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莲塘

2022-05-30谢瑞山

当代作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莲塘知县

一个上午、下午、晚上,又一个个白天、黑夜,我愣愣地坐在古老的莲塘墟土上,然后一遍遍寻觅着斑斓的城墙、门框、牌坊、碑石,触摸着这里的日、月、星辰、鸟、树、云朵、青山、河流……,徜徉在门、街、署、房、堂、楼、宫、廟、关前………身不由己,回到一百年前,三百年前,五百年前,一千年前,我成了一个莲塘古人。

此时,我与几个仕者正游在弹丸定境,三县旧垠。览之、游之、环之,川岳怀柔,坤灵衍秀,融结清幽。矧兹定治,高峙南州,大龙之脊,吴越上游。青罗碧玉,翠湧虹流,陂池薮泽,大谷长湫。津梁雾列,古塞烟稠,深府仰咸,颂皇猷志。

我手捧志书,像一只小小飞虫,扎进这座浩荡城市的血脉、气脉和经脉之中。仰视定境,天象巍巍,光昭远迩。观文察理,稽古扬州。自秦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三十六郡,定南属九江郡。至汉高祖改九江郡为淮南国,析置豫章郡十八縣,定南地属南埜。汉献帝二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定南属南野。至三国吴孙权嘉禾五年,分庐陵置南部都尉,治于都,析南埜置南安县,定南属于都、南安两县。至晋大康初,南安县改南康县,大康三年,南部都尉改南康郡。宋永初元年,南康郡改南康国,定南属南埜、南康两县。至隋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定南属南康、于都两县。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州属江南道,定南隶属如旧。唐玄宗天宝元年,改南安县为信丰县。德宗贞元四年,析于都,置安远县,定南属信丰、安远两县。南唐先主升元元年至中主保太十一年,改信丰百胜镇虔南广场置龙南县,定南属信丰、安远、龙南三县地。至北宋徽宗宣和三年,改龙南县为虔南县。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校书郎董德曰“虎头州”非佳名,改虔州为赣州,虔南县复改龙南县,定南属赣州之信丰、安远、龙南三县地。至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称赣州为赣州路。至元二十四年,龙南并入信丰,安远并入会昌,定南属信丰、会昌两县地。元武宗至大二年,又复置龙南、安远两县,俱隶宁都,定南属之。至明洪武二年,改宁都州为县,赣州路为府,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信丰、龙南、安远三县并属赣州府,定南属之。明穆宗隆庆三年,设立定南县,隶属赣州府。至清乾隆三十八年,定南改县为厅,赣州府同知移驻定南,为赣州分防府定南厅。

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云山苍茫,江水浩荡的志书,在不同年代的“考古墙”、“文化层”、“文化堆”里,用毛刷、镊子、放大镜,来回不断拂拭着厚厚的浮土,寻找着千年百年里的悠悠记忆。我徜徉于陌生又新奇的古城,遇见了知县、同知、典史、教谕、巡检、守备、都司、把总……芸芸众生,他们见我甚是好奇,都惊呆了。问所从来,我俱答之。

游览数日,观赏胜地。洛邑地中,岐雍天府。据扼隩区,交会风雨。苞符已呈,端倪可睹。登望降观,斯焉啟宇。势控百粤,支分大庾。紫云张屏,仙岭作辅。九曲环流,三台入户。百里繡封,千年乐土。仕民相邀,乃入莲城。

明隆庆二年,我恰遇都御史张公翀,到此巡察,便与张公察之县境。境处万山之中,奸人啸聚,寇盗充斥,刚柔强弱,土俗无杂,政亦纷繁,其地之难治矣。于是,张公翀奏为恳乞明府赐建县以图永安事。隆庆三年,议割龙南高砂、下历、横江、安远大石小石、伯洪、信丰潭庆建定南县,县署设莲塘,属赣州府。尔后,知府黄扆会同定南县首任知县陈澜,教谕张大猷,以及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刘光济、巡按江西监察御史顾廷对,安远县事同知李多祚、龙南县事同知龚有成,下历通判蔡中孚、主簿陈宗皋、巡检王承恩到高砂莲塘办理筑城凿池事宜,历数年而成。

