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2022-05-30商娇
商娇
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有无复发情况分为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n=50)和未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n=55)。两组患者均进行阴道分泌物采集并培养念珠菌,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分析药敏结果。结果 完全敏感的药物包括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等。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患者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等耐药性高于未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P<0.05)。结论 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各类菌株耐药性明显提升,需要加强临床管控,科学用药,保障治疗效果。
关键词: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抗真菌药物;阴道分泌物;药敏试验
阴道炎是女性常见妇科疾病,主要与各种病原体感染、外部刺激、激素水平等有关[1]。白色念珠菌属于常见致病菌,其感染引发的阴道内霉菌性感染称为阴道白色念珠菌病[2~3],临床表現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坐立不安等症状。若未进行有效治疗,炎症进一步蔓延,可出现膀胱炎、尿道炎、子宫内膜炎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4~6]。
临床治疗此疾病以缓解外阴瘙痒等症状,控制炎症进展,预防并发症为原则。主要方法有抗生素治疗、雌激素治疗、日常生活管控等,以抗生素治疗较为多见。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因其成分和作用机制不同,产生的抗菌效果也有所差异[7~8]。本研究旨在探讨阴道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有无复发情况分为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n=50)和未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n=55)。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3岁,均值为(43.07±3.25)岁;体重47~77kg,均值为(61.95±1.41)kg;病程1~5年,均值为(3.02±1.08)年。未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62岁,均值为(42.95±3.27)岁;体重46~78kg,均值为(62.09±1.37)kg;病程1~5年,均值为(2.99±1.1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阴道白色念珠菌病诊断标准;出现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分泌物、外阴瘙痒、局部疼痛等表现;经真菌培养确诊;对此研究内容完全了解,自愿参加并填写同意书;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在案。
排除标准:有细菌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等;存在肿瘤病变;精神状态异常;意识模糊;无法进行正常对话交谈;研究依从性不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阴道分泌物采集并培养念珠菌,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详细方法如下:(1)采集标本。指导患者维持合适体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使用真菌棉拭子在患者阴道侧壁分泌物进行擦拭,采集标本后将其置入生理盐水试管内储存送检。(2)镜检。利用盐水湿片法进行处理,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内可观察到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3)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真菌培养需要先选取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36 h,选取绿色或翠绿色单独菌株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中进行增菌。药敏试验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所选取的药物药片分别为意大利Liofichem氟康唑药敏纸片(FLU)、伊曲康唑药敏纸片(ITC)、伏立康唑药敏纸片、5-氟胞嘧啶真菌药品纸片、丹麦ROSCO卡泊芬净药敏纸片、阿尼芬净药敏纸片、米卡芬净药敏纸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最终结果根据说明书结果分析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药敏结果进行。药敏结果包括敏感、耐药、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纳入研究者的药敏结果 完全敏感的药物包括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等。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患者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等耐药性高于未复发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组(P<0.05),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见表1。
3讨论
白色念珠菌又称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 ?m,革兰染色阳性,通过出芽进行繁殖。此菌属于机会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可引起感染,包括鹅口疮、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肺炎、肠炎、支气管炎、肾盂肾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阴道白色念珠菌病(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常见阴道炎类型,属于妇科诊治范畴[9~10]。流行病学显示,此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典型症状有排出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分泌物、局部灼烧痛、性交痛、排尿刺激痛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1~13]。
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常用治疗方式,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有所差异。氟康唑是一种常用治疗药物,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适用于念珠菌菌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等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生物合成,以此达到抗真菌效果。伊曲康唑是一种亲脂性三氮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适用于皮肤癣菌、念珠菌属、新生隐球菌、糠秕孢子菌书、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申克孢子丝菌、皮炎芽生菌等感染的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高选择性结合真菌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以此抑制麦角甾醇合成,达到抗真菌作用。伏立康唑属于抗真菌药物的一种,适用于念珠菌属、隐球菌菌属、曲霉菌属、镰刀霉属、荚膜组织胞浆菌属等感染的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甾醇合成,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通透性,以此达到抗菌效果。氟胞嘧啶是一种常用抑菌剂,适用于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所致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脑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内转化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从而干扰真菌DNA和蛋白质合成,以此达到抗真菌作用。卡泊芬净是一种棘白菌素类的抗真菌药物,适用于念珠菌血症、腹腔脓肿、腹膜炎、胸膜炎感染等的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的细胞壁合成,以此达到抗真菌效果。阿尼芬净属于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一种,适用于念珠菌血症、侵入性念珠菌病等的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中葡聚糖合成酶作用,从而抑制真菌中的主要成分1,3,β-D葡聚糖的合成,以此达到抗真菌作用,实现治疗效果[14]。米卡芬净是通过对Coleophoma empetri的天然产物进行改造,化学合成的新型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曲霉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新生隐球菌、镰刀菌、结合菌、白吉利毛孢子均等无抑制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壁合成,从而达到抗菌效果。上述几种抗真菌药物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效果,控制病情进展,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状态。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抗真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层出不穷,致使部分菌株产生耐药性,在进行抗真菌治疗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增大药物副作用发生风险,降低治疗安全性。同时,还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增加经济负担。因此,为保障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了解患者药物耐药情况,便于选取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此外,在进行用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展开科学的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理解能力简化疾病知识,利用宣传手册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疾病认知,减少陌生情绪,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患者配合度;介绍药物治疗知识,包括药品名称、使用方法、适应症、作用机理等,增加患者药物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强调遵医用药重要性,提高患者重视程度,减少私自更改药量或停药情况,保障治疗效果;加强用药期间巡视工作,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预防药物副作用发生,保障用药安全性。
本研究复发组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三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复发组患者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性更高(P<0.05)。
综上所述,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所不同。当阴道白色念珠菌病患者复发疾病后,需要做好药敏试验,根据具体病情和耐药性选取合理药物进行治疗,有效减轻不适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晓涵,宁玉梅,祝秀芝.阴道白色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21,28(3):315-318.
[2] 张芳芳,巨宇叶,田蕾,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1,48(4):425-428,433.
[3] 杨亚超,苏刘艳,刘一丹,等.康复新液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药效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7):903-908.
[4] 吕邵娃,邱茜,杨志伟,等.妇康栓体外抗菌及对细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6):837-841.
[5] 姚玉慧.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菌群类型分布及发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护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0):107-108.
[6] 戴陈伟,蔡标,刁慧敏,等.一种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抗菌液的消毒性能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5):517-519.
[7] 李赛男,祁文瑾,黄蓉,等.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药物敏感性与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1,30(5):350-354,359.
[8] 高凯杰,杨俊文,方盼盼,等.319例儿童外阴阴道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6(10):958-963.
[9] 郭晓宇,李小静.白念珠菌生物膜相关基因对耐药性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16(6):428-432.
[10] 纪凌云,周愛萍,马俊,等.白念珠菌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9(2):218-223.
[11] 陈惠萍.红核妇洁洗液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患者4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5):774-775.
[12] 赵多爱,赵晓燕,周蕾,等.金昌市女性盆腔炎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6):2024-2027.
[13] 杨文静,王璐,张帆.江汉地区3812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2):217-219,225.
[14] 王兆龙,张养民.5年内院内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海南医学,2021,32(9):11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