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的创新建构

2022-05-30戴轩辕苗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建构目标

戴轩辕 苗飞

摘要 音乐教学必然要成为审美教学。既明确又模糊的审美概念认知,不适应音乐审美教学目标导向要求。为推进小学音乐审美教学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确认识审美内涵,深入发掘课程审美内容,创新建构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必须全面落实新課标审美精神,坚持审美素质整体培养价值观,围绕主体审美素质个性化发展,形成多维度、多层级、多序列的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生态结构:音乐知技审美、音乐情感审美、音乐行为审美、音乐个性审美。

关  键  词 小学音乐 审美素质 教学目标 价值体系 审美感知

引用格式 戴轩辕,苗飞.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的创新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23):49-52.

“音乐艺术唯一的、永不磨灭的东西是音乐的美”[1],音乐教学必然要成为审美教学。“审美”是一个热词,在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其概念的定义存有学科差异和时代变化,没有“确定的、终极性的、一以贯之的界定”,因此“总是表现出较强的普适性和宽泛性”[2]。既明确又模糊的审美概念认知,一方面适应音乐表现世象、抒发情意的抽象规律,另一方面又不适应音乐审美教学目标的导向要求。因为存在这个适应性矛盾,一些教师对于音乐审美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审美教学或隔离知识和技能教学,或等同情感熏陶和体验,或疏远意志行为和人格品质培养,盲目追随,流于形式。为改变审美目标不清晰的状况,推进小学音乐审美教学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确认识音乐审美的内涵,深入发掘课程审美的内容,创新建构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

一、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建构的依据

教学目标乃教学活动之“魂”,孕育教学育人的生命力。科学建构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将审美提至教学目标的高度发挥音乐的育人效能,旨在践行美育方针,深入推进审美过程,让音乐教学迈向审美自觉,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音乐审美素质健全发展。在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变革中,音乐审美含义增新了,审美育人价值增大了,自然要托举审美教学目标,使之成为引领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思想和行为航标。关键要破除审美教学独立存在的思维定势,树立音乐审美教学目标整体观:音乐的本质就是美,一切构成因素都融入美的“光谱”,音乐教学不存在与审美隔离的其他义项,知技、情感、意行、思想、品格、道德、人文精神等素质培养都应融入审美教学,视为审美教学的目标生态。审美教学目标指明审美素质培养的指标和规格,决定着音乐审美教学的内容整合、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质量评价。不管是课前预设,还是课堂调适、生成,其价值取向和培养要求都应明确清晰、具体可行。建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课程标准”审美精神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突出“坚持以美育人”理念,从审美的丰富、复杂的内涵体系中,将“审美感知”列为核心素养第一要素,阐明它“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也指明了它“是艺术学习的基础”。审美感知在艺术核心素养内涵中,对于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奠基意义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教学评价等价值体系中。审美感知的价值方向明确了小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发展的能力基点和艺术审美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能从根本上消除教学实践中的审美认识模糊和行为错乱现象。要明确认识课程目标的审美感知导向意义,它规定了艺术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总目标”举纲和“学段目标”张目,具体表明审美感知教学内容及规格,如“总目标”要求“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游唱·音乐”规定“能积极参与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积累实践经验”,这是音乐审美感知教学内容和规格要求。明晰的课程目标为课程内容整合及学业质量、教学评价等指明了审美感知的价值方向,从而让艺术审美教学落地生根。在艺术综合的课程环境中,“以艺术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内容的全面实施必然达成统一教材(课程)与校本教材(课程)一体建构,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审美育人的全覆盖,让艺术审美教学开花结果,形成以美育人的新活力、新面貌。值得强调的是,课程目标在倡扬审美感知教学价值的同时,将艺术素质培养引向“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培育”的融合境界,提至“立德树人”的高度,让艺术教育的美育任务得以全面落实,从而放大了艺术教育以美育人的主体效能。

2.适应主体学习心理特点

音乐审美素质是“由欣赏、表演、创作三种能力与审美需要、相关知识及价值态度三种周边支持构成的”[3]。建构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全面发展,应当遵循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规律。整体上讲,小学生心理反应活跃、发展迅速,审美素质表现出动态化、形象化、个性化特点。由于年龄跨度大(1-6年级),审美心理阶段性、过程性发展,审美感知能力发展不同步,但听觉、动觉、视觉等感知协调能力逐步增强[4],形成音乐通感学习优势。审美兴趣由感官兴趣向自觉兴趣、志向兴趣提升。审美想象由无意趋向有意、由笼统趋向具体、由模仿趋向自由。审美情感“经过多种心理功能的处理(理解、想象)”和“对日常生活情感的形式化、程序化和组织化”[5],逐步向高级情感发展,情感内容逐步丰富,相近率逐步提高[6]。审美表现是主体的行为活动,主要是歌唱、演奏、表演等,其能力和质量逐步提高。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建构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既要形成学段和年级梯度,又要突出学段和年级重心。

