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少儿节目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2022-05-30张文嘉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内容创新创造力

摘要:少儿节目是激发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渠道,然而这一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少儿节目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少儿节目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说教、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寓教于乐的良好作用。文章以英国著名电视少儿节目《艺术创想》为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为我国少儿节目激发儿童创造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艺术创想》;少儿节目;创造力;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03

少儿节目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过程,在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塑造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如今,儿童心智成熟越来越早,文化娛乐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儿童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广泛,但少儿节目的形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了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应对少儿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更高要求。

1 《艺术创想》简介

《艺术创想》(Art Attack)是英国CITV的一档针对4~16岁孩子的高人气艺术类儿童节目,共两季,也是CITV播放最久的儿童节目,1989年起由尼尔·布坎南主持,至2007年暂时结束。2011年,转至Disney Junior(迪士尼幼儿频道)继续放映[1]。后由迪士尼在中国唯一授权的儿童节目《小神龙俱乐部》引进中国。

节目通常分为DIY小剧场、户外大型创作、绘画小技巧、做手工和小观众作品展示等几个环节。每集没有固定的顺序,会相互穿插着进行。其遵循的原则是“艺术创作应该与娱乐并行”。

2 《艺术创想》激发儿童创造力的要素

2.1 栏目板块丰富

《艺术创想》包含DIY剧场、户外创作、绘画教学、观众作品展示等板块。首先,每个板块内容都非常丰富。例如,DIY剧场会通过DIY作品的适用场景引入,教授观众制作这些产品,衔接非常顺畅;户外创作则会以尼尔叔叔到户外某个场景引入,从当前户外已有的材料入手,通过尼尔叔叔的奇思妙想创作出一副大型户外艺术作品。其次,整档节目包含的板块非常丰富,每集节目包含了5~6个板块,且板块之间时长、内容不一,转换巧妙,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少儿也能产生新鲜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从而能有效引导少年儿童耐心地看完节目。

2.2 材料简单,易于取得

节目中的DIY环节所用的材料基本上只包括纸板、白胶、卫生纸、报纸等材料,这类材料都非常简单易取,观众只需要用很低的成本就能完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同时,户外创作环节也采用了就近取材的方式,用环境中已有的材料就能完成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虽然户外作品对儿童来说完成难度相对较高,但能对儿童的艺术创作产生启迪作用。由此可见,《艺术创想》整档节目中使用的都是简单易取的材料,降低了儿童的创作成本和创作难度,还能增强儿童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增强儿童完成艺术作品的成就感。

2.3 主持人的动手能力和感染力强

主持了《艺术创想》两季节目的尼尔·布坎南,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尼尔叔叔”,他曾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拥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在节目中,他的经典台词有“我们需要一些报纸,现在,再用白乳胶把他们固定住。看,就是这样!”“哦,当然你也可以这样。”“然后,你就会做成这样!”,寥寥几句话后,平平无奇的材料就会在他手中变成奇妙的手工艺品。尼尔叔叔使用的话语具有非常强的感染性和鼓励性,能够鼓舞儿童跟着他一起动手。为了节省时间,尼尔通常会将每个步骤的半成品提前准备好让观众预览。同时,每一集的DIY剧场里,他不会只做一件成品,而是会制作类似流程、不同造型的成品给观众提供选择与借鉴。这样能避免心智并不成熟的儿童产生思维定式,促使他们举一反三,养成发散思维,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DIY产品。此外,尼尔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也非常丰富,这使《艺术创想》这一节目更具感染力,更能吸引儿童观看。

2.4 节目具有沉浸感

《艺术创想》每期节目的每个板块都不是生硬地开始的,如第二季第一期节目中,DIY环节制作的作品为“宠物怪物”,节目就以藏在衣柜里吓唬人的小怪物开始(见图1),引入这期节目要制作的作品;户外艺术板块制作的是“活动的火柴人”,这是利用足球队的小朋友们身着不同颜色的队服,按照一定形状躺在草坪上完成的作品,那么这个板块就从小朋友们正在进行的足球比赛开始,尼尔作为裁判指导队员开展热身活动,越来越多的队员加入以后就完成了这幅大型户外艺术作品。有故事感的开头能够吸引观众,使观众产生沉浸感,并引导他们继续浏览接下来的节目内容。同时,选择生活中寻常的场景,如卧室、足球场等,更能让儿童感同身受。

3 我国少儿节目缺乏创造力的表现

3.1 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电视台大部分少儿频道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节目制作管理模式,节目创作者的专业素养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当前我国少儿节目内容老套,节目模式单一。同时,节目之间的抄袭模仿现象越来越严重。《巴啦啦小魔仙》大火以后,不同的少儿频道乃至新媒体少儿频道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小魔仙”节目。节目制作方一味跟风,什么题材火就做什么,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节目内容的创新,很容易使儿童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儿童对电视节目的兴趣。此外,很多少儿频道为了降低制作成本,会循环播放相同内容的节目,大部分地方电视台的现状就是如此。这会导致儿童对少儿节目产生厌倦,将注意力转向内容更加碎片化、更新换代更快的短视频平台。如今,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泥沙俱下,儿童又缺乏对内容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内容的影响,受到消极引导,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3.2 节目内容单一,缺乏创造力