我与知县陈澜盘桓城池,但见城周围三里,环四百四十丈,高一丈有三尺,广七尺,雉堞七百八十,警铺一十有六。之后至城门,东曰:迎阳门,西曰:平成门,南曰:丰阜门,三门各覆以楼。因北向面山,难以开门,加砌一高台,亦覆楼一座,曰:北楼。四楼气势恢宏,我片刻间爱上了这座城池。进入城内,又见官廨、祠廟得宜,市廛洞达,闾阎且千,轮蹄之所辐辏,一派繁华。虽明清期间多有损毁,历任知县(府)通力修复加建,规模逐大。我驻足观之,忽闻歌声:我有室庐,夜户不闭;我有仓箱,于露斯積;伊谁之遗,伊维侯之;赐如是者,定治矣而。闻歌往之,相见莲城。

一日,我从东迎阳门进入县署东门大街,旋即至庙前街。只见车马川流,商铺林立,吆喝不绝,繁荣之致。旁边的隍城廟香烛缭绕,祈祷者络绎。今年恰逢大考,相隔不远的文昌宫同样热闹非凡,络绎不绝的学子来到文昌帝君前参拜,行魁星点斗之仪,汲取旁边文昌井水喝上几口,并带上一些参加科举考试。放榜之日,高中者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致今日,崇文重教,蔚然成风。

又一日,我从南丰阜门来到县署南门街。绕过小巷,见聚奎井边上许多百姓正在洗衣、洗菜、挑水,家长里短,风俗一览无余。不一会儿便到了学前街,一幢金碧辉煌的圣殿正在举行至圣先师孔子的讲学,吸引了许多学子和游人聆听受教。此时,圣殿两侧书声琅琅,原来是学署、学宫、莲塘书院的学子们正在读书。我怀着好奇心,首先来到圣殿右侧的学署,教谕张大猷正在训导学子们。至明万历五年教谕王廷薦申请改建于圣殿后,旧明倫堂之左。随后,至圣殿右侧,厅治左侧的学宫。见到明隆庆四年知府黄扆始建学宫。后多次损毁,又多次重修。辛未知县陈时范又修,至万历十一年知县章罃重修,清顺治丁酉知县祝天寿重建、康熙戊午知县林堪又复修。此时,我仰视着清康熙二十三年钦颁的“万世师表”匾额,怀着激动的心走进圣地。只见学宫两侧,左曰:礼门,右曰:义路。我步行三十三丈,从崇圣祠后檐沟至照墙外大街,又横向步行十六丈,从义路门外曾姓屋脚起到赖姓祠右门边,又西行九丈,从西庑外墙边到小巷与厅总铺司,遇见了教谕、儒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此时,教谕李文洽正在教授明万历十一年知县章罃的诗词,曰:“玉井花开漾碧漪,香生到处袭人肌。元公遗爱由来久,时有清风动后思。”我闻之愉悦,身心舒爽,步入圣殿左侧的书院。康熙三十五年县令吴迩立设学舍于今明伦堂下,号吴公书院。乾隆七年时县令余应祥创建莲塘书院。我走近书院,听见学子们正在诵读乾隆四十三年知县朱昕所作的诗,诗曰:“半亩芳塘花氣融,田田莲叶偏西东。姿分华嶽仙人植,品擅濂溪君子风。玉蘂低翻红绰约,珠盤微动碧玲珑。南薰竟日流清馥,吹徹平畴廣野中。”一首《莲塘风细》,从书院飘向城外,闻之如至桃源,让我如痴如醉。

我离开莲塘书院,从南门街向上、下横街、上、下黄街走去,不一会儿,便到了十字街。一路走来,人头攒动,商铺连片,货物众多,交易繁忙。一条街一条街看过去,粮店有膏粱、鸭踏粟、搦拳粟、黄粟、包粟;豆店有黄豆、绿豆、黑豆、赤豆、饭豆、珍珠豆、扁豆、刀豆、粽子黄、乌光豆、大青豆、地豆、锁匙豆、狗爪豆;我走进几间蔬菜店,准备挑选一些新鲜的蔬菜带回家,让家人亲朋尝尝鲜。见这些店里,摆满了葱、蒜、蕌、韭、芹、葵、姜、芥、苋、茄、笋、菠菱、芥兰、罗葡、茼蒿、蕻菜、白菜、莙荙、冬瓜、黄瓜、丝瓜、苦瓜、金瓜、土瓜、節瓜、瓠瓜、蕃薯等,琳琅满目的蔬菜让我眼花缭乱,我各样买了一些,高兴地与店老板打过招呼后,继续往前走去。

