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教育的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研究

2022-05-30彭英李妍皓翟其峰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农村教育特殊教育

彭英 李妍皓 翟其峰

摘要:美术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相比文化教育,美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更加易于感知,也更有利于丰富特殊儿童的情感世界,在笔触下增强其实践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慧教育有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新型农村特殊教育智慧生态。文章围绕基于智慧教育的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重构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课程模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资源,打造智慧教学、智慧实践、医教结合三位一体的美术教学课程模式,针对农村特教学生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对我国农村特殊教育智慧化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慧教育;特殊教育;美术教学;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03

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受到我国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大幅增加特殊教育投入,着力扩大特殊教育资源,使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接受公平教育。另外,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部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拉开了发展智慧教育2.0的序幕。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分支,特殊教育信息化专门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多元智能化教育。

对特殊儿童而言,美术教学不仅能优化其文化体验,还能在心理疗愈与技能训练方面提供帮助。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往往不在于增加特殊儿童的知识深度,而是更加注重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使其能够与自身的生理缺陷和解,更加自如地生活。因此,美术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培养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缓解其精神压力以及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有显著作用。作为一种艺术教育,美术教学有助于实现特殊教育的真正目的,帮助特殊儿童更加自然地融入社会生活,对传播美术文化、提升特殊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发挥着巨大作用。

1 特殊儿童美术教学现状

1.1 美术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应用广泛

生动性和形象性是美术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优势,而对特殊儿童而言,他们需要的正是通过与感官认知结合更加紧密的学习方式来认识世界。相比文化知识上的深度教学,提升特殊儿童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提升其个人价值,更为重要。因此,在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不可或缺。在实施教育改革前,美术教师通常采用“老师用黑板画,学生用铅笔学”的单一方法开展教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动画演示与现代化教具的引入,针对特殊儿童的美术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增强特殊儿童自信心方面有显著效果,由此,也进一步推广了美术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1.2 学生规模扩大,美术教学方式多样化

2014年以后,我国着力建立“无障碍生态”特殊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发展进入成熟期。202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 288所,特殊教育学生总数达到了91.98万人,特殊教育教学需求不断扩大[1]。

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殊儿童美术教学不断衍生出新的教学方式。在2014年之前,中国特殊教育的组织形态包括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属特教班三种,美术教学被局限在学校固定的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内。随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定制课程教学方式不断普及,送教上门制度逐步规范,覆盖学生数日益增加,由此,特殊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个性化定制学习课程,为美术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提供基础。美术教学方式主要呈现为学校课堂教学、定制美术课程教学与送教上门个性化教学三类,能够满足特殊儿童不同的美术教学需求。

2 传统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度有限

传统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采用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方式无差异的听讲模式。先由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技巧方法,通过粉笔和黑板演示,再由学生运用纸笔进行模仿实践。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新颖的多感官体验,很难全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作为一种艺术教学,听讲模式的美术教学容易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美术技巧仅停留在示例上,不利于自主发挥和创新。因此,特殊儿童对这种美术教学的接受程度有限,效果欠佳。

2.2 个性化程度低,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传统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往往受限于落后的教学设施,仅将美术学习停留在最简单的绘画技巧教学上,而特色美术课程,如陶艺、泥塑等,都难以在农村特殊学校开展。对特殊儿童群体而言,他们在生理或智力上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更需要接受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例如,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很难感知纸笔绘图的乐趣,针对这类学生的美术教学就应当采用陶艺等立体感知更强的课程。因此,传统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在个性化教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2.3 教学思路固化,忽略受教群体的特征

目前,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与普通学校开展的美术教学无异,这种教学方式仅围绕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展开。然而,对特殊儿童而言,他们接受教育的首要目的并不像普通儿童一样在于均衡全面发展,而是要接纳自己,寻找自身的亮点,从而获得自信,并自然地融入社会生活中。结合特殊儿童群体的特征,美术教育在安抚情绪、探究作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作用没有在特殊儿童美术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存在教学思路固化、忽略受教群体特征的问题。

3 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课程模式重构

作为弱势群体,农村特殊儿童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受到的关注较少,为他们设置的独立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是农村特殊儿童最好的选择,然而这类学校相对于普通学校,存在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不足,不能充分满足特殊儿童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美术作品生动性强、容易感知的特点充分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心理放松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双重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课程模式作出如下展望。

3.1 充分利用智慧资源,实现启发式美术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农村特殊教育学校的相关硬件、软件配备逐步完善,过去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开展美术教学的状况已然改变。如今,特殊教育的美术教师可以选择视频、动画、电子图片、立体展示等新型教学载体给农村特殊儿童带来更直观的美术体验,从而针对有不同生理缺陷的特殊儿童开展精准启发式教学[2]。

