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宁波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思考
2022-05-30杨雪梅郑吉夏枫
杨雪梅 郑吉 夏枫
“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宁波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9%,较2015年上升10.2个百分点,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2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9%,成为第三批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十四五”期间,随着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宁波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进行深度调整。
“十三五”期间宁波大气污染减排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宁波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特别是在涉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减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间,率先在全省开展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累计治理1044家企业,全市VOCs下降27%;燃煤污染治理基本完成,每小时35蒸吨以上的火电(热电)、供热锅炉均实现超低排放,全面完成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大工业企业治理力度,累计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0352家;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累计淘汰老旧车辆17.6万辆,其中国三及以下老旧营运车淘汰数占全省的40%以上,淘汰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五年间,宁波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比2015年累计削减41.4%、 25.2%、30.0%和25.4%,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同时,为全市485个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保障。
宁波大气主要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挑战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双碳”背景下,宁波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减排空间明显收窄,重大项目保障要求提高。“十三五”期间,宁波开展实施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222个,大部分企业减排技术已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减排潜力已到天花板。随着污染源结构变化,中小企业、移动源、农业源等排放占比增加,污染减排需要在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源头治本措施上发力。而且,国家要求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严格执行点对点总量替代方案,替代削减措施应明确测算依据、测算方法,确保可落实、可检查、可考核,这也为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污染减排力度有待加大。宁波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面临复合型污染治理攻坚瓶颈,臭氧、PM2.5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但是,宁波作为“大港口、大工业、大石化、大物流”城市,臭氧前驱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居高不下。
三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协同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临港重化工基地、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基地”的定位和产业经济空间布局碎片化的区域特征,决定了宁波绿色低碳转型和污染减排压力较大。规上企业产值中燃煤发电、炼化等重工业占63.5%,导致全市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仅为1.9%,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省的27.1%,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较低。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统筹把握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平衡的难度加大。
宁波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建议
针对“双碳”背景下宁波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面临的新困难,应充分认识到,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路径应发生根本性转变,要从“以工程减排为主”向“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深度调整为主”转变。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严禁新增钢铁、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氧化铝、煤化工产能。推进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强化“亩均论英雄”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持续实施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裝、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推进VOCs深度治理和低VOCs原辅料源头替代,以“两小”企业(小企业、小作坊)为重点,实施低效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完善油品、苯系物等化工产品储运销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治理设施。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持续开展石油化工行业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到2025年,建立起覆盖全市的LDAR数字化管理平台。
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实施锅炉和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关停整合,因地制宜扩大供暖范围。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推进使用电、天然气等进行替代。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电能替代,提高外输电和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利用总量达到32亿立方米/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
加快推动运输结构优化。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和国四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鼓励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有序推动车辆新能源化,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共服务车辆(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车辆除外)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到2025年主城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分别达到80%以上和100%。推动港区绿色低碳发展,鼓励港区作业车辆和机械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并提升使用率。到2025年,港口岸电数量达175套,岸电年使用量较2020年翻一番,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170万标箱。
(作者单位: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责任编辑:张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