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导向的作业观及作业设计策略

2022-05-30周曼云

中国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周曼云

【摘 要】减负提质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关切”,而作业问题一直是“减负”的焦点。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认识作业、如何设计作业成为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更新作业观念,建立作业设计体系,开发目标清晰、类型丰富、可供选择的作业,提供评价工具等角度,探讨素养导向的作业观及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素养导向 作业观 设计策略

一、树立素养导向的作业观

如果学习是通过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升素养的过程,那么作为学习活动的一种,作业应该存在于学习的全进程。“如果说课堂是教师在现场组织学生开展的集体学习活动的话,那么作业便是教师在隐身状态下引导学生开展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载体。从这一角度看,作业是与课堂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1]作业是学习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可以把作业分为预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三者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预前作业”侧重对课堂学习做出准备和铺垫,处于学习系统的前阶段;“课堂作业”侧重在教室场域中完成,处于学习系统的中阶段;“课后作业”侧重对前两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调整,同时推动下一阶段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把这三者分别称作“预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作为一个整体的学习系统,它们相互支撑、循环发展,功能上各有侧重,地位上并无区别。

特别是在素养目标指向大单元设计、大概念学习的当下,教师更应该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作业。预前学习不应只是查查字词、读读课文、了解背景这么简单,课后学习也不应只是抄抄字词、刷刷习题这样枯燥。

二、建构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体系

我们倡导要像对待课堂教学那样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因为作业原本就是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应是课堂学习的附属品。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语文作业?

1. 明确作业功能与作业形态的对应关系

要想最大化地发挥作业功能,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就要明晰作业形态与作业功能之间的关系,即目标不同,作业的形态应随之变化;作业形态不同,其承载的功能也就不同。具体来说,如果为了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完善策略,学生应侧重完成积累、整合间接的知识经验以及操练技能类作业;如果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会主动建构和自我调控为目标,学生应完成带有情境或复杂条件的探究类作业;如果为了丰富体验、内化情感、提升认识,学生应完成交往、审美和道德体验类作业,如游学参观、社会服务、角色扮演、演讲朗诵、模擬法庭辩论等实践活动。

2. 建构完整、科学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

为避免作业设计与布置的随意性,使作业活动真实、紧密、有效地存在于整体的教学系统中,有效落实素养目标,教师需建立符合学情和学科特点的作业设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作业设计的原则、目标、难度、机制、形式、时间、主体和评价等。“原则”部分,包括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与前后学习环节和学习目标的适切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发展高阶思维的挑战性等。同时,作业设计应追求目标导向,即教师要明晰学生通过做作业应达成的水平要求,从而增强作业的可解释性。与目标要求相关的是,作业应体现能力层级和难度水平,依据不同的学习机制,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任务。为提高质量,作业要引入评价机制,评价主体包括自身、同行和学生等,评价形式包括教师面向学生的口头调查、对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评估、执笔测试等(见表1)。

三、指向学科素养提升的作业示例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知识容量和素养要求而言,一节40分钟左右的课,受时间、场地、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学习情境只能最大程度地“仿真”,很多学习活动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而预前作业和课后作业在时空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它们把课堂中更多的“模拟”情境转变为真实的社会情境,把真实情境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直接当作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关联,如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由做题转变为做事、由解析习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让知行合一的学习更多地发生。

因此,指向素养提升的语文作业,特别是高中学段的作业,应以单元为单位或以一周为时长,来进行整体设计实施。设计作业时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在学校无法实现的内容优先成为作业,如各种体验与实践的作业。第二,在学校可以实现但在校外更适合实现的内容,适当布置成作业,如扩展阅读、资料搜集、项目研究、活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第三,与环境无关、家校都可以实现的内容,尽可能通过高效课堂的方式整合在校内完成”[2]。

我们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北京市五十七中学余丹老师是这样布置预前作业和课后作业的。

〔预前作业〕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在室外实景中录制朗诵视频。要求:(1)每个小组负责一篇文章;朗诵、配乐、录制、剪辑等各司其职。(2)注意录制视频的外部环境——安静优美;要有背景音乐。(3)有感情朗诵,根据文章内容变化选择合适的语调、语速;表情、动作自然;可以漫步,可以观景背诵。

这个作业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点,即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感知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选择室外场景,较好地契合了本单元写景散文的学习特点,建立了课本学习和真实生活的紧密关联。更值得称道的是,此项预前作业与后面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形成了活动系列。单元起始课的第一个环节即请学生欣赏自己录制的朗诵视频(综合剪辑版),引导他们进入文本学习情境。在结束第一个专题“写景工练,言情深至:散文的情景美”后,学生要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欣赏班级语文平台上的各组朗诵视频(完整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则,写一段赏析文字。从原文本内容、朗诵者表现、外景拍摄、背景音乐选取等角度进行综合赏析。要求: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200字。成文后,发到学科平台上交流。

这项作业要求回看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对文本再熟悉,对情感再体验。要求课后观看所有视频,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和认可。要求对视频进行赏析,语文能力就从阅读走向了评价。特别是开放性的平台交流,有利于每位学生展示自我,增强学习的获得感。

〔课后作业2〕在学科平台投票评选班级“优秀朗读者”“优秀评论者”,为你最赞赏的获奖者撰写颁奖词。要求:评述精当,字数不限。

这项课后作业由上一个写作活动衍生出来,相较前者,这个活动增加了真实的学习活动情境。前者有字数要求,这个没有,是为了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努力做到不额外增加学习负担。利用平台留存视频和赏析、评价资料,既延长了学习资源的使用时间,又可为学生自我表现留下回忆。

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预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是一个整体的学习系统,三者相互支撑、循环发展。循环发展,意味着三者不是静态的、孤立的存在,即预前学习可以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一部分,课堂学习可以转变为课后学习的一部分,而课后学习又可以转变为预前学习的一部分。出现转变是教学的应然,因为教学由纸面设计走向课堂实操,必然因学生表现、课堂生成等而做出动态调整。这里我们仍以余丹老师所做的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预前作业〕任务2:初读文本,概括文本画面及其特点。

你从北宋走来,看过赤壁的水月,攀过雪中的泰山;又观过清华园的荷塘月色,品过故都的秋味,抵达了苍幽的地坛。请概括本单元课文中主体画面的特点,把它们填写在下表中。

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求学生以填写表格的形式,对单元中所有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自主梳理。作为预习作业或预前学习,这种形式比空泛地要求学生在家完成读课文的任务更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因而也更有实际效果。又因为课文难度和学习容量都比较大,这项作业必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所以它又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一环。又或者,基于学生尚未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这项活动可以由预前学习转变为课堂学习。

四、制订和提供作业表现型评价工具

课下作业,包括预前作业和课后作业,本质上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而独立自主的学习,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处于“离席”状态。由于作业难度和学生基础不同,作业设计还应包含能够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策略支架。学生借助这些策略支架,能够正确、高效完成具有思维含量的作业。最好还要包含用于自我诊断提升的评价量表,学生根据量表中的关键性表现要求、达成关键性表现的学习支架的使用情况,做出素养水平等级的自我评价,即过程性评价。这既是核心素养达成的关键手段,也是核心素养本身的一部分。

减负,不意味着随意降低学习难度,也不意味着单纯减少作业数量。减负,首先要求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真正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质量,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提高学科课程育人能力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张丰.学习设计与作业设计:融汇“教”“学”全过程[J].人民教育,2019(23):47.

[2] 项纯.作业负担重的真问题在哪里[J].今日教育,2019(3):47.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00480205B)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