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方法探究

2022-05-30王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节奏感培养方法小学音乐

王艳

摘  要:课程改革对当前小学音乐课程基础人才素质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注重对学生音乐素质的综合培养与完善,引导与发展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与美妙,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锻炼出良好的节奏感。单向的音乐知识点讲解与传授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交流,通过节奏感教学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方法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遵循音乐教材,并参考每节课的教案内容带领学生演唱重点音乐歌曲。学生在此过程中虽然能够提升歌唱能力,锻炼歌唱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素养得到了有效发展。音乐教学内容由音色、和声、节奏、旋律等众多元素组成,而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其中,节奏是音乐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出发,充分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悟能力,以发展、完善其音乐素养。

一、以语言节奏培养音乐节奏感

语言是学生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常用媒介。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合理把控语言节奏来表明自身的含义和观点。音乐语言是生活语言的一种艺术化形式。通过音乐,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多样的情绪、态度和心情,进而品味音乐的魅力。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應当从积极培养学生语言节奏感的角度出发,充分锻炼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领悟能力。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行为通常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有些人通常以3 ~ 5个字为一句进行语言内容的表达,而有些人往往以十几个字为一句批量表达语言内容。不同的语言模式决定了语言节奏感以多元化方式存在。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细心观察学生的交流行为及方式,并积极引导学生相互观察与记录,充分感受各自的语言节奏方式,使其对节奏感有一定的感知与学习能力,从而在音乐节奏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基础。在学生感悟理解到生活语言节奏的魅力后,他们在梳理音乐节奏的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音乐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类型,其也具有相应的节奏及律动内容,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列举的方法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歌曲,并引导学生进行哼唱练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歌词阅读练习,使其在一遍又一遍反复朗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歌词的节奏,培养其对音乐内容节奏的掌握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启发学生对于音乐曲目节奏学习的兴趣,使其通过快读、慢读、连读等方式进行歌词朗读,在游戏化的朗读过程中领略音乐内容节奏的变换。随后,由朗读向哼唱的过程演变,引导学生融入音乐曲目的节奏氛围中,使学生能够将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充分联系起来,提高其自身的音乐节奏感。

二、音乐课堂融合现实生活培养音乐节奏感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其表现形式与层次又高于生活内容。音乐本身是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常见的、可听的、可感知的艺术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课堂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其具备感知大自然声音节奏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自然律动和节奏美感。教师可以通过走出课堂进行声音节奏感知的教学辅助策略,深化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的切身体验与情感表达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其音乐素养。

另外,教师也可以合理借助教学工具使音乐课堂与现实生活自然融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使学生在课堂中倾听并挖掘多元化声音律动的节奏变化规律,以此来培养其节奏感的探究与分析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火车的鸣笛声、雷电的轰隆声、早晨的鸟鸣声和傍晚丛林间的虫鸣声等,利用丰富的视听资源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习与探究音乐节奏的兴趣。同时,在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教导他们这些声音的变化形式就是音乐节奏的变化内容,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具有更加深入的感知。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音乐节奏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音乐课堂中。例如,让学生模仿不同音乐主题场景中声音的节奏变化,通过节奏组合的形式促进音乐节奏的升华与转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掌控能力。

三、引入肢体动作节奏培养音乐节奏感

肢体动作节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掌握具体音乐曲目的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入肢体动作,使学生通过肢体行为进一步了解音乐节奏的魅力,从而将教材中音乐的节奏内化到学生自身肢体节奏的氛围中,实现节奏感的有效培养。基本的肢体动作节奏体系包括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内容,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些动作的组合与变换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音乐反应能力及节奏转换敏捷度,使学生的音乐听力能力和感知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对于不同节拍特征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肢体变化的过程中明白节拍是如何变换的,进一步理解节奏变化的意义。又如,相应的肢体动作可以反应音乐节奏的强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其听到强节拍时跺脚,而听到弱节拍时击掌,听到休止符时握拳。多样化的肢体动作更加有助于引导学生对节拍变化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能够进一步带领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音乐内容学习,使其对节奏感的认知学习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

音乐节奏能够传达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过程出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每首曲目的旋律律动节奏。教师应当树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意识,并将节奏感培养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型课堂中充分提升音乐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其音乐素养能够得到根本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影.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 黄河之声,2020(12).

[2]马中亚.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J]. 读写算,2020(25).

猜你喜欢

节奏感培养方法小学音乐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