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权泽电影中的东方美学意蕴
2022-05-30郭雨柯
摘 要:林权泽作为韩国教父级导演,无论是画面、声音,还是主题、叙事,东方美学的意蕴无处不在地渗透在他的电影之中。本文通过分析电影《西便制》《春香传》和《醉画仙》,试图探寻其电影在镜头语言和构图风格上的东方美学呈现。林权泽电影中的东方美学意蕴可细分为空镜头与大远景的“留白”、长镜头和移动摄影的观望、和谐的框架式構图和写意的垂直分割构图四个方面。
关键词:林权泽;东方美学;含蓄;意境
千百年来,东西方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以及政治、经济的影响之下,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和欣赏方式。东方人更加习惯含蓄克制的表达,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状态以及以冷静客观的方式看待世事的变迁。作为韩国电影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林权泽可以称为韩国最具有东方美学气质的导演,电影《西便制》《春香传》《醉画仙》中就有着深厚的东方美学意蕴。“韩国电影战线是从林权泽导演开始的。他是韩国电影史上成功与失败的证人,也是韩国电影事业希望的灯塔。他是韩国最年长的电影工作者,又是最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他能获得这样高度的赞扬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一百多部电影作品,更多的是因为他立足于民族文化。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东方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扬。
一、含蓄唯美的镜头语言
东方美学无处不在地渗透在林权泽的电影语言之中。他的电影以冷静客观姿态观望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悠远唯美的空镜头展现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韵味,配合着长镜头的水平移动摄影,一幅东方式的卷轴画徐徐展开,在空间中完美阐释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一)空镜头与大远景的“留白”
东方美学更加强调镜头的写意功能,突出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正如在小津安二郎电影中,人物在离开画面之后,镜头还会有几秒钟的停留,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林权泽电影中的空镜头也有类似的效果,不同的是,他对景物的刻画和对角色思绪的描绘更加突出,强调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高远境界。
《西便制》中弟弟东户不忍父亲的严厉教导,在被父亲殴打之后选择离家出走,姐姐松华孤独地站在树下,无奈地看着弟弟在布满黄土的道路上越跑越远(如图1、图2)。在这样的两个镜头中,扎根于此的枯树代表姐姐对弟弟的等待,而弟弟选择逃离的场面,导演使用了大量的留白来刻画角色此刻的心态。寸草不生的黄土地和被压缩到几乎只占画面五分之一的天空正是弟弟压抑已久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而枯树正意味着姐姐之后生活的黯淡。虽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空镜头,但是对人物的弱化和对景物的强调有着空镜头的意蕴,两个固定的远景镜头中的留白将一种凄凉和离别的无奈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春香传》中,空镜头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涵义。李梦龙在遇到春香之前,站在广寒楼的阁楼中向远处眺望,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连绵不绝的山峰和缠绕在半山的云海。随着空镜头的向后拉动,我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山峰,随即镜头又采用水平移动的方式继续向右移动,伴随着“盘索里”艺人的清唱,在接下来漫山遍野布满鲜花的春天里,俩人的故事缓缓地拉开了帷幕。这几个意境唯美的空镜头是李梦龙宽广胸怀的展现,同时也含有四季更迭的意蕴。同样的,在李梦龙离开春香去汉城赶考后,几个简单的空镜头便交代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逐步加深,春香的等待和深情通过季节的变换来加以表现。
林权泽的电影镜头非常注重写意效果,与《醉画仙》中张承业的画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人物和角色的刻画他更多采用含蓄的镜头语言去表达,用空镜头和大远景的留白尽显“不着一语,尽得风流”之妙处,“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画留白,讲究在重点之外留有余地,并且富于韵律。”换种说法,其实就是利用留白和韵味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长镜头和移动摄影的“观望”
长镜头是安德烈·巴赞所倡导的理论核心。该理论更加注重时空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事物的客观描述。对于东方导演来说,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长镜头的运用。在林权泽的电影之中,更有一种移动摄影配合长镜头的使用,最终使得镜头以一种静默的旁观者姿态去面对剧中的人物和事件,同时又形成一种卷轴式铺陈的效果。
《春香传》中有一个长镜头和移动摄影使用得极其精妙。在梦龙被告知自己必须只身前往汉城,要和春香做最后的告别之时,一分四十秒的移动长镜头在动静结合之中,将春香对梦龙的态度的转变巧妙地汇入其中,即由关心到愿意跟着爱人一同前往再到得知会被“抛下”时的咆哮和歇斯底里。前20秒,镜头随着两人的步伐由屋外来到了屋内,从敞亮的外景转变成被纱帐遮掩的内景(如图3),一种极为平静的“观望”态度就这样开始了。紧接着镜头停留了27秒,春香关切梦龙为何如此失神(如图4)。然后镜头是随着梦龙的步伐移动了3秒,梦龙进入内室,春香依然留在原地,所以镜头继续在春香的位置停留了3秒,最后是利用10秒的移动摄影随着春香走到了另外一个房间(如图5)。两人也由站立的姿势坐了下来,在这里,导演并没有因为角度的变化就切断镜头,依然用同一个长镜头继续拍摄两人的谈话。随即梦龙将真相告知春香,镜头上移,利用更深更密集的纱帐做遮挡(如图6),暗示此刻春香心情的变化。一个长镜头在含蓄唯美和客观平静的视觉画面中,动静结合地将两人离别之前的情绪刻画出来,时而突出细节,时而强调气氛,保持了整个情节的完整,产生更加真实、自然的效果,将观众更好地带入电影之中。
