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问藏在古诗里

2022-05-30一考生

课外语文·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芳菲尽唐诗三百蹴鞠

一考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中国古典诗歌,许多人都情有独钟。不过,有些人读古诗,仅满足于了解大意,能背诵就行。其实,古诗也是一本百科全书,你如果能钻进去,就会发现,里面藏着许多学问。

白居易有一首诗,叫《问刘十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绿蚁”可不是什么绿色的蚂蚁,而是指酒。诗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摆好新酿的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等待客人共叙衷肠……这个意思大家都知道。可是,那时的人们为什么把酒称为“绿蚁”呢?原来,受当时酿酒工艺的限制,新酿的米酒上,总是泛着绿色的残渣、泡沫,形状细如蚁,故称“绿蚁”。这就是学问。如果你感兴趣,顺着“绿蚁”去研究一番,很容易能得到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路线图,你对酿酒知识的了解就会比别人多得多,你在这方面的学问就会胜人一筹。

白居易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叫《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佩。然而,你可知道,这四句古诗还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那就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这也是学问呀。说到物候,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为什么都四月芳菲尽了,山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呢?同样与物候有关,因为山越高,温度越低,花当然开得迟呢。所以说海拔的高低对物候是有影响的。如果再探索一下,你还能从古诗中找到影响物候现象的其他原因,你的学问会更进一层。

我曾经读过一组描写古人进行运动的诗歌,如三国时曹植写道:“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这里的“击鞠”即古代的馬球。明人钱福写道:“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这里的“蹴鞠”其实就是今天的足球。大诗人杨万里写道:“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角抵”是什么?摔跤。宋代大理学家程颢写道:“大凡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官名……” 这里的“博弈”显然就是象棋比赛了。你看看,诗人的作品中,竟然藏着一部中国古代体育史呀!

看来,我们读古诗,绝不能浮光掠影,而应努力去发现它背后藏着的学问。日积月累,你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其实,何止古诗,书画、音乐、建筑、陶瓷,等等,它们都藏着学问呢,只等你去发现!谁能有一双探寻学问的慧眼,学问就会青睐谁!

【简评】

一、引用精彩。本文通过大量引用,边叙边议,讲述了古诗中的酿酒、物候、体育等知识,很好地诠释了“学问藏在古诗里”这一话题。特别是有关古人运动的诗句,折射出作者深厚的阅读积累,彰显出了自己的个性风格。

二、结构紧凑。文章通过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开篇,直接切入主题,引出下文;然后通过引用让读者领略古诗中的丰富学问;最后进行总结,并由点带面,升华主旨。全文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三、立意深刻。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告诉人们古诗之中藏有学问,还通过议论,指出一切事物皆学问,并发出“谁能有一双探寻学问的慧眼,学问就会青睐谁”的感叹,深刻的立意,令人启迪多多!

猜你喜欢

芳菲尽唐诗三百蹴鞠
蹴鞠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四月节令百草之萱草 谁言四月芳菲尽 萱草葵花觉昨非
大林寺桃花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文武双全
音乐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