我往前面的街上转悠,恰逢今天是圩日。自明万历十一年建圩市以来,先是在城隍庙前立圩,以三六九日为期。至清顺治丁酉移城外,今又复移城中。数十条街和馆背巷、东城巷、西城巷、廖家巷、吴家巷已成为官民混居的街巷。在我闲逛时,遇见几位姑嫂提着几袋水果笑眯眯向前走来。我上前打听在何处购买的鲜果时,她们手指着前面几十米外的水果店说,那里有很鲜美的水果,任意选购。我随即来到一家门前贴着对联:宝地生意年年盛,福门财源日日增的“四季水果店”,确如姑嫂所说,店里摆满了桃、梅、李、梨、枣、柿、橙、橘、柚、石榴、栗、香橼、佛手柑、珍珠李、金柑、银杏、鸡心柿、枇杷、枳椇、杨梅、葡萄等等,应有尽有。于是,我叫掌柜各称二斤带回家去。我又行百丈来到一间门口贴有对联:仁风店售韩康药,济世家传仲景书的“妙手回春”药铺里。一位老中医正在为患者把脉,开方。近前细瞧,几个药柜里分别装有葳灵仙、金樱子、草决明、山茱萸、金星草、苍耳、天冬门、益母草、石菖蒲、金银花、艾、葛根、双钩藤、苦练子、车前草、木贼、地骨皮、五加皮、山药、常山、紫苏、薄荷、茴香、栀子、射干、南星、黄精、远志、黄蘖、枳壳、禹餘糧、淡竹叶、花椒、山漆、石斛、狗脊、薏苡,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名贵药材,让我大开眼界。

我转了一圈,来到花草、竹木商店。这里同样车水马龙,广东上来和赣北下来进行花草竹木交易的客商纷至沓来。我走进一间门前贴有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四海竹木商贸行”,见到从广东上来、江西内地州县而来的生意人,在这里谈着交易,然后南下北上。一批上好的苗竹、篁竹、方竹、筠竹、棕竹、紫竹、苦竹以及松、杉、柏、柯、杨、柳、樟、梓、榕、桂、棕、桐、梅、槐、桑、冬青、蠟树桑、黄檀、榉、乌柏、油桐等等,经过这些客商走水路至广东贝岭,再贩运到广州,甚至漂洋过海。

隔壁的是一间是“好运来花草店”,门前贴有一幅对联:生意如同春前草,财源好似雨后泉,甚是刚劲有力。一位漂亮精神的中年老板娘,见我进到店里,热情地向我介绍一些花草。这里有凤仙、鸡冠、玉簪、海棠、紫荆、木笔、木槿、蔷薇、石榴、兰、荷、蕙、木芙蓉、满天星、夜来香、凤尾、芭蕉、避火蕉、蓼艾、淡巴孤等。这些花草最受姑娘们、学子们的欢迎。此时几个学子走进来,买了几盆鲜花,满意地走了。相邻的一间则是杂货铺。有棉布、苧布、葛布、蕉布,还有各种布鞋、衣帽,还有油、盐、火、烛、爆竹、草纸、蕨粉,还有一些五金等等。我从旁细看了一眼,货物丰富,价廉物美,生意兴隆。

走著走着,不觉间来到了畜、鱼、禽、兽交易行,只见排排店铺门头上书有“客家畜产店”“九曲鲜鱼行”“山禽珍兽铺”等等,每间店铺人声鼎沸,交易繁忙。畜产店老板见我初来乍到,热情的招呼我进去。犬、豕、猫、鸡、鹅、鸭如比赛一般,叫声此起彼伏。在这片叫声中,我走向不远处的鱼行。站在门口,买卖如火如荼。这里有鲤、鲢、鳙、鲩、鲫、鳅、鳝、鳢、鲳、鲭、鲟、鲶、鳙等等。问了一下价格,觉得实惠,便称了几斤鲶鱼离开了。

不远处,画眉动听的声音,吸引我走进了山禽兽交易铺。抬头看到门口两侧贴着对联:好生意天邦地助,大财源川流云集。于是,我决定进去遛遛。此时,一些遛鸟者正云集在一起交流或交易。一个个漂亮的鸟笼里有画眉、竹鸡、鹧鸪、黄鹂、鹡鸰、鸲鹆、鹌鹑、瓦雀、翡翠、白鹇、青鹇、鹊、鸽、鹞、雉、鹰等等,种类繁多。小鸟们天生就是一个个歌唱家,她们舒展着美丽的身姿,拉开歌喉,唱响一首首婉转悠扬的歌曲,让我驻足许久。靠屋角里的龟、鳖、螺、蚌、蟹、蛇、兔、麂、麋、田狗、田猪、蜈蚣、蜗牛、蚱蜢、莎鸡、石蜦等许多野生珍兽,也让我大开眼界。