在《春香传》之前,林权泽导演更喜欢用固定长镜头,《西便制》中无论是父女三人的欢唱还是姐弟两人的告别都使用了固定长镜头,而移动长镜头的使用为电影增加了几分惊艳的感觉。缓慢的移动更像是我们观众对故事中人物的观望,在节奏变化之中存在着一种意境悠远之美感,更能凸显出东方的特色。同时,移动长镜头也将《春香传》这个韩国传统的故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且一并将韩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迫害的一面在极为克制的镜头语言之下展现给了观众。
总而言之,含蓄、克制、客观、冷静是林权泽导演镜头使用的一个基本准则,他始终让观众和剧中人物保持着一种“间离”效果。适当的距离可以使观众更好地去体悟韩国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辗转,从而去反思整个大的时代。诸如此类的景深镜头在《春香传》和《西便制》的谈话场景中占有非常高的频率,并且使用该镜头时更多的还会结合构图一同完成画面的叙事功能。
二、和谐写意的构图风格
框架式和垂直分割构图的使用已经成为了林权泽电影中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这种深深植根于林权泽电影中的东方美学,在《醉画仙》这部自传式的作品中完成了升华。海滩、红叶、鸟群等等,通过向我们展示韩国一幅幅写意的风景画,最终呈现出一种和谐但又十分神秘的写意美感,也正如张承业笔下的写意山水画,于平淡之中传达了唯美和谐的丰富画面和悠远绵长的人生感悟。
(一)和谐的框架式构图
在观众欣赏一部电影或电影艺术的时候,首先带给观众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是画面,这就是电影画面具象性和逼真性的集中体现。利用门框或者其他的遮挡物进行构图,是东方含蓄美学的特点之一。中国、韩国或是日本的房屋特点是居室小而温馨,所以在这样的空间里面进行拍摄多采用框式构图法去结构画面。同样的,这样的构图更能将观众的目光聚集起来,利用包围的方式突出主体。
林权泽电影中几乎所有的室内谈话场景都采用了这种构图方式。《西便制》中父女三人同客人发生争执,又因为在房间里练习和歌被店主斥责的一段构图十分典型。三人作为前景,老板和老板娘被门框的構图突出在画面里(如图7),俩人的盛气凌人以及对于传统“盘索里”的鄙夷在构图之中集中爆发出来,“盘索里”艺术的渐趋没落和艺人的困苦生活显露无疑。而松华失明之后和父亲住在寺庙对面,父亲为她梳头的场景也采用了框架式构图(如图8),并且框架层次更为丰富。从此刻开始,失去弟弟,失去眼睛的松华才开始真正体悟“恨”的精髓,慢慢进入到了“盘索里”的世界。和谐静态的框架式构图中的韵味是充满忧伤的,被困其中的人类只能在封建礼教和历史深渊之中徘徊,直至被吞噬。和谐恬淡的韵味中存在着抹不去的残酷。
(二)写意的垂直分割构图
垂直分割构图也就是黄金分割,指的是画面被四条自然的线条分割,而人物却被放置在画面的边边角角,只占据着画面非常小的一部分的构图方式。古典好莱坞镜头讲究画面的中心,所以更多地将重要人物放置在画面中心最显眼的位置上,而林权泽电影则打破了这种传统好莱坞模式,将垂直分割构图和远景结合在一起,将观众聚集在黄金分割点上,以独具特色的东方写意方式进行画面叙事。
19世纪的朝鲜王国,外敌入侵、主权沦丧,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之中。一座古窑,一堆烈火,一位隐士,经受时代风霜和岁月磨砺的画家用看透世事的目光盯着熊熊烈火,随后爬进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古窑中,完成了文化殉道者的使命。在如此悲烈的场面中,导演选择了将人物和火光置于垂直分割点的左下角位置,画面的其余部分是无尽的黑暗,只有那点火花将这位文化殉道者的内心照亮,使其完成涅槃的升华。即使是选择死亡,也给了观众一种永生的感觉。除此之外,这样的镜头更加能够凸显出画家张承业不受拘束、自由放荡的性格特征。在春夏秋冬的变换中,观众在韩国悠扬的“盘索里”民谣声中,伴随着画家的足迹走遍山川湖海。镜头随着人物而移动,使人物始终处于左下角的位置(如图9、图10、图11、图12),更加自然、有力地表现出艺术家与大自然的灵肉相通,“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和谐写意境界也其中呈现。
《醉画仙》向来就有“影像如画”的美誉,而这种垂直分割镜头的使用更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融入其中。并且,这种构图方式也是东方卷轴画经常采用的,留白是余韵,人物是点缀,空灵之美和情感之韵需要观众用心灵去体悟和透析。
三、结语
林权泽在《醉画仙》获得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时的发言中说道:“我一直在努力将韩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通过电影带向世界,你们的肯定令我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更加无比热爱。”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不断地积极尝试和探索与民族文化相契合的电影语言,将含蓄唯美且意境深远的镜头和垂直分割的构图相结合,使传统曲艺和电影艺术联袂。从《西便制》中对传统“盘索里”艺人的刻画到《春香传》中使用清唱和影像结合的方式进行叙事再到《醉画仙》中“盘索里”作为整个人物命运转合的衬托,林权泽的电影从视觉画面到听觉,都越来越精确完美地将东方美学的神韵融入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林权泽的电影唤醒了年轻人对传统东方美学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电影表现的边界。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101.
[2]全香春.谈电影画面构图的多样性[J].电影文学,2011(14):20-21.
[3]赵润济.韩国文学史[M].张连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115.
[4]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卢雪花.论林权泽电影的主题艺术及当代意味[J].电影文学,2009(18):26-28.
[6]宋光瑛.一衣带水 两岸同芳——论韩国电影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渊源[J].当代电影,2006(4):56-59.
作者简介:郭雨柯,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