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 彰显广东特色

2022-05-30张思宁冯志旭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广东试题考查

张思宁 冯志旭

2022年是广东省实施新高考模式后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今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后文简称为“广东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彰显了地理学科育人和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试题风格在延续了全国卷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紧扣高考评价体系及新课标要求,立足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考查。无论在试题结构还是在考查要求,试题都与去年保持平稳,并在情境创设、设问方式上,继承发展,试题整体稳中有新,充分体现出广东卷的风格和特色。

一、试卷总体分析

在试题结构上,广东卷与去年基本一致。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由16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2道选做题组成。但选择题题组构成有一个细节的变化值得注意,今年的广东卷选择题由7个题组变为8个题组。题组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考生阅读量以及考查知识点的增加,但题组内题量的减少也会降低考生因审题失误而出现的连续性失分。

在试题内容上,广东卷对自然地理模块和人文地理模块的考查比较均衡,知识点覆盖更加全面。从选择题的角度,试题包括4组自然方向和4组人文方向;从综合题的角度,必做题包括1组自然方向和1组人文方向。试题选择了地理学科研究前沿问题、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重大成就等素材,围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等必备知识,突显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在信息呈现上,广东卷突出图表阅读分析能力的考查。在今年的试题情境呈现方式中,纯文字呈现的方式占比较少,除第5-6题外,其余所有试题均采用“文字+图像”的组合。当中,图像信息的类型多样,包括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和统计图等,这些图像把具有时空信息和地域因素的地理要素表达出来,成为考查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有效载体。试题具体内容分析如表1所示。

二、试题突出特点

1. 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科教学的指挥棒,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今年广东卷的素材选用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家国大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如1-2题选择我国G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作为素材,展现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7-8题选用神舟13号飞船成功发射作为素材,表现了航天事业发展的新成就;11-12题选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作为素材,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异成果;18题针对岭南村庄用地变化的素材,反映出乡村脱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

2. 考查全面,突出主干。

今年广东卷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基础模块和海洋地理、环境保护两大选修模块,内容丰富且覆盖全面,分布均衡。知识点考查围绕着交通、城市、地表形态塑造、地球上的大气、地球运动、农业、工业、地球上的水等主干内容,搭配真实情境的创设,从区位条件、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产生影响及建议措施等角度进行设问,体现出试题的学科基础性。如1-2题通过交通流考查城市等级体系;3-4题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5-6题考查大气汞含量变化的原因;7-8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和正午太阳高度;9-10题考查气压带风带、洋流对超强气旋的影响;11-12题考查“稻-螺”生态循环农业的优势和过程;13-14题考查工业产业园的功能分区演化原因及影响;15-16题考查城市群发展模式以及影响因素;17题以纳木错为区域背景,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水系演化过程(河流袭夺)以及湖泊发展趋势;18题以岭南某村庄发展为主线,考查用地变化的原因、村民收入来源以及增收措施;19题以卡里马塔海峡为区域背景考查海水物理性质、流向及流速;20题考查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以及减排措施。与全国卷不同的是,2021年和2022年的广东卷都对地球运动板块的知识进行了考查,考频较高,并且考查的分值由去年的3分提高至6分,但考查的难度相对较低,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点。

3. 情境创设,贴近生活。

2022年广东卷延续去年广东卷以及全国卷的特点,重视考查载体的设计,巧妙创设试题情境,融合地理学科内容与核心素养。今年广东卷情境创设主要包括学习情境、学术情境和生活情境三种类别,其中既有帕隆藏布江河床纵剖面、南岭大气汞、北半球超强气旋、纳木错环境演变、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等学术情境,也有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快递碳减排、岭南Z村用地变化与村民增收等生活情境。由表2可知,今年广东卷在情境创设方面学术情境的采用比例明显下降,学术情境主要来源于《地理研究》《地理学报》《中国环境科学》《海洋学报》《测绘通报》《经济地理》《海洋科学进展》等重要学科刊物。生活情境的采用比例大幅提升,但多数生活情境也有学术研究支撑,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同时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而生活情境的区域背景也多选择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强试题素材与考生生活的关联,突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理念。

