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读,让彼此看见

2022-05-30黄细如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萱萱白猫师幼

黄细如

有这么一句话:一段好的关系,一定是彼此都能看见对方。师幼关系也是如此。绘本最大的特点是引导读者带着幽默和想象,去重新审度周围的世界,而师幼共读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幼儿彼此看见、彼此倾听及回应的过程。读了《和书婆婆一起读绘本》后,我对作者王春华老师提出的师幼共读三大步骤(听赏阅读、品味阅读、讨论阅读)深深认同,不禁跃跃欲试。

为什么你“看不到”我

从中班下学期开始,萱萱和妍妍就成为好朋友,不管是晨间的户外游戏,还是区角游戏,常常能看见她们一起玩耍的身影。但她们间也有不和谐的时候:性格温柔的妍妍不怎么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萱萱主动去找她;每次户外游戏,妍妍想要什么玩具,萱萱都会先帮她拿好,但妍妍有时连声“谢谢”都不说,甚至转手就拿给别人。萱萱难免不高兴,所以时不时就说:“我不想跟你玩了。”可妍妍并不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有时还来找教师倾诉,说萱萱不和她玩。

四五岁的孩子开始主动发起社交行为,能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但往往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理解他人的心情,幼儿阶段的同伴冲突多由此引起。

如何让幼儿意识到朋友的想法和感受也许和自己不一样,从而能够在互动中从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实现社交的“去自我中心化”呢?也许从绘本故事中领悟是比较有用的方法之一。

我想起本周刚投放到图书角的绘本《黑猫和白猫》。在这本书里,黑猫住在白房子里,白猫住在黑房子里。有一天,住在白房子里的小黑猫,想找住在黑房子里的小白猫玩耍,但他们一走进对方的屋子,就会消失不见——因为他们身体的颜色和对方房子的颜色融为一体了。怎么才能共处一室,且能相互看到呢?他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一个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的彩色世界。封面上,两只猫一黑一白的色彩对比强烈,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但创意十足,作者巧妙地將文字与色彩结合,从画面和内容上看都非常有意思。

因为绘本刚投放不久,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去翻看,我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萱萱和妍妍读完这本书会有何体会。

怎么样才能“看见”彼此

又一次区角活动时间,我邀请萱萱、妍妍和当天预约阅读区的孩子一起来到阅读区,共同阅读这本书。两人非常兴奋,在我的提醒下找了个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地方坐了下来。

1.听赏阅读

开始前,我提出了“看绘本时只看不出声”的要求,让几个孩子边看绘本边听老师讲述。孩子们非常配合,听我一页一页地把故事完整讲述了一遍。这个过程中,好几次我想按照之前带幼儿阅读的习惯,问一些关于画面细节、前后逻辑的问题,或者问问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需要解释。但我想起书婆婆的建议(第一遍进行绘本讲述时,只是朗读文字,没有提问,也没有感叹,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对画面的观察和想象里),于是努力克制住提问的冲动。我发现,就算没有老师时不时地“问题轰炸”,孩子们依然看得特别认真。

2.品味阅读

完整讲述第一遍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再完整看一遍,看完后说一说最喜欢哪一页、有哪一页没看明白。孩子们在自主阅读时,很自由地变换着看书姿势,有的还会跟身边的同伴说一说自己的疑问或发现。我也没有去干涉,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平等、轻松的阅读环境。

似乎有什么地方让萱萱不解,她小声嘟囔着:“黑猫和白猫为什么一定要到对方的房子里去?”妍妍则在担心它们去对方房子里时会被撞到。一边的洋洋自言自语道:“怎么这么傻,为什么不开灯?”

读完后,有几个孩子表示喜欢最后一页,因为到了彩色的地方,黑猫和白猫可以在一起玩了,再也不会看不见对方了。但他们对于黑猫和白猫住的房子表示不理解:“为什么黑猫和白猫的房子不能是其他颜色?为什么是白色和黑色?”

