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郁顿挫之美

2022-05-30杨明

中华瑰宝 2022年8期
关键词:杜诗风貌杜甫

今人几乎都用『沉郁顿挫』来总结杜甫诗歌的代表性风貌,但具体的解释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客至》《宾至》的比较,略谈笔者对杜诗﹃沉郁顿挫﹄风貌的认识。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官军与安史乱军尚在激战之中,而关中一带年荒岁饥,杜甫虽然做着华州司功参军的官,也难以维持生计。年近半百的诗人不得不弃官西行,携带家口,越过陇坻,取道秦州、同谷(均在今甘肃省东南部)入蜀。经过大约半年的艰辛跋涉,终于在岁末抵达成都。次年上元元年春,杜甫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区草堂。在战乱里痛苦流离多年的诗人总算暂时安定下来,“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卜居》),身心是比较愉悦松弛了。不过,林塘固然幽静,却也少有人来,独在异乡千里之外的诗人不免感到岑寂;一旦有客来访,便分外高兴。这时期他作有两首七律,都是写客人造访的情景,一首题为《客至》,另一首题为《宾至》。

这两首七律的写作背景、题材相同,但是风格、情调却不全然一致,值得我们细细体会、比较。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先写自己居住的环境—春水环绕,群鸥飞来,颇具诗意,但也能看出其地处幽僻、人迹罕至,优美的风景中藏有几分寂寞。第三、四句话锋一转,说今天终于有客人来访了,这两句之间一开一合,第三句承上,以花径不曾为客人清扫坐实了自己的孤独,第四句反过来,说今天终究为您打开蓬门,您是第一位前来造访的客人。第三句和第一、二句一起,为客人的来到作一反衬。写到此处,有衬托,有转折,读者从平和的语调里能感受到诗人的欢快。第五、六句写自己只能以简朴的食物招待客人,透着一股真朴的气息,其中“市远”呼应上面的幽僻,“家贫”则是从“只旧醅”里顺便点出。最后宕开一笔,隔着篱笆请邻翁相对而饮,足见诗人的率真朴实。

这首《客至》朴实真挚,笔法自然而略有波峭,基调是单纯、明快而欣悦的。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宾至》同样表达了因客人来访而喜悦的心情,但写法和格调同《客至》不同。同样是写自己居处僻远、人迹罕至,《客至》通过春水、群鸥以及花径不扫、蓬门始开的形象来描绘和表达,《宾至》却是开篇就径直说出。就形象性而言,《宾至》不如《客至》。《宾至》通篇基本上是直接述说,不作描绘。这是两诗的第一个不同之处。

《客至》中只写因居地幽僻而少有客来,《宾至》第一、二句却加上一句“老病人扶再拜难”,说明不但客人少,而且即使有客,自己也因衰老病痛而做不到禮数周全,这就更突出了孤独之感,也透露出衰飒的气息。

《客至》没有说客人因何而来,《宾至》第三、四句写“岂有文章惊海内”,告诉读者,客人是仰慕杜甫的诗作,特意前来拜访。当然诗人很谦虚,认为自己实在并无惊动海内的佳作,没有那么高的才名,却让客人不辞辛劳,驾着车马到这荒郊野外来,实在难为情。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忸怩不安,但诗人心底里却一定很高兴。

这样的客人当然是“佳客”,而且他在这儿待了一整天,可见其来访是真心实意的,在诗人这简陋的村居也丝毫不觉得不自在,这自然更令诗人欣喜。如此嘉宾自该好生款待,可是诗人平日里吃的是糙米饭,今天也还是只能以之待客。这既写出诗人的贫困,又反衬客人的真诚,更让人体会到诗人那深深的歉意,意蕴是很丰富的。第五、六句中,“腐儒”一词值得注意,杜甫青年时代意气风发,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可是到了今日,以老病之身而流离颠沛,已经走到人生的末期,当年的理想渐成梦影。“腐儒”是自嘲,也是自悲。杜甫在《江汉》一诗也自称“乾坤一腐儒”,心境是十分哀苦的。“百年粗粝腐儒餐”这一句相当于《客至》的“盘飧”两句,而其意蕴、情调却更加深至。

最后两句诗写“地僻无供给”,承续上文,又宕开一层含义—虽然招待不周,但希望客人还能再来。这样的要求实在是难为情地提出来,因此杜甫说“乘兴”—您什么时候有兴致的话,再来观赏我种的花药吧,这个邀请说得很委婉。杜甫似乎还不无些许得意:我虽家贫不能好好招待,但自家种的这些花药,却还是值得一看的。