此番游遍莲塘圩市,所见所闻,乡俗清扬,民风淳朴,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经商买卖,较定称锤,斗斛厘戥,童叟无欺,称平斗满,北客南人,圩市兴隆,好生羡慕。今日之游,顿让我思绪万千,心旷神怡。

一日,我从西平成门进入西门大街,过上黄街、上横街,便到了衙前街。行几十米,便至县署门前。环县署一周,广二十丈,直三十六丈五尺,周围一百一十七丈,四面方正,左到学宫前,右到街边。我信步走进明隆庆三年知府黄扆、知县陈澜所建的匾堂,环堂穿过堂门便到了两层正衙。正衙左是万历五年知县邹兆阳建的来薰亭,匾曰:“近民”。万历十一年知县章罃在后面空地则建三间书室,并用围土墙蔽内外,匾曰“敬简”。正衙右建有金银库、仪仗库,后改为库楼。匾堂左侧是幕厅,匾曰:“赞政”;右侧是捕盗厅。堂阶下则是通道,通道中建有一座戒石亭,东西两翼是吏舍。前面是一座仪门,左为宿凤房,右是架阁库门。我下廊阶,又见左边建有土地祠,右侧建有监狱,谯楼、头门。知县刘世懋于万历九年间,在头门外铸有铜钟一口,左建旌善亭,右建申明亭。其它堂、房、库、楼、甬、沟、井等等俱备,历数十年县署初成。

转眼间,我来到清顺治已丑、辛卯年,此时广东农民义军两次破城,仅存大堂,其余尽毁。丁酉年知县祝天寿修复。从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初年,较少修改。今仪门左右改为宿凤房,两翼吏舍增置十房,架阁库仍移大堂右。暑衙左边的来薰亭、幕厅已废,其基地建仓房、预备仓、平常仓、社仓。至乾隆七年知县余应祥则在穿堂东侧建了一座七姑廟。十一年时,在署衙西侧建两层书室。到二十三年知县胡泽洪在大堂左侧建了余公遗化祠一座。二十五年知县黄恂把穿堂改为宅门,扩大后堂,并建书厅。到三十三年,知县吴熉在署衙后建待月楼。三十九年同知黄汝源修仪门、谯楼时,改待月楼为知依楼。站在知依楼上可远眺桑麻烟火,可早早望见水灾发生否?并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可望见百姓收割稻谷,庆祝丰收的场景。转眼至道光五年秋,署同知宋公思濂进行大修,头门、各堂、房得到一次完善修复,并新建了东西辕门,整个署衙显得规模雄伟,气势恢宏,面貌焕然一新。

参观了署衙,不一会儿便来照磨署(典史署),因损毁,先后五次维修。最后一次,在道光四年由照磨蒋元烒全面修复。从头门出来,来到分司街,穿过营房后,参观了富丽堂皇的万寿宫、龙王廟。倾刻间,又穿过圣殿,参观了忠义祠、崇圣祠和明伦堂,参拜了元帝廟、魁星阁、赵公楼。忽然一阵荷香飘来,我闻着花香行走在塘背街,许多人正在观赏荷花,谈天说地,甚是热闹。

我从东门登上城楼,踏着刻有“明隆庆年××”“明万历年××”“康熙年××”“乾隆年××”某某窑匠或某某修城官口或某某修城砖使或某某造城砖字样修造的厚实城墙,从迎阳楼走向丰阜楼、平城楼,至北楼。我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城墙上,俯视署衙城内的道路、商铺、楼阁、学宫、府衙、道署、宫殿、祠廟、水塘、水井、沟渠、牌匾、古树、民房、乡民,她们就像一个个明眸皓齿、肌肤润滑、面若桃花、丰姿妍丽、千娇百媚的仙子,缓缓地向我走来,让我驻足、留恋,让我惊讶、惊叹。

站在北楼遥望城内外无限风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此时,我想起乾隆五年知县余应祥陪赣南道朱陵所作的一首诗《随朱巡宪登城楼步韵》,诗曰:“棨戟遥临三里城,莲塘景物倍分明。欣逢甘雨随车至,更喜春风满座生。夹岸莺花迎使节,腾欢父老纪芳声。庾楼吟啸耽清兴,白鳳祠章许载赓。”诵罢余知县的诗,眼前浮现出赣南道朱陵到莲塘的景象,又不禁诵读其《登定南城楼同县尹余君同声》的诗句,诗曰:“双江地尽一山城,绕郭岚光照眼明。我自巡行观锦邑,君原保障系苍生。桑田雨浥三春驾,弦诵风傅比户声。指点荒烟闻古戍,庾楼吟啸喜同赓。”读罢两首诗,莲塘古城美丽的风光,繁荣安定的胜景徐徐而来,如身临其境,感慨万千。

