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卓越的性情中人——苏东坡
2022-05-30芝樱
芝樱
喜欢苏东坡,最喜欢他的乐观豁达。他的一生,实在是命运多舛: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遭遇乌台诗案,从此不停被贬谪,49岁儿子夭折,50岁又被召回京师,60岁又被贬谪,64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亲人的逝去,官场的屡遭打击,这其中的每一件遭遇,都可以让人悲痛欲绝、悲愤难眠、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他也曾心灰意冷、肝肠寸断,但他却一次次从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苦中作乐,随遇而安,并为后人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精彩诗词。
在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他一次次如何把消极的情绪转化成乐观的情绪:“花褪残红青杏小”,美丽的花儿谢了,但小小的青杏儿正从凋零的花瓣处冒了出来,让人惆怅中有几分欣喜;“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棉被风吹走了,但种子落地可以生根,又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体现他豁达胸怀的莫过于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山间小路上行走,突然下起了雨,没有沮丧和埋怨,手持竹杖,脚穿草鞋,一身轻胜似骑马,披着蓑衣,边吟唱边慢慢前行。料峭的春风吹散了醉意,有些冷,山头却有斜阳照耀。回头看看来时下雨的地方,信步往回走,下雨和晴天都无所谓了。
苏东坡是典型的文人,喜怒形于色,和官场上常见的老谋深算、心有城府的人大相径庭。政治上,他大起大落,颠沛流离,被发配的地方从杭州到黄州到惠州到儋州,越来越远,环境也越来越艰苦。但也正是在这些地方,他留下了最脍炙人口的诗句,让后世无数的心灵为之共鸣和激荡。在离世前两个月,他写下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诗句。人这一生,不管经历什么,晴天也好,风雨也好,接受它们,因为它们终将会变成与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喜欢苏东坡,因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爱人、兄长和朋友。最让人动容的是他那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他和王弗初婚时,一个19岁,一个16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好年纪。夫妇俩情投意合。王弗婚前虽读书不多,但聪慧好学、博学强记,她的学问很快让苏轼刮目相看。不仅如此,她还慧眼识人,与粗犷不拘小节的苏轼互补,给夫君各种交友建议。可惜她在27岁时就抛下30岁的苏轼和7岁的儿子撒手人寰。十年后,苏轼早已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午夜梦回,忆起发妻仍然是肝肠寸断。“不思量,自难忘”。平时忙忙碌碌地过着日子,仿佛也不怎么想起她,但心底里却从来难以忘记。她在窗前梳妆的情景恍如昨日,现在即使路上碰见,满面灰尘,头发斑白,也应该互相不认识了,只有泪千行,多么美丽的回忆和令人怅惘的现在啊。
苏轼与弟弟苏辙只差三岁,从小就脾性相投,长大后患难与共。他和弟弟都被官府流放,分居异地,却一直鸿雁传书,事无大小,相互分享,对彼此的家庭更是视为己出,鼎力互助。他为弟弟写的诗词就有100多首,其中包括那首最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卷入乌台诗案时,苏轼以为命将绝,曾给弟弟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句子。他愿意与弟弟世世代代都是兄弟,他希望有朝一日退隐后能够与弟弟在风雨交加之夜听那敲打的雨声,倾心畅谈,对床而眠。
苏轼素来交友甚广,对朋友坦诚相待,轻不言恨。他和王安石的会面让我感动至深。当年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两人因为政见不合有各种恩怨纠葛。公元1074年,苏轼从黄州再度被贬前往汝州,路上特地前往金陵看望被二次罢相的王安石。两人冰释前嫌,每天一起出游看山水美景,共同饮酒作词,谈古论今,谈佛论禅,相处20多天才依依惜别。两人的宽广胸怀、渊博学识和高风亮节让后人钦佩。
苏东坡让人喜爱的一点还有他的真实和接地气。他的才气远在众人之上,他有一百个理由恃才放旷、自命清高,但他没有。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不管他流放到哪里,他从不高高在上,他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与农民、渔父、樵夫、商贩谈天说笑。他喜欢热闹,总是呼朋唤友,一起吟诗作乐、谈天说地。在海南时,他路遇一位据说能言善辩的妇人,他想试探她的口才,就问她对世事怎么看。老妇人说“世事如梦”,见其不解,又解释道:“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苏东坡想起自己一生的遭遇,连连点头,戏称此妇人为“春梦婆”。
喜欢苏东坡,也因为他是个美食家,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吃货”。他的这一爱好,让他在潦倒和不得志时仍然有所喜、有所乐,也让他从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等各种名家的神坛下到人间,和普通人紧密接触。春天来了,看着桃花和江水的美景,他想到了用新鲜的蒌蒿、芦芽和丰美的河豚做成的美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食最有名的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东坡肉,另外还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饼、东坡酥等,不胜枚举。不管走到哪儿,他都尽情享受当地的美食。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海南,他饮椰汁食海鲜。才高八斗,他却如此享受俗世的烟火。
读《月亮与六便士》,书中以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的主人公为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不惜抛弃漂亮爱社交的妻子和健康快乐的孩子。他认为必须远离俗世的生活,才能全心全意地追求他自己的梦想,妻子的哀求和挽留让他心生厌恶。就连我很欣赏的精神贵族木心也这样说过,“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对这些超凡脱俗、有追求有梦想的艺术家、文学家,我敬佩和仰望的同时,心里总感到一种不寒而栗。所以特别高兴有苏东坡这样的大师,既有超人的才识,又有普世的价值观,有血有肉,灵魂有趣,有才华,更有温情。他和我们一样珍惜世间所有美好的情谊,享受美味珍馐,他也和我们一样会感到无奈,会感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会自嘲,或一笑置之。他如同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爱人、父亲、兄長和朋友,却又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词和文字。
苏东坡,不管时光如何荏苒,我会是你永远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