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效应研究

2022-05-30方亮黄予川戴旅豪郑荷芳

客联 2022年7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方亮 黄予川 戴旅豪 郑荷芳

摘 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构建变量的度量指标体系,结合1978-2021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效应,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提出完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支持转移劳动力返乡创业、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落户政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效应

一、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也日渐扩张。在政府人口政策、城市劳动力报酬以及教育水平等众多因素影响下,中国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向城市转移。中国的城市化水平1978年为18%,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通知》指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同时提出我国要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

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和城市地区的转移,最直接的影响作用就是农业部门单位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而进入城市和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又会为城市和工业部门带来产出的增加。同时,进入工业部门的农村劳动力也会在“干中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劳动效率,从而进一步带动行业和地区经济产出的增加。

国内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问题的研究始于2000年以后。陈新兴(2003)提出劳动力转移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减少过剩在农业内部的滞存量,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1]。陈华林(2004)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有效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工资收益,降低城乡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周萍华(2006)分别从农业、农民和农村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少了滞留在土地上的多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进入城市或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收入提高,劳动力的劳动效率也明显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3]。赵翠红(2007)以河南省韦林产顺了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一般为高收益、高效率的行业或部门,从而会带来劳动力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4];刘锐和吕臻(2010)从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相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无论是在行业之间的转移,还是城乡之间的转移,都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5];常进雄、朱帆、董非(2019)从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时期角度阐述了劳动力转移在不同阶段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劳动力转移在不同阶段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并对投资率和劳动份额的影响也呈现规律性变化[6]。赵娜(2022)认为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得以提升,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7];宋玉静(2022)从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农民收入增加效应、土地产出率提升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土地产出率提升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8]。

研究人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值得学习与借鉴,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我国近些年城镇化持续推进与劳动力城乡转移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吸引了较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从现有研究成果上看,对劳动力转移原因分析、转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与农村收入关系等问题研究较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效应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也是本研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度量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度量使用研究人员使用较多的度量方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就业劳动力—第一产业从业劳动力)/农村就业劳动力。区域经济发展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度量。为了进一步考查变量的影响关系,本研究选取了投资、外贸和工业服务业发展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变量指标如下表1所示。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价格波动对指标的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用金额度量的指标使用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三、劳动力转移时间演变情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演变情况上看,如图1所示。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整体上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202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为0.3876,未在图1中标识),但是在不同年度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波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到199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几乎表现为较稳定的上升趋势。此阶段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生产要素高速流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尤其是东部地区经济率先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转移。第二阶段为1996年2003年,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对劳动力的接纳程度受到了严重抑制,我国劳动力转移也因此进入低潮阶段。第三阶段为2003年到2021年,我国经济复蘇,各个行业投资建设有序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步增大,促使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投资、外贸、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变量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均值为0.2557,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3950和0.0757,标准差为0.0981,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了整体的增长趋势,各年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理,投资、外贸、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指标都类似的增长趋势。

(二)相关性分析

对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投资、外贸、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投资的相关系数为0.9296,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9447,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系数为0.9659,都具有显著的强相关性,与外贸的相关系数为0.6286,表现为中度相关关系。同理,投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4和0.9613,说明投资和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强相关关系,外贸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系数为0.6055,说明外贸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中度相关关系。

(三)回归分析

进一步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1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系数为48.9844,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不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表3中模型2所示,在投资、外贸、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为控制变量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系数为11.6678,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对模型的回归结果做稳定性检验,如表4中模型3-5所示,逐步减少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和模型2回归结果相差较小,可以认为模型2回归结果基本稳定。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1978-2021年期间,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虽然部分年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但是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另外,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通过完善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为转移人口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议建立转移劳动力最低工资制度,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要兼顾城乡劳动力,减小城乡劳动力的差距,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

(二)进一步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教育水平。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与工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与能力训练,以满足行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同时,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城市或非农业部门,就需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只有提升自身能力与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三)支持转移劳动力返乡创业。制定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鼓励劳动力返乡创业,为返乡创业的劳动力提供创业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为返乡创业的人员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深入落实返乡创业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同时,政府或事业单位在采购物资或购买服务时,应积极向返乡创业企业倾斜,对于地方积极支持或惠农性质的行业,地方政府可以在信贷、融资、项目合作、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更多协助。

(四)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限制因素,各地区要适当放宽转移劳动力落户条件,尽量破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人才,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落户补贴、人才启动经费、特殊人才购房补贴等,为配偶、子女解决工作与入学,鼓励人才落户。

参考文献:

[1]陈新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若干影响[J].乡镇经济,2003(07):10-11.

[2]陈华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求索,2004(04):56-58.

[3]周萍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6(12):138-139.

[4]赵翠红.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7(03):73-76.

[5]刘锐,吕臻.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J].农村经济,2010(12):116-120.

[6]常進雄,朱帆,董非.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经济增长、投资率及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9,42(07):24-45.

[7]赵娜.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12):126-129.

[8]宋玉静.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22(06):78-79.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浅析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趋势
强化航海类高职院校和港口企业合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试论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推动“柳来河”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及实践机制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