3.遵循音乐艺术学科特性

音乐学科的美育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音乐教学就是审美教学。建构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要遵循学科特性,让学生融入音乐听觉艺术大美境界:感受知技美、想象形象美、领悟思想美、体验情感美、表现动态美、历练心志美,形成人格美。如果不能明确体现音乐学科特性,就会使课堂教学步入误区。音乐学科特性主要有三点。①声音特性。音乐以声为美,“构成音乐特殊性的一切其他因素,其根源都在于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7]。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造型,只有聪慧的听觉才能感知音乐美的真谛。音乐审美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觉感知在通感中的“引擎”作用。②情感特性。音乐因情而美,音乐情感像涟漪、似潮汐、如风暴,在时间里演绎不尽。音乐审美教学目标应突出情感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音乐情感美,并且“把情感视为现实生活的折射,纳入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范畴”[8],激发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③动态特性。音乐以动创美,它是“为了自身的社会存在而要求表演的艺术”[9]。仅有乐谱而没有奏、唱等动态演绎,就表现不出音乐声音美。音乐表演是动态美的集成,追求声、形、情、意自然融合。审美教学目标应聚焦音乐情境活动,让学生先感受音乐整体美,再有序体验音乐元素美,在此基础上最终领悟音乐无限美。

二、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结构分析

审美感知是主体心理活动,建构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应当体现主体审美素质和谐发展的生态结构特征,以宏观视角广泛开发课程审美资源,将“以美育人”理念渗透于“欣賞”“表现”“创造”“联系”的艺术实践中。教师必须抓住课程综合有利条件,放开审美教学目标价值生成空间和创造自由,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发挥审美判断和价值选择智慧,实现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因材”建构和审美素质“因才”培养。“新课标”虽然突出了审美感知的基础价值,瞄准了课程教学审美素质培养力点,但需要深入领会审美感知的基础效力不仅能引发想象、思维等艺术认知活动,而且能激发情感、意志等艺术心理活力,所以它既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基点,又是音乐以美育人的动力源点。审美感知功能辐射至音乐学习全方位、全过程,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养成都结缘于此。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开发,必须全面落实新课标的审美精神,坚持审美素质整体培养价值观,面向主体审美素质个性化发展,形成多维度、多层级、多序列的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生态结构。

1.音乐知技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知技是构成音乐课程的基本内容,应正视这一客观的学科规定性,这是保持音乐本色的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开发的根本要求。重视、突出情感审美而淡化、忽略知技审美,是实践中音乐审美教学目标认识的偏误。知技是音乐审美感知直接对象,通过对知技美学信息的摄取和加工,不仅形成审美认知(感知、想象、思维等)能力和智慧,同时还激发审美情感、审美意志等心理活力。没有知技的审美认知,便没有情感和行为的审美体验,更没有人格精神的审美化育。知技审美认知是催发情感审美体验、发展意志审美能力、养化人格审美精神的基础保障。

音乐作为审美育人课程,要遵循学科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建构知技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比如对音高、音长、音量、音色、音速、音级、节奏、旋律、和声与音符、发声(歌唱)、演奏和音乐文化等审美价值,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使之融于课程单元和项目的审美教学目标中。实际上,“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已搭建出知识与技能梯度序列,但需要通过“再认识”深入领会音乐知技的美学意义。建构课堂审美教学目标,应联系具体的音乐作品或项目教学内容,对“新课标”明确的知技教学要求进行“再加工”:淡化其物理性态,强化其美学性态,突显知技审美教学目标的价值特征,形成层级体系分布,以利于学生有序获得知技审美感知。音乐抽象的基本表现就是知技抽象,虽然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声音来体现,但小学生听觉感知能力有限,容易形成知技审美认知障碍。而化解这一障碍的关键就是在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开发中,让抽象的知技形象化、动态化,转型为视觉、动觉等感知领域的美学表征,在教学过程中激活通感机制,增强学生听觉审美感受。

2.音乐情感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情感是人认识世界的态度倾向,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与其它心理因素相互影响、渗透,并发挥主导作用,有机合成心理能力。音乐能以奇妙的抽象表达人间情感具象,并以情感的丰富性、深刻性激动人心,增强审美活力。情感审美是主体情意的自我感悟,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是被听者作为一种感情范畴来体验的……这种体验是依靠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和听者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来实现的”[10]。所以,音乐情感审美教学目标不宜将作品情感简单定型,直接将作者的情感倾向机械灌输给学生;而应树立激励导向,运用情感熏陶手段,发挥主体积极性,激活个性情感经验,让学生投入通感情境,涌动真情,美化情怀。