(注:学习情境是指在地理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生活情境是指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中遇到的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学术情境是指基于地理学术研究而创设的具有不良结构的问题。)

为增强创设情境的创新性和多样化,广东卷采用多种信息表达方式,包括文字和图像,要求考生加强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去年广东卷相较于全国卷已侧重图表信息表达,今年的广东卷图表数量更是进一步增加,由9幅增加至12幅,图像形式也更加多样,包含了示意图、剖面图、经纬图、统计圖、区域分布图、等高线地形图等,这可以说是广东卷的一大特色,但今年并未出现表格。

4. 重视思维,考查素养。

今年广东卷延续去年的风格,突出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的考查,体现出试题的综合性,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试题通过文字材料、经纬网图、区域分布图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但对比去年,有关区域认知的考查有所弱化,1-2题、7-8题、13-16题等题组均没有设置区域认知的考查。从表1中可以看出,今年广东卷通过不同尺度区域作为载体,从情境主题出发,多角度环环相扣的设问,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突出对考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要求。尤其是试题中对地理过程的考查,如第4题河床纵剖面的发育过程和17题(2)分水岭区域水系演化过程,考生要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建立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并规范表述,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综合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2023年备考建议

1. 紧跟高考改革,适应形势变化。

2023年是广东地理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高考,必然会带来更多未知的变化,给高三备考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旧教材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而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模块主题按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进行了重新构建,设置了2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择性必修模块。新教材中,第一册的主题由自然地理基础改为地理科学常识,新增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内容,而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选考内容融合到必修模块。由旧教材新高考到新教材新高考,这样的重大变化势必会带来高考试题的大变革,未来试题结构和考察方向变化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不断调整复习策略,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笔者认为,在高三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教材内容间的学科逻辑,同时要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的复习和拓展。

2. 系統全面复习,重点强调主干。

由于广东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全面,突出主干知识,笔者认为在整个高三复习当中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第一阶段的复习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轮复习,应该进行系统、全面、细致的复习,比如地球运动里的公转角速度、“3S”技术等全国卷低频考点同样要认真复习,进行一次详尽的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而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大专题+小专题”的复习模式,大专题主要是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强化和完善知识体系,小专题则是围绕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设置,如气候、地貌、洋流、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通过小切口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尤其是综合思维。通过第一二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且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和素养,第三阶段的复习则主要通过专题训练和模拟训练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创建情境课堂,联系生活地理。

高考的“无情境不成题”引导一线教师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遵循“无情境不教学”原则,在课堂中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思考,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培养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对于学术情境,教师应多浏览重要的学科刊物,关注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利用这些资料结合高中地理知识来进行情境创设,此过程要注意对复杂学术情境的再编辑,使其符合高三考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而对于生活情境,教师可利用身边的环境和乡土地理资源大胆进行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在生活中思考地理问题。一旦形成习惯,学生的地理思维将会有质的飞跃。

4. 重视图表教学,总结分析技能。

广东卷图像数量和类型的大幅增加,对学生的图像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及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多采用多样化的图像信息,注意知识点和图像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对不同类型地理图像的解读和图像信息的获取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各类图表如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和统计图等的分析技巧。学生只有掌握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图表所揭示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5. 突出学生主体,培养核心素养。

如今的新高考背景下,知识点只是考查的基础和载体,高考真正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在高效的高三备考课堂当中,教师所起的是引导和串联的作用,课堂中必须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可以实施探究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等,引导学生对真实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延伸,甚至让学生讲课或讲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锻炼,建立自己的地理逻辑,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只有在以学生主体的课堂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能力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6. 关注家国成就,了解情境来源。

由上文可知,高考地理命题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试题中展示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成就,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前沿技术、重要成就,并且把它融入到地理教学当中。学校备课组可以分配任务,运用集体的力量每天收集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新闻热点,整理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重要的相关热点还可以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了解情境来源,适应时事热点情境,入境思考,培养关键能力,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要发展战略,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广东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