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俄罗斯做广播孔子课堂负责人

2022-05-30向蓓莉崔璐向蓓莉

中国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俄方孔子汉语

向蓓莉 崔璐 向蓓莉

我出生于1982年10月,家里有三口人。我父亲是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母亲是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母亲上学时学的外语是俄语,她对苏联有非常深的情结,我是听她唱苏联歌曲长大的,所以我从小就对苏联有好感。

我父亲一位同事的孩子在乌克兰工作,跟我父亲介绍了乌克兰的情况,我们觉得基辅国立大学在欧洲排名比较靠前,是高质量的大学。于是,千禧年起我开始了在基辅国立大学新闻学院的留学生活,在那里读了本科和硕士,后来在那儿工作。

在乌克兰学习生活了近十年后,我回到北京,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0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家汉办开展合作,成立了广播孔子学院。2013年,我被派往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广播孔子课堂(Radio Confucius Classroom RSVPU-CRI,以下简称“叶卡课堂”)担任中方负责人。

广播孔子课堂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孔子课堂。国际台在全球创建了12家广播孔子课堂,每个课堂都不太一样,有一些是和当地广播电台合作,进行线上授课;日本的是跟中日友好协会合作创建的;只有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广播孔子课堂是和当地大学合作创建的,在教室里授课。

按照之前的媒体工作思维模式,我认为应该多影响课堂上的教师和学员,让他们再去影响身边的人,从而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得益于在新闻单位的工作经历,我清楚中国立场,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地传播中国的语言文化。毕竟教书育人不是我的专业,让我这个媒体人来做课堂工作,应该更多凸显对外传播。

因为我有长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经历,所以可能更容易理解俄罗斯人的立场和思维方式,更善于跟俄罗斯人打交道。这也是我在课堂工作六年来比较愉快、比较顺利的最大原因。

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的主教学楼位于叶卡捷琳堡市的城郊,大学提供了近市中心的一栋独立教学楼用于孔子课堂开展教学工作。不像大部分孔子学院都是共用教室,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并配有3名24小时在岗轮值的保安。我们的教学场所应该是整个俄罗斯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最好的一家。2013年,我去的时候,叶卡课堂只有4名中国教师。这几年教师队伍得以壮大,到2020年,一共有12名中方教师,2名中方负责人、2名公派汉语教师、6名汉语教师志愿者、2名海外志愿者;6名俄方教师,院长、副院长各1名和4名本土教师。

近年来,俄罗斯对教育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俄罗斯大学为对外汉语教师办理签证邀请函必须满足很多要求,如教师需持有俄语水平等级证书、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因为这个过于严格的规定,导致叶卡课堂招聘中方教师的难度提高。这恐怕是整个俄罗斯都面临的汉语教师“用工荒”。

我们有成人班和儿童班。成人班分一到五年级,每个年级有2~3个班,上课时间为每天18:20~21:00。成人一年级班由中方老师和俄方老师共同教授,中俄老师一周一轮换,升到二年级后就全部由中方老师教了。儿童班的上课时间为16:00~17:30。2018年起,俄罗斯的大学入学国家考试中,新增了中文作为外语考试科目,所以近几年的儿童学员人数有了量的提升。2019年,儿童班增加了零级班,主要面向10岁以下的低幼学员,由俄方老师教。

我认为当前叶卡课堂特别需要具有幼教能力的中方对外汉语教师。国家汉办派来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大都很年轻。他们教成人班还可以,因为成人班学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驱力,不需要进行过多课堂秩序的管理,但是教儿童就很吃力了,外国的小朋友们并不好管理,大部分学生家长也很难配合教师完成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我们一般把儿童班交给俄方老师教,但是俄方老师又存在汉语发音不标准等问题,所以说这是叶卡课堂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叶卡捷琳堡是位于欧亚分界线上的城市,离中国很近,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汉语。所以,近些年不断有家長来叶卡课堂咨询,表达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的强烈愿望。

2018年夏天,应家长的强烈要求,我们尝试给三名3~6岁的儿童开了一个一周一次课的汉语班,并且要求家长必须在教室后面协助维持秩序。通过这个三人班的尝试教学,我们发现,中方老师完全具备教授低幼儿童的能力,只是在维持课堂秩序上有所欠缺。于是从2019年开始,我们尝试开了零级班,收了五名6~10岁的小朋友,一周一次课,课时较短,由俄方老师教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汉语会话,看一看他们的学习情况。结果一切顺利,次年他们就跟着一年级的儿童班一起学习了。

叶卡课堂成人班选用的教材是《新实用汉语课本》,到了高年级的第三册之后,改为《汉语新目标》。《汉语新目标》更贴近学员的生活,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成人班高年级(五、六年级)使用的是《博雅汉语》,由对外汉语专业的中方老师教授。

