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基固本”与“个性发展”维度下课后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2022-05-30张华峰杨秀荣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课程体系

张华峰 杨秀荣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立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从“强基固本”和“个性发展”两个维度出发,深入开展课后服务的实践与研究,构建“基础性+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设置“作业指导+社团活动”的班型结构,创新“菜单式+走班式”的服务形式,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富有特色的课后服务,将学生、家长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书法特色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这是党中央站在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大连市甘井子区兰亭小学(以下简称学校)立足校情、研究学情,切实把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承载项目,从“强基固本”和“个性发展”两个维度出发,坚持以服务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落脚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立足需求,定向规划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提高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开展调研分析工作,明确工作方向和基本原则,稳妥组织实施课后服务工作。

(一)找准“着眼点”

为了充分了解、把握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学校从“四个着眼点”入手,开展课后服务需求调研工作。结合调研情况,从实际出发,精准定位课后服务的各项工作要求。

1.着眼于学生需求

学校利用微信小程序,面向全体学生及其家长开展关于课后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了解、统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服务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着眼于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从教师的专业兴趣、研究优势、时间规划等方面开展情况摸底,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课后服务课程更好地开展。

3.着眼于场所管理

学校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学习场所进行功能最大化、最优化的分析和改造,做好课后服务场地保障。

4.着眼于社会资源利用

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担任课后服务授课教师,拓宽课后服务渠道;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引导家长及时向学校反馈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提高课后服务工作质量。

(二)立好“方向标”

因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生源中有近80%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面对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殷切希望以及自身家庭辅导的力不从心,学校秉承“博雅教育,为每一名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坚守“立足需求、激发兴趣、发展特长”的原则,确定了“使课后服务成为落实‘双减、提升育人功能重要渠道”的工作方向。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双减”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后服务工作小组,制订了“兰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课后服务相关制度,使课后服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障了课后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立足“五育”,构建课程

优质的课程资源是课后服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推动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持续动力。为了切实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提升课后服务管理”专项会议,从学校实际、家长需求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整体规划。教师服务团队多次组织专题教研,精心谋划,构建富有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框架,使学校的课后服务成为一项暖心工程。

(一)课程设置原则

一是作业优先原则,学校保证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优先完成作业,再去参加其他活动;二是兴趣为本原则,学校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课后服务课程,体现“一生一课表”;三是自愿选择原则,学生是否参加、什么时间参加、参加什么活动完全由自己做主。

(二)课程总体模式

依据课程确立原则,学校确定了“作业指导答疑+兴趣特长培养”的课程总体模式,即将学生作业指导列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开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作业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对于学有余力、有特长需求的学生,引导其拓展能力训练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课程,并且在参加活动时可打破年级界限,实现“走班式”参与。

(三)课程设置框架

学校在建立课程总体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五育”课程模块和“1+X”服务模式。“五育”课程模块:一是以启迪智慧为主的“益智”模块;二是以强健体魄为主的“健体”模块;三是以陶冶情操为主的“艺术”模块;四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科创”模块;五是“人文素养”模块,主要是将课程中挖掘出来的人文精神、品德修养等内容融入上述四大模块之中。“1+X”模式,“1”是指围绕夯实学生学业基础而进行的学科类作业指导;“X”是指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的多项能力训练。

三、立足特色,完善体系

学校具有20多年的书法教育特色,完善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和翰墨飘香的书法文化氛围为创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立足特色,多次组织课后服务教师团队研发课程。

(一)益智——启迪智慧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善于观察、爱思考、能发现问题,学校开设了围棋、象棋课后服务社团。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学习围棋和象棋,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磨炼学生的毅力,使其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教师不但教技能,也向学生讲述人生道理,如“棋需要一步一步下,人生需要一步一步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二)健体——强健体魄

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开设了足球、体适能、健美操等课后健体课程。足球课,学生在场地上驰骋奔跑,挥洒汗水,释放激情;体适能课,学生或跑或跳或投或爬或伸或拉,既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意志;健美操课,学生把音乐与动作完美结合,达到运动效果的同时又改善了形体。这些课程促进了学生的生长发育,也让学生心灵得到调节和放松,使学生以阳光的心态迎接学习和生活。

(三)艺术——陶冶情操

艺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开启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重任。为了多元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开设了书法、乐器、合唱、舞蹈、美术、演讲与口才、诵读等课程,为持续践行“以特色引领,促内涵发展”的教育目标注入底蕴。