智能教育时代,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人体感知的延伸,使特殊教育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多种感知体验。对在智力、听力、语言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而言,将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制作成有趣的视频动画用于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其在短片中得到艺术启发和灵感;另一方面,视频动画具有电子属性,使教师能够在不同课程中重复播放同一片段,从而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进而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而对视力有障碍的学生,要实现其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就应当启用触觉。可充分应用3D打印技术等立体展示资源,将传统的美术绘画作品立体化,形成可以触摸的艺术,供这类学生能够学习美术。应用现代技术,实现美术教学资源的智慧化,对农村特殊儿童的艺术启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3.2 采用现代成像技术,实现立体式美术教学

智慧教育除了能够深入优化教育资源和丰富教学方式外,还能够丰富农村特殊儿童的学习实践,帮助其在绘画或手工制作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多样化的教学呈现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将沉浸式体验、全息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或教师展示的作品立体化,使特殊儿童对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感知更为精准、多样,由此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3]。

另外,在特殊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计算机对美术作品进行智能优化。特殊儿童在美术学习中的控笔能力往往较弱,这可能影响创作效果,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此时,如果将其手中的普通纸张和画笔换为智能显示器与智能画笔,运用计算机控制笔触、优化线条,减轻学生的创作压力,同时完成更加符合学生预期的作品,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满意度,对激励其日后自主学习和创作能起到重要作用。

3.3 依托计算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美术教学

新一代智能化教学包括机器、教师、学生三元主体,形成“教师—机器”“学生—机器”“教师—学生”的三维视角,不再遵循单一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特殊儿童美术教学课程模式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记录历史学习数据,包括学生偏好、学习成果、教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特点调整授课,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实现个性化教学。

从“教师—机器”的视角来看,美术教师可以借助云计算系统,对学生行为、学习偏好及历史成绩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每个学生的专属学习记录,分析其对绘画风格和技巧的偏好,针对性地提升其艺术修养和自信[4]。另外,基于云平臺的超级计算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得到充分应用,可将对学生画作的通识分析录入计算系统,得出学生在画作中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状态,能方便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服务[5]。

从“学生—机器”的视角来看,机器的非社交属性可以减轻特殊儿童沟通的心理负担,更容易获取学生的真实偏好,从而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达到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作用。

从“教师—学生”的视角来看,将人工智能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在语音识别、情感传感器、认知计算等技术的帮助下,特殊儿童和美术教师更容易相互理解,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接受水平。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罗恩菲德在“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观中对美术教育价值的阐述,即完善人格和提升创造力。

3.4 结合康复学科知识,实现疗愈式美术教学

通过对特殊学生进行行为数据评估发现,特殊学生的需求呈现“生理方面>生活方面>社会人际方面>学业方面”的顺序。例如,对一个存在多重障碍的学生而言,提升生活能力的个性化教育远比学业发展重要。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实施“医教结合”十分必要,即融合康复学科与智慧教育知识,充分调动医学与教育学两方资源,提升特殊学生的康复水平。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其教学不仅表现在教会学生美术技能以完成作品,还有探索特殊儿童不同方面的潜能。对特殊教育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艺术的力量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共鸣,缓解内心压力,在美术作品中感受自然的变化,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同时,美术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特殊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感知其内心的情感状态及真实诉求。因此,针对特殊儿童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美术作品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帮助心理医生对他们进行精准的心理治疗。

4 结语

当下,智慧教育的理论发展已经逐渐明朗,农村特殊教育智慧化也从蓝图变为现实,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方式和成果有望更上一层楼。此阶段,双千兆、云计算、虚拟成像等新技术为农村美术智慧教学注入了更大的技术力量,使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水平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实践跨越。特殊儿童美术教学应当秉承特殊教育以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改善特殊儿童心理状态、提升特殊儿童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构建农村特殊儿童美术教学课程新模式,将农村特殊教育与美术教育深度融合,使特殊儿童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曹建.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闻,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2022-03-01.

[2] 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130

[3] 黄荣怀,王运武,焦艳丽.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关于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的命题[J].中国电化教育,2021(7):22-29.

[4] 杨澜,曾海军,高步云.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学习环境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1):26-32.

[5] 邓柳,雷江华.人工智能应用于特殊教育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1(3):18-25.

作者简介:彭英(1972—),女,四川三台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李妍皓(1997—),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翟其峰(1970—),男,江苏淮安人,学士,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融合教育。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农村教育特殊教育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