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借疫情視政府財儲為人人要啃食的“唐僧肉”
2022-05-30關天月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直以為是幸運兒的澳門,今年6月18日起突然遭遇一波不會拐彎的變異新冠病毒。撲面而來的這波疫情由於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致使本澳事先預備好的傳統應對措施面臨壓力和挑戰。
此波疫情由於來得突然,傳播力強,覆蓋面廣,為了扼制病毒傳播,實現動態清零目標,特區政府不懼挑戰,團結全澳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在國內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通過積極研判並動態調整應對措施,先後啟動即時預防狀態、收緊通關措施、全社會相對靜止狀態及社會面清零鞏固期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在一個多月時間裡使全澳疫情形勢逐漸趨於好轉,即將見到曙光。
然而在阻止疫情傳播,推出嚴格通關政策及相對靜止生活狀態的同時,也給高度依賴外來遊客的本澳博彩旅遊經濟及社會民生帶來嚴重衝擊。面對城市的沉寂,眾多企業商戶的停擺,使得已受到兩年多疫情反覆侵擾,顯得十分脆弱的中小微企業雪上加霜,再次面臨生與死的考驗。社會失業人群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生活面臨困難,特區政府應勢決定啟動一組抗疫經濟援助措施,幫助受影響嚴重的企業及低收入群體度過難關。
但在7月21日,立法會大會透過視像會議方式,以緊急程序審議通過修改《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的過程中,部分立法會議員與政府官員間的質疑辯論爭議場面,令人唏噓不已。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引介法案時表示,本次修改預算追加使用的351億澳門元財政儲備特定用途包括:一、填補本年1至7月的博彩特別稅公共財政收入缺口145.6億澳門元;二、作為實施百億規模援助措施本年度涉及的減收公共財政收入及增加公共財政開支95.1億澳門元;三、因本輪疫情發展具不確定性,變化迅速,為作應對,為防疫抗疫及援助所需開支再登錄100億澳門元開支預算;四、餘款為公共部門及機構為確保各項防疫抗疫工作財政給付追加的開支預算。
另一方面,本法案亦建議在原有的本年度稅務優惠基礎上,加推退還工業、商業或寫字樓用途的不動產房屋稅稅款;豁免在酒店及同類場所等與旅遊服務行業相關場所消費的旅遊稅;退還多類機動車輛2022年度的車輛使用牌照稅等多項特別稅務優惠措施。
李偉農具體介紹新一輪《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的主要內容:向於2020及2021年度職業稅收益合計金額不超過60萬澳門元的職業稅第一組納稅人中的特區居民,發放每人1.5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向2021年度申報非盈利或盈利不超過24萬澳門元的職業稅第二組納稅人中的特區居民,按其申報的2019至2021年度平均營業成本的10%計算,發放每人最少1.5萬澳門元及最多30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另外,亦向於2021年持有有效證照及從業的6類自由職業者中的特區居民,包括的士駕駛員、三輪車伕、小販及攤販、導遊、水上的士駕駛員及漁民,發放每人1萬元的援助款項;向2021年度申報非盈利或盈利不超過60萬澳門元的所得補充稅納稅人,按其申報的2019至2021年度平均營業成本的10%計算,發放每人最少3萬澳門元及最多50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新一輪《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涉及的開支預算為85.6億澳門元。
值得關注的是,立法會在投票通過以緊急程序處理有關法案後。在隨後的一般性討論法案時,先後有多位議員發言,他們集中關注僱員援助計劃對象兩年收入48萬元放寬至60萬後,仍有不少僱員未能受惠,促請政府再放寬有關收入上限。其中有議員指2020年疫情剛開始的第一次百億經援措施,月薪6萬的僱員符合資格,但現在疫情最艱辛時期卻兩年60萬收入才合資格,其實即使月薪6萬的僱員都能受惠,開支只是增加4億多元,斥責政府是次措施令社會愈來愈分化,質問政府為何不以更簡單方法應急,能令更多僱員受惠?有議員批評有關措施不合社情民意,均要求政府將措施放寬至惠及所有僱員,甚至向全民再發1次現金分享或電子消費。
針對部分議員的激烈質疑,李偉農回應表示,近年政府的財政預算開支大部分來自儲備,今輪疫情已經加碼動用200億作對抗疫情的預算,他形容“疫情唔會係最後1次,我哋要有咁嘅打算,所以大家要諗下,我哋重有幾多個200億要用?”他指今年失業率上升主要由於受貴賓廳退場影響的人士,故是次僱員援助計劃訂定的收入條件,已覆蓋大部分包括荷官在內的僱員,政府亦需預留公帑,在疫情清零後保障支持市場復甦。
李偉農直言“個個都一樣公平,亦可能產生不公平,因為低收入嘅朋友亦都會跟高收入攀比!”
財政局局長容光亮補充指,經是次預算修改後,本澳財政儲備餘下5573億元,為確保公帑使用,政府無意再次放寬僱員援助計劃收入上限。他解釋不包括援助收入超過60萬元僱員,主要是考慮這些人抵禦經濟逆境較一般低收入僱員強,未受惠人士可以透過現金分享、職業稅退稅和電子消費計劃等普惠措施得到支援。
至於多位議員集中追問普惠措施的詳情,李偉農稱,“第二個一百億”是預留給“後清零”時期對市場復甦及發展的支持,以保障有工開,有生意做,才能保障經濟。他重申抗疫3年以來,加上是次修改預算案,政府已動用的財政儲備達到1678億元,公帑不會用不完,要用好這筆錢,而不是“分咗筆錢”。
李偉農稱,法案若通過,“第一個百億元”的經援有條件在8月上旬陸續開展,對於“第二個百億元”的用法,聽到社會不同意見,政府整合意見後,從而釐定大家可接受的標準及規範性文件,加以落實。經近4小時討論,法案以29票贊成、2票反對、1票棄權,獲立法會一般性通過。
透過以上法案的審議過程,筆者有一個切身的感受,那就是特區政府前20年積累下來的財政盈餘儲備款,到底應該屬個什麼性質的款項,它是不是應該如同“唐僧肉”般見者有份,人人都瞪著大眼睛要看得見摸得著地啃食到自己嘴裡,且多多益善,借此以實現自己“長生不老”的夢想!
是,人是現實的、自私的甚至可能是貪婪的,但還是應該有底線,即便是自己在疫情期間依然穩定月入3萬、4萬、5萬,遠遠超過本澳人均月收入近2萬元的平均門檻線,現實生活中也很難有機會聽到這些人說自己不差錢。但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常常喜歡標榜著為社會弱勢群體、困難群體發聲,為普通市民代言,但他們有沒有真正地、發自內心地體驗過、考慮到那些失業人群、低收入群體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物價上漲、開支增加、償債能力不濟的實際窘境,而這些人才是疫情等特殊時期本澳社會中真正需要被關注和“雪中送炭”之人,是需要幫扶救助之群體。而那些借著疫情等特殊時期要求政府“開倉放糧”救助這部分困難群體的同時,自己也想混進隊伍中去借機獲取一份救濟的有錢人們,臉不紅嗎?你們有沒有知足感和羞恥心!難道你們不知道吃撐的滋味也有不好受的時候嗎!
(澳門/關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