课后服务中的书法社团由学校优秀的写字教师、市区骨干名师领衔对学生进行写字培训,学生的参与热情浓厚。培训中,教师引领学生在一笔一画中掌握书写的技能技巧,在一撇一捺中积淀汉字文化的精髓。学校书法社团是最吸引学生的社团之一,参加的学生数量最多,一个个“小书法家”挥毫泼墨,正草隶篆,信手拈来,可见学生对书法课程的喜爱。

课后服务中,走进艺术社团,远远就能听见合唱室的“百灵鸟们”婉转优美的歌声;舞蹈班,学生翩翩起舞,轻盈曼妙的身姿宛如蝴蝶;乐器社团,一个个音符在学生手指下跳动,学生用娴熟的技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美术社团,学生有模有样地拿着水粉笔描绘一个个属于他们的童真世界。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将艺术元素与语言表演相结合,开设了演讲与口才社团、诵读社团,演讲与口才社团融入说唱元素,诵读社团融入舞蹈元素。在语言训练中,学生既锻炼了缜密的逻辑、灵活的思维、明晰的表达,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这些社团的学生,平日里脸上总是洋溢着别样的风采,学校活动中他们也是积极、踊跃参与。

课后服务中艺术社团的开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又为学生塑造完善人格打下了堅实基础。

(四)科创——动手实践

科创社团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魔方、3D打印、热转印等科创社团。魔方课中,学生从两阶魔方学到七阶魔方,从常规魔方学到异形魔方,一个个杂乱无章、色块混乱的魔方难题被学生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学生在玩中锻炼了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提高了记忆力、观察力、空间思维能力等。3D打印社团和热转印社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尤其是对工程和设计创意的兴趣。当学生看到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成功地打印出一件件作品,运用热转印技术可以把书法、美术等作品印在钥匙挂件、小镜子、摆件等工艺品上,他们既兴奋又自豪,对艺术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对科技知识有了更深的追求愿望。

四、立足服务,聚力提质

学校以“提质增效”作为课后服务的目标,不断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充分协调家庭、社会各方介入管理与监督,形成三方合力,共同把课后服务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行动中,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学生综合素养和家长幸福感、获得感同步提升。

(一)精细化管理让家长更放心

学校严格按照各级文件要求规范课后服务操作流程,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保证课后服务各项工作精准规范。学校努力做好课后服务的“三个一”,即每天一巡视,值班领导每天带队巡视,对班级和社团服务人员的出勤到岗、服务质量、班级管理、清校净校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指导,实施整改;每周一评价,教师在周工作会上进行总结评价;每月一总结,学校负责人定期总结课后服务工作并提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要求,针对课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细化措施、完善流程,推动课后服务工作不变相、不走形,规范有序。

(二)常态化培训让学生更安心

学校把课后服务工作融入校本研修培训中,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与责任心,使教师“教有其法、爱有其道”,使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真正有所收获。一是严格教师管理,按照“谁的课堂谁管理,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教学管理与安全管理责任;二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他们在作业辅导、答疑经验等方面研讨交流,取长补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三)过程化评价让服务更贴心

课程评价是课后服务创新的不竭动力。学校抓好过程性管理,每周开展过程性评价考核;每学期组织一次围绕课后服务情况的问卷调查,汇总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措施,以调整下一步工作;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每学期课后服务开课前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社会各方了解课后服务工作情况,从而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

五、立足发展,助力“双减”

课后服务是动态发展的。学校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出台后,学校在传承原有课程优势的基础上,深化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放入课后服务课程中。学校筹建“开心农场”,开发“口粮地”“蔬菜区”“种植园”等劳动实践基地;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开设面艺、厨艺、陶艺、茶艺、木工、布艺、服装、农业劳动等实践课程,将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丰富优质的特色课程,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充分体现和践行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立足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服务成果得到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各级成果奖和荣誉称号20余项,如荣获“中国最佳楹联教育基地”“中国书法教育示范化学校”“辽宁省文联书法基地”“大连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学校”“大连市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大连市甘井子区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海内外书法名家、省内外教育专家先后6000余人次莅临学校参观和学习。

兰馨润墨书人生底色,亭影毓贤滋桃李芬芳。学校将潜心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做好这项社会关切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忠英.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辽宁教育,2021,(02).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课程体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