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起一道防护墙

2022-05-30程亚印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校园欺凌教学设计

【关键词】校园欺凌;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6-0058-03

【作者简介】程亚印,福建省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627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旁观者是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要角色。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布·拉坦纳和约翰·达利在1981年提出了“旁观者干预决策”五步骤:注意到欺凌事件,意识到需要援助,感到有责任干预,相信自己能够提供帮助,做出采取行动的决定。本课从“旁观者”这一角色视角切入,聚焦旁观者决策过程,引导学生辨识校园欺凌,唤醒责任意识,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

【教学过程】

一、辨识欺凌

PPT展示剪影,剪影内容为两个学生意图对另一个学生施暴。

教师:请根据这张剪影猜猜发生了什么?

学生:两个同学合伙欺负另一个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剪影的方式呈现一个相对激烈的欺凌事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心理交流空间,引出主题。

教师:我从你们的答案中总结出关键词“捉弄”“欺负”,这与一般的冲突有什么区别?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两个人对付一个人,我认为是欺负。

教师:看来,大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区分冲突和欺凌。

PPT展示图1、图2。

教师:图1这种实力对等的冲撞、对立,我们称之为冲突。图2这种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的攻击行为,我们称之为欺凌。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欺凌行为即为校园欺凌,表现为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

教师:同学们,请根据欺凌的特征说说自己经历过、看过、听过的校园欺凌事件。

学生:我在学校门口看到过一个大哥哥打一个二年级的同学。当时,他还说见一次打一次。

教师:事实上,直接受到欺凌的同学较少。大部分同学看过、听过此类事件,校园欺凌离我们并不遥远。谁来说说自己当时怎么做的?

学生1:我很害怕,直接走了。

学生2:我回去后把看到的告诉了爸爸,他让我以后要小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欺凌与冲突,引导学生了解校园欺凌行为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作为旁观者时的应对方式,为下一环节的绘本阅读提供现实的立脚点。

二、直面欺凌

教师:作为校园欺凌旁观者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请你关注绘本《不是我的错》中的旁观者说了什么?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情绪是什么?

PPT展示绘本故事《不是我的错》。

教师播放绘本故事音频。

教师:你能说说发生了什么?

学生:应该是有一个人被欺负了。其他人是旁观者,觉得这件事不是他们的错,都想推卸责任。

教师:故事有2个角色——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PPT展示游戏规则:4人一组,轮流扮演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旁观者将绘本故事中的语句或自己的想法说给被欺凌者听;旁观者、被欺凌者分别在学习任务单(见图3)上写下情绪、感受;不需要评价。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1:我扮演被欺凌者,当旁观者说不关他的事时,我感到非常绝望。

学生2:我扮演旁观者,当我对他说我也很害怕时,我内心挺自责的。

教师: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感受到被欺凌者的难过、悲伤、愤怒、自卑、痛苦,旁观者的害怕、担心、冷漠、自责。这些消极情绪在欺凌事件中流动,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1:他们有共同的情绪,如害怕。

学生2:他们可以一起对抗欺凌者。

教师:欺凌事件产生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应对策略。接下来,请在小组内讨论——旁观者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被欺凌者?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旁观者、被欺凌者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构筑防护墙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构筑一道应对校园欺凌的防护墙。

PPT展示头脑风暴规则:将想到的“旁观者的方法”写在学习任务单上;记录相应的实施步骤;每组选1名代表进行班级汇报;针对其他组提出的建议,写出改进措施。

學生活动并派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判断是否有能力制止;寻求帮助,如家人、警察、老师;关心被欺凌者。

教师:旁观者有方法有行动,防护墙稳固有温度。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寻找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四、展示防护力度

教师:同学们,当你再次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时,你可能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

PPT展示活动要求:每组在3分钟内设计一个预防校园欺凌的口号;这个口号可以针对被欺凌者、欺凌者或者旁观者;展示时加上肢体动作。

学生活动,教师邀请学生分享。

学生1:我们的口号是“住手,不可以”。

学生2:我们的口号是“打败欺凌魔鬼,我们有魔法”。

教师:通过这些口号和动作,老师看到了温暖的怀抱和合作的力量。同学们,旁观也可以不“冷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和展示口号,引导学生感受“防护墙”的力量。

【教学反思】

旁观者作为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要群体,往往因为没有直接参与校园欺凌事件,会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本课聚焦旁观者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辨识校园欺凌行为。课堂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积极旁观者角色。笔者以绘本为载体,在共情中唤醒旁观者的责任意识,进而探寻积极干预校园欺凌行为的策略。本课的难点在于:群体数量多的旁观者是对抗校园欺凌的重要资源,但也可能导致责任分散。今后,笔者在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个知识点。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干预行为。

【点评】

这节课是根“硬骨头”,看起来很香,但“啃”起来需要力量,需要授课教师拥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节课的特点如下。

1.选题角度特别。不同于其他主题的心理课,这节课的聚焦点不是容易被看见的“欺凌者”与“被欺凌者”,而是“旁观者”。从“旁观者”视角切入,既能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防御,又让心理课堂更具有普适性。

2.活动推进清晰。以一张剪影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借助旁观者干预理论,利用绘本故事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觉察情绪;在情绪得到充分“流动”后,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让学生设计口号,引导学生感受“防护墙”的力量。整节课,教学环节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挖掘资源、深化感悟。

3.课堂互动到位。如果说教师是针,那么学生就是线,最终缝住破洞的是线本身,而针只是一个着力点。授课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与探索如何成为一名积极的旁观者。生生互动充分,团体动力强。

(点评嘉宾:施平蓉,福建省泉州市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课校园欺凌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学习心理辅导课的设置与设计
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辅导课共通性的几点思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生命年轮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
心理辅导课的发展演进与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