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雕收藏:方寸之间彰显格局

2022-05-30龚方件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8期
关键词:核雕橄榄雕刻

龚方件

雕刻精湛、细致和题材新颖的作品往往在市场上能够获得买家青睐。

核雕是民间的微型雕刻工艺,即将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过五旬的藏友兼雕刻爱好者王晔10年前就和核雕结缘,从小喜欢雕刻和美术的他,同时还是黑龙江一家紫砂艺术制作推广工作室的紫砂工艺师。“当时与一位核桃玩家的结识,让我萌生了进行核雕的念头。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核雕都是半机械半手工的,而我希望用全手工核雕描绘家乡的人和景。”

核桃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变化无常,因而核桃雕刻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冷门。与绘画、木雕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不同,核桃雕刻是一种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纹路进行具象化雕塑的艺术,讲究“毫厘之间,集大千世界之妙”。10年的时间,王晔先后创作出以老子、孔子、达摩、钟馗、十八罗汉、吕布、貂蝉等古典人物为内容的众多核雕作品,他还摸索着自己制作、磨制了一些特殊的雕刻工具。

随着技巧的提高,王晔对于核雕收藏也越来越有研究。他介绍,古代人将新鲜的橄榄、核桃、杏子、桃子等吃剩下而抛弃的内核或外壳加以利用,经过精雕细刻之后,即赋予了其艺术生命力。据目前留存的古籍记载,早在宋代中期就有关于核雕的文字记录,到了明代核雕艺术已极为昌盛,不仅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还影响到皇宫,并成为达官贵人的把玩珍藏之品。

明清時期我国的核雕技术日渐成熟,其中江苏苏州、江苏扬州、山东潍坊、河北石家庄以及浙江、辽宁等地的核雕较为有名气。《清秘藏》中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匠人,“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代王叔远的桃核核雕,邢献之的核桃核雕,与夏白眼的橄榄核核雕一起,当时被称为核雕三绝。

专家评述,明清时期的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在装饰制作方面富于创造,小巧玲珑中颇见功力。但是,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明代以后到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颇有特色的品种,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就题材而言,在明代核雕主要以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为主,作为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坠物的核雕,其装饰功效可见一斑。清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中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和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就风格流派而言,我国核雕主要分为南北两个流派,北派(俗称北工)以河北廊坊为代表,主要以雕钻为工具进行雕刻,其手法粗犷、产量较高,内容主要为核雕传统题材,因市场价格较为低廉,所以收藏价值不高。而南派(俗称南工、苏工)以苏州为代表,均用手工雕刻,未经抛光的作品可清晰辨出雕刻刀痕,功法不仅细腻,而且题材也屡有创新。

近年来,因橄榄核市场走热,收藏者的审美意识升华,他们更加注重精雕细刻的作品,由此,“北工”作品受冷落也在情理之中。目前,收藏者均会挑选“南工”作品乃至精品收藏,由于橄榄核材质的价格并不贵,所以橄榄核核雕价值就主要体现在雕工上,而雕刻精湛、细致和题材新颖的作品往往在市场上能够获得买家较高的出价。如今市场上有用机器雕刻出来的核雕产品,这类产品价格会低于手工雕刻。机器雕刻程序目前还不完善,雕出的产品不够精细,也没有立体感,而且千篇一律,很容易识别出来,所以大可不用担心因识别不出而花手工雕刻的钱买到机器雕刻的产品。

近年来,核雕颇受普通百姓的喜欢。人们往往将之作为饰品佩戴,并认为其除了装饰美化功能外,还具有“辟邪”的功能。在收藏品市场,许多人会在手腕或颈上佩戴核雕手链或项链。如此古朴风格的饰物在当今收藏界流行,似乎有些“反叛”的情调,但这种返璞归真的饰品其实自有情趣。在古玩圈里,无论经营者还是藏家,如果少了一件核雕饰品,仿佛就变得落伍了些。这也是为什么本来并不起眼的核雕自2010年末开始在收藏品市场逐步走热、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

现代人喜欢把玩揉手核桃,他们选择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在其上面雕刻图文,玩弄于手掌之间,发出“嗑嗑”声响,既活动了手指关节又有自创的音乐可听,两全其美。据有关记载,故宫博物院也收藏10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有天生连理并蒂,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的锦盒装盛。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存有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

市场上的核雕多种多样,我们在选择核雕作品时,应该先看这个作品的寓意是否美好、新颖丰富。作品本身包含了作者的创新力,一件题材新颖、寓意丰满的艺术品,其价值可想而知。再者看刀工,一件核雕优质品,在刀法上应是线条清晰流畅,刀法自然、明朗,精细入微,而次品的刀法往往模糊不清。在整体比例方面,优秀作品的比例关系一定是符合审美,看起来舒服美观,特别是人物作品,头部、身体部位、手足的比例关系科学、准确。最后,应该注意收藏出自名家的作品。名家作品的艺术价值高是肯定的,但名家的核雕也绝非全部都是精品,这就要了解名家擅长雕刻的题材和雕刻水平,选择其最拿手的作品。

王晔介绍,选择满意且品相好的核雕是一门学问,而保存核雕也是一门学问。开裂是核雕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冬天和夏天,冬天核内的温度与核外的湿度差使得核雕容易开裂。冬天屋内或车内有暖空调,空气就会变得很干燥,橄榄核长时间放置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开裂。冬季也不可将核雕放于内衣口袋内,冬天人们穿的衣物比较多,人体体温对核雕相当于起了一个“烘烤”作用,而内衣口袋非常干燥,这就很容易导致核雕开裂。

风吹、遇水也不利于核雕收藏,北方天气相较于南方更干燥,空气湿度低,所以在北方短时间的风吹都可能导致核雕开裂。核雕遇水也很容易开裂,当核雕作品掉进水里或用水清洁,水分会进入核雕内部的空囊,核雕表面的水分蒸发得快,内部以及空囊内的水分蒸发得慢,这就会出现内部向外部膨胀以致开裂,因此切忌核雕遇水和风吹。

核雕最宜放于封口袋或配套的锦盒内,再放置于抽屉、大盒子内,这样冬季冷热交替,夏季太阳光的直射,都不会对核雕产生伤害,两层以上保护层已经足够核雕免受侵害。核雕放于封口袋内,不要把封口扎得过于紧密,留一些缝隙,让空气内外均衡。核雕存放温度最适宜的为20摄氏度至27摄氏度。核雕本身就是油性,但随着时间推移,油性会渐渐消散,因此必须涂抹油在核雕上,油的含量多了就会变得润泽。油的种类可选性也很大,比如橄榄油、花生油、色拉油、大豆油等,在涂抹时应注意厚薄均匀。

近10年来,收藏品市场上的核雕价格出现攀升现象,与2010年相比,一些佳品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个别的品种则有百倍的涨幅,令一些眼光独到的前期投资者获益匪浅。目前一件较为平常的罗汉手链在收藏品市场的价格就要500~1000元,而精品叫价数千元乃至上万元也很正常。如果与10年前相比,目前核雕价格的升值幅度至少在5倍之上,精品级品种的升值幅度基本上都在10倍以上。核雕价格的稳步上扬,进一步提升了其收藏热度,有兴趣的藏友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编辑 周静)

猜你喜欢

核雕橄榄雕刻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盈寸之间 浮圆镂空
——大钊核雕作品欣赏
橄榄林中的乡村酒店
On art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冬清肺火用橄榄
橄榄情
核雕:天地之宽,显于方寸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