栏目即可进入。学生领取虚拟种子,了解相关知识,种下属于自己的“花”,通过积极参加线下活动和线上分享,“花”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发芽、成苗、长叶、开花。因此,“花”的成长也相当于学生的成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朵花,甚至是一片花园。学生、教师、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过程性评价,促进家校沟通,有效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学校向日葵中队的学生向学校申请了一块空地来种向日葵。几位同学提前选出颗粒饱满的种子带去学校,班主任带着学生平整花田,洒下肥料,每位同学都分到了一块地,成了“小地主”。每天大课间,学生们都会去给小苗浇水、除草、捉虫,隔段时间还会给苗挖坑、埋鸡粪。学生们将种向日葵的经验、感悟等分享到App里,虚拟花种就会发生变化,发出小芽,长成小苗,抽出叶片,开出花朵。同伴之间可以互动评价,教师也可以在App中向积极参与的学生赠送营养值,及时地激励他们。
(二)“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的操作样态
花的形态变化:一粒种子—逐渐发芽—长出两三片叶子—开出一个花骨朵儿—花儿含苞待放—枝条上再展开两三片叶子—花儿完全开放—一朵又一朵花儿缤纷绽放。
量化指标:花儿的生长进度和下方“营养液”的增长相关联,学生在App中上传相关活动材料的次数越多,活跃度越高,花儿得到的“营养液”越丰富,生长得就越快。营养值每满100,就会开出一朵花。
活跃度指向以下几个指标:1.签到、点击、查看(每次操作营养值加1,上限100次,超过不再增加)。2.参与(如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每次得到的营养值为10,上限30次,营养值300)。3.评价(参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评价,每次得到的营养值为2,上限100次,超过不再增加)。
提醒机制:如果“营养液”的数值一个月没有变化,花丛中会出现一条小毛毛虫,提醒学生及时参与。
(三)“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的德育成效
1.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学期初,学生点击进入“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精心选择一颗属于自己的“花种”,点击“领取”,土壤中会出现一粒种子。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从今天开始,每个人应呵护自己的“花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知花、护花、赏花、惜花、探花……参与得越多,“营养液”越多,将其用来浇灌自己的“花种”,种子就会发芽、长叶、开出花骨朵,直至开出一朵又一朵鲜花。这些成长印记直观形象、真实可感。每个学生的选择和经历都不一样,所以,花儿的成长充满独特性,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属于自己的一朵花,甚至是一片花园。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发现者”“组织者”“主导者”“沟通者”“解决者”。学生们会像他们选择的花儿一样,虽各不相同,但都能以最好的姿态做更精彩的自己。
2.促使师生、家长共同参与成长评价
“花”的成长见证着学生的成长,学生、教师、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过程性评价、点赞,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赠送营养值,并同步发布群公告激励学生。同时,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了多块触摸屏,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查询App中全班同学的花儿的成长情况。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使同伴之间同频互动,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养成。积极参与的学生将优先得到在线下参加各种校本特色活动的机会,如到“花简手作工作坊”体会草木染的魅力,到“花语”烘焙社团亲手制作美食,到“莳花田”感受播种和采摘的快乐,在“花语自然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横向交叉参加“缤纷少年”争章活动和行动护照评价,通过实时记录、阶段总结、多元评价、分级达标,展现学生参与“莳花行动”的实践旅程。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使每个学生的成长印记呈现出多向互动、立体全面的状态(如图1所示)。
3.推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变革
“我与我花共成长”App的每一个记录都是系统大数据的一部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自动统计学生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为学校“活动育人”的课题和“童星花语:缤纷少年莳花行动”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让项目推进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指导学校将线上、线下的活动系列化推进。学校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合理设计并不断丰富校内实践体验场所(如“花卉园”“桃李林”“植物拓染坊”等),并拓展与“花文化”相关联的校外实践基地、公园等资源。教师由传统的活动组织者、管理者和评价者,转变为活动支持者、向导者和创生者。App应用作为实践领域的探索,对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推进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变革。
【作者简介】1.吴仲烨,江苏省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41)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2.陈晓萍,江苏省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41)教师,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