杜诗的沉郁顿挫之美

将《客至》《宾至》相较,读者可以明显能感受到《客至》的内容、情感比较单纯,而《宾至》里诗人的想法、情绪却丰富而复杂,语气也生动而多变。这是两诗的第二点不同。

既然《宾至》的含义、情绪更丰富复杂,相应地全诗也就显得层次多、转折多。“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两句递进—不但客人来得少,而且诗人自己也艰于应对。两句之间便是一转,这里所谓“转”,不是仅指“虽然”“但是”那样的转变,而是泛指含义或语气、情调、气势的变换。“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先说并无“文章惊海内”,后说却有“车马驻江干”,这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这两句与上两句之间,又是一个转折—尽管诗人自己居地幽僻,老迈衰朽,缺少交游的条件,却偏有慕名而来的客人。接下来的第五、六句说客人真是佳宾,且竟日淹留,而主人不过是一介腐儒,待客不过是一盘粗粝。两句间也还是转折,正是刘勰所说的“反对”。最后两句既承续又推开,也是一种变化曲折。《客至》中也有开合变化,但《宾至》的层次、转笔更多。这是两诗的第三点不同。

相比《客至》,《宾至》几乎没有形象描绘,但这并非缺点。人们常说文学的特点是形象化,即通过形象描绘表情达意,但不能绝对化。文学大家钱钟书曾说过:“例如:‘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有‘象有‘意的好诗,‘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都是好诗。但‘象似乎没有,而‘意却无穷。”钱钟书说的“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形象。一首诗,一篇文章,不论采取何种手法,只要它能让读者的情感、情绪受到浸染,获得审美享受,就是成功的文学作品。杜甫的《宾至》虽然没有鲜明的画面,但是意绪丰富,感慨多端,语气多变,耐人寻味,是很有感染力的。

《宾至》的这些特点,让我们想起人们称说杜诗时常用的一个语词,即“沉郁顿挫”。什么是沉郁顿挫呢?笔者的体会,沉郁是指作品的内容、所表现的情感意绪深沉而丰富;顿挫是指作品多层次,多转笔。

“沉郁”容易被理解成内容、感情偏于压抑忧虑。杜甫早年在长安寻求进取的机会而未果,“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他看到了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心情确实是压抑的。安史乱起,家国沦丧,无论是他个人,还是广大的民众,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诗人也确实是“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动荡、战争祸乱和抒发悲苦之情的诗篇,非常感人。这就更容易使人对于“沉郁”一词产生上述理解。但是笔者认为,“沉郁”的原意并非如此。痛苦的遭遇,忧愁的心境,使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更加丰富,确实对于沉郁顿挫风貌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只有反映悲剧性内容、抒发忧愤的作品才可能具有这种风貌。《宾至》一诗,写的是个人生活里的小事,虽不无叹老嗟贫的情绪,但基本上表现的还是欢欣的心情,笔者认为它是具有沉郁顿挫之美的。

汉代刘歆认为扬雄具有“澹雅之才,沉郁之思”,因此才能著成《方言》那样的著作。“沉郁之思”,是说思维深沉而不轻飘,富盛而不寡陋。刘歆说的是学术著作,如果从事文学创作时能构思深沉富郁,那么体现于作品中,便可能所写的事物,表现的情感、情绪以至情调、气势等都丰富而多变。

“顿挫”是停顿、转折之义。文章有停顿转折,当然就富于变化。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赞》、陈子昂《修竹篇序》都用“音情顿挫”形容作品的声调音节,以及与之融合无间的情感高下疾徐、抑扬多变,这样的作品容易打动读者。杜甫在《进雕赋表》中将这两个语词合在一起,认为自己的作品在“沉郁顿挫”方面几乎可以赶上扬雄、枚皋那些西汉名家。

经过后人尤其是明清诗论家的表述,今天大家几乎都用“沉郁顿挫”来总结杜甫诗歌的代表性风貌,但是具体的解释并不都相同。本文通过对《客至》《宾至》的比较,略谈笔者对杜诗“沉郁顿挫”风貌的认识。笔者认为,这一风貌在《宾至》一诗中表现得更为鲜明。

杨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杜诗风貌杜甫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杜甫改诗
篆刻杜诗记
杜甫与五柳鱼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杜甫的维稳观
《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