3.讨论阅读

接下来便是讨论阶段。在我的设想中,通过两次阅读,孩子们会有不少想法和问题,但一开始我看到的却是孩子们状似无聊地翻阅着绘本,不怎么说话。但很快,我的担心就消失了。

坐在角落处的妍妍率先提出了自己的不解:“黑房子里的黑猫为什么有些有眼睛,有些没有眼睛呢?”话刚落下,旁边的萱萱马上给出了解释:“他们可能在睡觉。”一旁的洋洋补充道:“也有可能在想事情。”妍妍提出的问题引发了萱萱和洋洋的回应,共读场面瞬间热闹了不少。

“奇怪,猫不是都躺着或趴着睡觉吗?他们都是坐着的,所以有可能是在想事情。”妍妍继续分享发现和想法。萱萱指着书上某一页说:“你们看,这两只小猫没有眼睛,可是他们的妈妈眼睛是睁开的。”听了萱萱的发言,其他孩子也凑过去看。

“会不会他们在做什么事情,不想让妈妈知道?”洋洋猜测道。我笑着说:“也有可能哦。”这时,不怎么说话的鑫鑫提出疑问:“那黄老师,为什么黑猫的眼睛是白的,白猫的眼睛是黑的。”“对啊!我发现有白色的地方就会有黑色,有黑色的地方就会有白色。这是为什么啊?”妍妍和萱萱同时应和。“因为黑色和黑色混在一起,白色和白色混在一起,这样就看不见了啊!”洋洋今天格外积极主动,我摸了下她的头表示鼓励。

“黑猫和白猫成为好朋友,那他们是不是都不能去对方的家里了?”妍妍的话音刚落,萱萱就说:“他们换个地方住啊!你看最后一页有好多颜色的猫呀!他们都能看见对方了,终于可以在一起玩了。”

“黄老师,一直待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别人就会看不见,也会很无聊的。”眼看机会来了,我颇有所指地回应道:“那你们和自己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事情是好朋友不知道,但你又很想让她知道的?”“我有!”萱萱一下子就举手,“我每次吃完饭都会帮妍妍拿椅子,但妍妍却不知道,都没有跟我说谢谢,有时候她先吃完都不帮我拿,还有散步也去和别人牵手。”萱萱说着竟有些气鼓鼓的。

听到萱萱的倾诉后,妍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对不起,我下次会跟你说谢谢的。”萱萱挥挥手,说:“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嘛。”两个人对视笑了笑。

整本绘本共读下来,我没有去打断孩子们的表达,而是选择以倾听者的身份去与孩子们讨论。几个孩子都从中收获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的孩子知道了和朋友一起玩更有意思;有的孩子知道了就算是朋友,也不一定心意相通,要学会表达,更要学会看见;有的孩子从故事中发现了有趣的数学经验。“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孩子共读绘本,不必强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教师适当减少“说与教”,才能给孩子一个想说、敢说、主动说的语言环境。

我“看见”你了

距共读绘本《黑猫和白猫》已过去一周,萱萱和妍妍之间的相处也有了一些转变。妍妍在看到萱萱帮自己拿玩具或椅子后,会主动过去说声谢谢,有时也会与对方抱一抱。同时萱萱也很少说“我不跟你做好朋友”“我不想跟你玩了”之类的话了。散步排队时,妍妍和别的同伴牵手了,还会主动和萱萱解释:“这个小朋友说她想和我牵,我下次和你牵。”萱萱听完也是开心一笑,说声“没关系”就去找别人牵手了。目前看来,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加融洽了。

这天,在与妍妍妈妈交流孩子近期表现时,她告诉我:“孩子在家老是说和老师一起看书很开心。”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喜悦,这说明上次的师幼共读带给孩子们的体验是愉快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师幼共读,不必太在意孩子们有没有获得相关知识、经验、道理、技巧等,如果能提升孩子们积极的情绪情感,也是成功的。

共读,让师幼彼此“看见”

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读者带着幽默和想象去重新审度周围的世界。从这次师幼共读中得到启迪及积极情感的不只有孩子,作为引导者,我也受益匪浅。黑猫和白猫在发现进入对方房子后自己不能被看到,会主动去找一个可以互相看得见的地方。教师是否也有看不见孩子的时候?孩子是否也有无比渴望被老师看见的时候?作为教师,是否能够放下教育者的身份,蹲下来与幼儿平视,以同伴的身份去倾听孩子的想法、“看见”孩子的内心?

共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借助绘本,和孩子彼此看见、彼此倾听及回应的过程。

猜你喜欢

萱萱白猫师幼
师幼互动,缘何频频一线“遇冷”?
女巫和白猫
黑猫白猫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我家的多肉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脑筋急转弯
你的脸像水蜜桃
师幼互动那些事
黑熊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