我从北楼下来,出平成门,过南门渡桥,依稀望見崇祯十年知县钟大成、教谕方立本召集县学共建的七层巽塔。至塔前,见门额石刻横书:“青云峰”三字,劲道有力。登上塔顶,瞭望四周,青峰绵延,河流奔涌,余庆桥、南门桥、东门桥犹如三龙戏水,千姿百媚。河岸上巍然屹立的城池,城外的名宦祠、乡贤祠、怀柔要治坊、贞烈坊、进士坊、坛廟、村舍,就像点点星光坠落在青山秀水中,星罗棋布,引人入胜。远处川峦,星分斗躔,水萦山而,屈曲山束,水以绵延,嘉名肇锡。如诗画图,撞击我的心扉。明知县章罃那首题《江塔烟横》的诗句顿时跃至心中,诗曰:“百尽浮屠障碧澜,江流终日共盤桓。祥光一点非烟雾,为染文章上笔端。”读之,如临其境,身同感受,感慨良多。

行至城东南隅,远远看见平地上文昌山突起。高数十丈,与西华对峙,圆美特秀,实踞全城之胜,总挹众岫之奇。明万历四年署县事杜栋在山顶建文昌亭,额曰:“仰高”。十二年知县章罃又建,额曰:“山高水清”。至清崇祯元年署县事严师范重修。再至清乾隆二年县令徐大坤在文昌山上建文昌阁,隶书额曰:“学者宗之”,又额曰:“文峰巍焕”,俱笔力苍劲。当乾隆三十年庚子恩科进士黄吉芬高兴地回到定南县高砂时,兴致盎然地登上文昌阁。黄吉芬凭阁远眺,见之依山临水,总关厅城,下流三溪,巍焕壮丽。于是,题匾曰:“步达云衢”。贡生黄卷题曰:“层楼聳翠”。此刻,我登高望远,把酒临风,如入桃源,似在仙阁。

今日有幸与黄进士等人同游,共吟唱,起蹁跹,终身难忘。我们一同作诗,诵曰:“闲眺此登阁,杰然俯城隅。白云过檐端,冉冉归山区。雉堞互明灭,人烟簇街衢。倚槛对江流,清泚映歧嶷。层楼高且寒,天风吹我衣,安得句惊人,一为抒遐思。”吟罢,与黄进士共饮一杯酒,言谈甚欢,依依不舍。

望着天际流动的彩云,凝视着滚滚东去的流水,我从千年的史志中,五百年前、三百年前、一百年前的时空里又回到了原点。从原点开始,行走在修复之中的莲塘城中,聆听着她精彩的故事,陶醉在她更迷人的风情中。

匆匆忙忙,时间便到了2008年夏。江西省著名文物专家、时任赣州市博物馆馆长的韩振飞到定南县指导工作,我陪同韩馆长就莲塘城的保护工作又走进了莲塘城。我们踩着青石条上四通八达的街衢,闻着文化墙里散发出的淡淡泥香,抚摸着斑驳陆离的窗棂,缓行在县署的时空邃道里。据韩馆长考证,莲塘城是明清时期江西最边陲的县城,是江西与广东往来的咽喉重镇,是江西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县城旧址,是江西目前古县城旧址中最具保护与开发的历史名城。莲塘城就像星际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着无限的光芒,就像山川大地中一块璀璨的碧玉,显示着她的高贵、灵气、美丽………

浩浩乎,莲塘城,洋洋乎,莲塘城!我常常捧着志书,徜徉在莲塘城的画图里,想象着莲塘城的未来,久久难于入眠。此时情不自禁地吟唱道:“翠嶂环城日下迟,萧然风景忆当时。谁栽桃李香连郭,早种芰荷绿满池。百载烽烟销古戍,千家弦诵出通逵。登临胜有无穷兴,流水高山寄远思。”吟罢古诗,眺向莲塘,一座崭新的莲塘如一幅美丽的宝图浮现在我的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2022年7月10日

作者简介:

谢瑞山,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江西赣州市分会主席、签约作家,在《学习强国》《当代作家》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80多万字,出版24万字散文集《时间的印记》,获“鲁迅文学杯”金奖等20项奖项。

猜你喜欢

莲塘知县
明镜高悬
误西风
王光先国画作品
没头脑
青石碑
厦门 厦门市老促会到翔安区老区莲塘村考察调研
青石碑
客家围屋的文化寻绎及其保护策略——以贺州莲塘江氏围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