在我国传统电视节目及视频网站儿童节目中,除动画片以外的原创节目,大部分都粗制滥造、内容简单,部分节目全程都在玩积木或捏橡皮泥,节目质量低下,整体内容单一。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儿童接受过多新鲜事物的当下,此类节目难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如《艺术创想》这类能调动儿童动手的积极性、节目形式生动有趣且栏目设置多样的节目在我国寥寥无几。节目内容缺乏创造力,不能达到发散思维、增强儿童创造力的作用,反而会使其对少儿节目失去兴趣,转而观看面向成人制作的内容,进而阻碍少儿节目市场的发展。

3.3 内容不符合儿童心理

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儿童的心智比以前更快地成熟,但我国部分少儿节目制作者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依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少儿节目制作模式,没有准确分析儿童的心理,导致部分少儿节目过于低龄化,儿童对此类节目缺乏兴趣。必须明确少儿频道制作出来的节目是给儿童和其家长看的,因此,节目制作应该符合这部分人群的审美和情趣,匹配他们的心理和需要[2]。

还有部分少儿节目内容存在过于成人化的问题,使儿童在本应充满童真的年纪接受了过多成人化的内容,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如前几年层出不穷的儿童选秀类节目,让儿童站在成人凝视下的舞台上表现自己,容易使其过早受到名利的浸染。成人化是当前少儿娱乐节目的通病,在选秀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儿童在舞台上展现成人化的才艺,在拉选票时就像成年人一样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儿童的成人化表现吸引了大量眼球,很多人乐此不疲地欣赏着,并以此为乐[3]。但这种过于成人化的现象偏离了儿童自然的成长轨迹,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3.4 商业植入情况严重

我国主流视频网站的儿童节目中有大量玩具测评类节目,且内容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商业软广。儿童对商业植入并无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节目误导,将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要求其购买节目宣传的各种玩具、服务等。少儿节目作为一档对儿童具有启蒙和教育意义的节目,正确引导儿童、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知识才是首要任务,商业效益只能是次要目的。但目前一些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儿童节目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一些节目组不加辨别、为了收入而在节目中大肆植入广告,向儿童推广玩具,但其实这些玩具的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轻则使家庭遭受财产损失,重则对儿童造成潜在的安全威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 《艺术创想》给我国少儿节目带来的启示

4.1 提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艺术创想》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的主持人——尼尔叔叔,这说明专业素养高的主持人能够使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对儿童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我国新媒体少儿节目主持人在这方面相对较弱,这是因为新媒体少儿节目的主持人筛选流程并不严格,很多都缺乏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并不达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新媒体少儿节目内容单一、平庸甚至不专业,不能对儿童产生启迪作用。虽然少儿节目传输的都是节目制作方的价值观,但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和表现力是最能直观传达给儿童的信息,是节目的代言人,因此加强对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培训刻不容缓,主持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吸引力和对儿童思维的塑造能力。

4.2 避免内容同质化,坚持“内容为王”

少儿节目作为对儿童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的节目,其制作不应以热度为目标,而应及时创新,创造真正被儿童青睐的优质内容。《艺术创想》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节目内容、板块设置放在当前少儿节目市场中也是非常特殊而优秀的。我国少儿节目制作者可以借鉴其节目结构,设置多个板块,并做好板块间的衔接,保证每个板块的内容都要做到高质量和创新,不能与以往的内容雷同。同时,可以在节目中融入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元素和各种互动挑战等形式,使节目更具有趣味性,也能陶冶儿童的情操,增强儿童的创造能力。除了内容外,优秀的节目包装也非常重要。《艺术创想》的片头、片尾以及每一个板块之间的过渡转场都非常精致且有新意,甚至还有石头人形象的旁白解说。由此可见,提高节目的片头、片尾、音效、字幕质量,不仅能更好地吸引儿童观看,也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审美水平。

4.3 根据国情,融入中国文化

借鉴国外的节目形式不能原样照搬,而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制作符合我国儿童观赏喜好和习惯的节目。《艺术创想》节目整体节奏较快,语言和内容充满英式风格。而对我国的少儿节目受众来说,节目节奏可以相对放慢,使节目形式和内容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观看习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同时,应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古文、神话故事、优秀历史人物等。随着网络用语的流行,现代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正逐渐下降,这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学习能力强的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不能摒弃我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必须正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儿童认识到汉语的魅力,从而增强儿童的表达能力。此外,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良好道德观念也能通过少儿节目的正确宣传,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儿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性。

4.4 完善管理体系,培养专业教育人才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而4~12岁是儿童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首先要大力培养少儿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且应把重点放到少儿心理教育上,从根本上了解儿童的喜好,制作出真正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内容。其次,国家应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節目制作方的积极性,大力扶持优质少儿节目的产出。最后,节目制作方应该完善少儿节目制作和监管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节目制作全流程的监管,关注儿童和家长对节目的评价,并将其作为节目质量好坏的评价依据。同时,可以在节目制作组内部建立奖惩机制,对造成不良影响或播出事故的节目工作人员进行处罚,给节目评价和内容质量优秀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奖金或升职方面的奖励,提高节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 结语

少儿节目并非只有娱乐作用,其对塑造少儿的价值观、增强少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少儿对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抉择。少儿时期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少儿节目要担负起引导儿童的重要责任,积极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传授科学知识,使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哈利.艺术创想(电视剧)[DB/OL].迪士尼维基,https://disney.fandom.com/wiki/Art_Attack_(TV_series),2022-07-10.

[2] 马亚丽.少儿节目主持中的儿童心理学应用[J].视听界,2022(1):114-116.

[3] 杨庆珍.少儿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4,6(19):34,29.

作者简介:张文嘉(1998—),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品牌数字化传播。

猜你喜欢

内容创新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智商、创造力与创新
基于职业能力框架重构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