情感唯真为美,情感审美教学目标价值重心应落在真情培养。“新课标”倡导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阐明“审美感知具体指向审美对象富有意味的表现特征,以及艺术活动和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因而,音乐情感审美教学目标要融合多种类型情感的育人价值。建构音乐情感审美教学目标,一方面应遵循“新课标”的情感导向,深入发掘教材情感审美内容,并通过校本教材建设形成具有基本情感、个性情感、高级情感层级特征的育人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应遵循儿童情绪发展规律,全面整合社会、生活情绪经验,形成包容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类型特征的育人价值体系。两种育人价值体系在培养规格上体现出过程和梯度,并达成渗透、融合的关系。这样,才能有序推进学生情感审美能力发展,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品味人间真情,在真情体验中学会调控消极(负面)情感,发展积极(正面)情感,养成个性情感、高级情感,从而升华情感,提高审美育人效益。

3.音乐行为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行为审美是表现性审美,既是表现音乐声韵美,又是表现主体形神美。不仅歌唱、演奏、表演等音乐表现和编创是行为审美,而且音乐情感体验和知技习得都需要通过行为审美才能实现。“新课标”将“创意实践”列入核心素养,课程以“欣赏”“表现”“创造”“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学习内容。音乐实践催生行为审美智慧。建构音乐行为审美教学目标,要尊重学生的动态学习惯性,针对各类艺术实践的课程内容特点,面向音乐实践过程,整合育人价值。

音乐无限美。建构行为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必须放开眼界、拓展路径。首先,面向课堂开发。学生聆听、欣赏音乐不仅心神灵动,而且身体律动,即使是和着节奏和旋律的随意而动,都具有行为审美意义。教师介绍乐(歌)曲背景、传授知识技能、语串教学环节,都要以行为示范启发、激发学生行为审美体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更要借助行为审美激发通感能力、想象和思维活力、情感反应效力才能实现。不仅要有序开展单项性行为审美活动,而且可以围绕教材单元主题,整合相关音乐作品,编创“音乐舞蹈”项目,营造“声形合一”的艺术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完整性行为审美体验(表演)。其次,面向校园开发。着力学科渗透,开展音、体、美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在校园搭建艺术展演平台,丰富行为审美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内容,编创音乐课本剧,加深行为审美体验。在学校重要典礼、纪念、节庆等文化主题活动中,推进行为审美体验。再次,面向社会(包括家庭)开发。音乐生命源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活动是最直接的实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文艺演出、各级艺术展演和比赛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行为审美素质。

4.音乐个性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个性审美是学生自能、自主、自觉的审美,以个体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音乐学习中,个性审美体验获得的心理感受最为深刻。应着力建构音乐个性审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技,体验音乐情感,呈现音乐行为,实现对音乐意蕴的独特参悟。“个性化目标教育”是俄罗斯学校着力实验的现代教育创新理论,“突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11]。音乐审美最终要归至个性审美:从学科特点审视,音乐由于表现意蕴的不确定性,自然会通过美妙的乐声打动学生心弦,让学生发挥通感能力获取个性审美信息(形象、色彩、动态甚至味道、温度);从主体特点审视,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能力存在差异,对音乐美的理解与表现自然不同,音乐教学虽然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动,但学生只有通过个性锻炼才能实现审美素质转化和提升。实现个性审美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崇高追求。

音乐个性审美教学目标育人价值渗透在知技、情感、行为审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中。其一,渗透在知技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中。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调适审美方式,达成个性审美目的。课堂教学中,在对知技审美能力标准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以分层教学放飞学生知技个性审美自由。其二,渗透在情感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中。音乐情感审美虽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宽泛性”[12]。音乐情感熏染力极强,音乐主题情境可以导引或控制学生情感审美倾向。但音乐情感培养不能满足于主题情境“指向性”审美教学,还要深入推进个性情感审美体验,激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意义形成独特感悟和个性表达。其三,渗透在行为审美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中。学生在演唱、演奏、表演、编创等行为审美活动中,以行为表现演绎音乐美,以音乐美修炼行为美。行为审美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精神,即使对教师明示的审美意蕴的认知、示范动作的模仿,学生都要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情智配合才能完成,其结果必然包容个性审美创新。行为审美教学目标育人价值要在满足学生听、唱、奏、舞等艺术学习需求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审美能力的发展,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这正是音乐“以美育人”“立德树人”之精神旨归。

参考文献

[1]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4.

[2] 姚文放.“审美”概念的分析[EB/OL].(2014-07-21)[2021-02-22].http:// www.cssn.cn/zhx/zx_mx/201407/t20140721_1262048.shtml.

[3] 周海宏.国民音乐审美素质的构成与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层次[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04):13.

[4][6]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02-105,112-113.

[5] 王家祥,杨阳.音乐审美情感[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03):52.

[7][9][10] 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于润洋,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9,132,42.

[8] 申波.音樂审美特殊性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02):42-45.

[11] 刘玉霞.俄罗斯现代教育学中个性化目标教育理论的基础摭谈[J].新课程研究,2014(08):18-19.

[12] 薛咸宁.浅论音乐审美个性的培养[J].黄河之声,2007(17):65-68.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建构目标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