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时间结束,幼儿哭闹不止怎么办
2022-05-30郭雪
郭雪
情况描述
按照我园托班一日活动安排,午饭前幼儿会在游戏室自由玩玩具20分钟。一般来说,距离游戏结束大约还有5分钟时,教师会提醒幼儿准备收拾玩具,2分钟后带领幼儿一起收玩具,将玩具归位后便开始回教室准备吃午餐。
这天,游戏时间结束后,我和楠楠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准备离开游戏室,站在队尾的楠楠老师关上了教室灯源及房门。就在这时,一名幼儿开始不肯回教室、一言不发,只是倔强地站在教室门口哭闹不止。
现象分析及处理过程
结合幼儿刚才在游戏室的表现和当下的行为,我认为该幼儿在玩玩具时既开心又投入,在被教师提醒收玩具时很有可能还想继续玩,而教师带领全班幼儿回教室的动作与他内心的想法不符,因此才会在教室门口哭闹。
另外,该幼儿平时就比较胆小、不爱说话,经常用哭闹代替语言表达情绪和想法。
该幼儿站在游戏室门口放声大哭一两分钟之后,我蹲下来轻轻地抱着他说:“宝贝,我看到你哭得很伤心,没关系,伤心的时候可以哭一会儿,老师就在这里陪着你。”幼儿听到后没有太多反应,继续哭。我停顿了一下说:“你可以告诉老师你想做什么吗?你说出来,我就可以帮助你。不然你一直哭,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帮你呀。”这一次的话语似乎奏效了,幼儿哭泣的声音小了些,手指着教室的门说:“进去。”我做恍然大悟状,然后笑着说:“哦——原来是这样,你这样一说,老师就知道了,原来你还想继续玩玩具呀。可是进游戏室玩是要经过老师同意的,如果你想进去玩,你需要跟我说‘我可以进去玩一会吗?你要说出来,我才能知道。”
幼儿在我的引导下说出“我可以进去玩吗?”这句话,我看向他的眼睛,笑着说:“可以的!但是现在是吃饭时间,不吃饭你的肚子会饿的,要不我们进去玩5分钟,然后去吃饭可以吗?”幼儿点点头表示同意,此时抽泣声已渐渐消失。我打开游戏室的房门和灯,陪着该幼儿玩了5分钟,期间提醒了1次玩玩具的剩余时间,最后一起收好玩具顺利回到教室吃飯。
问题解决思路
1.了解事情的大致情况,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日常表现推测幼儿突然哭闹不止的原因。
2.轻轻蹲下,视线和幼儿平行,拥抱幼儿,稳定对方的情绪。
3.告诉幼儿只要说出想法,老师就可以帮助他,表示自己和幼儿站在同一立场,给予幼儿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4.当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做恍然大悟状并表示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被认同。
5.鼓励幼儿勇敢地用语言表达情绪后,及时奖励幼儿进教室玩玩具,让幼儿知道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6.为了不耽误吃饭,与幼儿约定在游戏室只玩5分钟,并坐在一旁给予陪伴和引导,帮助幼儿保持情绪稳定。
案例评析
刚出生尚不会说话的婴幼儿常常用哭闹的方式表达情绪和想法,随着身体器官的发育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大部分2~3岁幼儿已能够使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我。但也有个别幼儿遇到问题或想要表达想法时,还是习惯使用哭闹的方式让家长揣摩自己的心思,一旦不能如愿,更是变本加厉,迫使家长不得不妥协、让步。
面对幼儿一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就哭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不能一味地纵容或忽视,而应该积极地面对并引导幼儿正确解决。首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言语和肢体动作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后,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耐心倾听、了解幼儿哭闹背后真正的原因,再鼓励并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的想法和诉求。最后,当幼儿愿意尝试使用语言表达后,教师应及时回应并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以强化这一行为。
另外,事后我与其他教师就“幼儿第一次被提醒收玩具时不能接受,而第二次就可以接受”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反思:3岁以下的婴幼儿缺乏一定的时间概念,并且教师的提醒是面向集体幼儿,而沉浸在游戏快乐当中的幼儿未必能及时理解教师当下提醒的用意,感受到的是心爱的玩具突然被收走的意外和焦急。而第二次提醒时,教师是在与该幼儿一对一沟通协商后、在幼儿情绪得到安抚下,告诉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以及相应的时间限制,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理解和接受这件事情。并且在第二次进游戏室玩玩具时,面对还不认识时钟的幼儿,教师先是将其带到时钟前,告诉幼儿当长指针指到某个数字时就代表5分钟到了,即游戏时间结束。在我看来,这5分钟既是安抚幼儿情绪的良药,也是鼓励胆小的幼儿敢于用语言诉说自己需求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