儿童班使用的教材是《跟我学汉语》和《快乐汉语》。主要用《跟我学汉语》的第一、二、三册和《快乐汉语》的第一至四册。儿童班五年级结课后,就会并入水平相对应的成人班。一般是学完了儿童班五年级,衔接《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第一册,从第九单元开始接着学习。我们还有一套辅助教材是《你好,中国》。《你好,中国》是我们台俄语部自己研发的视频短片,教师会在上课前5分钟放1~2个小视频,一方面让学生安静下来,另一方面就是等一等迟到的学生。这些教材除了《博雅汉语》是英汉双语之外,其他都是俄汉双语的。

此外,我们还有HSK①的短期培训班。培训班一般在考前开设,考生在考前一个月,连续上四节培训班,由专门的老师教授。

中方老师和俄方老师在教课上是不同的。中方老师更看重学员是否掌握了每节课的重点。回家后学员的复习、预习都是不能缺少的,下堂课老师会就上节课的教学点进行复习、考查,看学员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俄方老师在这方面比较松,这个知识点已经讲了,学生没掌握、不记得没有关系,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就再讲一下。此外,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因为俄方老师曾经也是学习汉语的学生,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把自己在学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告诉学员,这一点是中方老师不具备的。

剛来的第一年,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俄罗斯小姑娘。小姑娘的汉语学得非常好,年仅14岁,这个年龄应该在儿童班上课,可是她要求在成人班上课,因为她觉得儿童班的进度太慢了。她的自学能力非常强,有学习汉语的天赋。但是她不爱和人交流,甚至上课老师提问,她也拒绝回答。我希望她能代表叶卡课堂参加俄罗斯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和她沟通过几次,她都拒绝了。我觉得既然有这么合适的学生,请她代表叶卡课堂参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于是就想请俄方老师跟她沟通。但是俄方老师直接跟我表明,学校是不会去沟通的,因为参不参加是学员个人的选择,学校不能要求或者强制。此后,每一年的新老师到任培训时,我都会分享这个例子,让大家注意应该怎么样跟自己班上的学生沟通。我也建议新到任的中方老师去听一听俄罗斯本土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更加适合俄罗斯的学生。

我认为派出单位应该给派出的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例如,在俄罗斯,中方老师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首先需要会俄语。俄罗斯的英语普及率不高,能熟练运用当地的语言有助于有效开展工作。其次,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可能对于许多公派教师、志愿者老师来说,此前更多地关注教书育人的能力,所以派出单位可以在口径、国际动态方向等方面增加相关的培训。最后,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每一位海外教师需要具备的,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我相信,选择外派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对于汉语教学工作都抱着极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热情总会被消磨掉。所以,更需要大家有极强的责任心,认真完成工作。

在俄罗斯工作,处处需要语言和翻译技能。我自己有教学任务,同时叶卡课堂大大小小的活动结束后,我也要赶新闻稿。我的工作职责具有复合性,用一句话表述就是:“不能做好翻译的记者不是好教师。”

叶卡课堂每年都组织很多中国文化活动,从各方面介绍中国的文化。每周五晚上还有观影活动,外交部给我们寄了很多带有俄文字幕的光盘,有纪录片《孔子》、电影《人在囧途》等,我们有时候也会放给学生看。每年新老师来了之后,他们会把当下中国最新的发展和动向融入课堂,如带学生用微信、认识抖音,等等。要说孔子课堂的工作对于当地民众最大最直观的影响,应该是他们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国人,有些学员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自己会主动要求让中国老师来教他们,他们和中国老师真真实实地互动,对中国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在俄罗斯工作期间,恰逢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非常密切。我们跟当地媒体的关系比较融洽,叶卡课堂从来没有出现任何负面的报道,都是正面积极的报道。不论是当地斯维德洛夫斯克州报社,还是俄罗斯塔斯社,甚至乌拉尔航空公司也对叶卡课堂进行过报道。2019年12月24日,在我任期结束即将离俄回国之际,我收到了叶卡市教育局和叶卡市行政部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司司长亲手给我颁发的感谢信及荣誉证书,对我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带动乌拉尔地区青少年学习汉语的热情方面表示感谢。

如果最不满意是1分,最满意是10分,我给自己在海外的工作打8分,还是比较满意的。走出国门,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正确认识中国,让他们离开电视和书本上的认知,切切实实地接触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从中国人的口中了解中国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是特别正确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可能短时期内看不到结果,但是长远地看,十年、二十年之后,就会看到改变了,所以今天在海外的每一位汉语教师都是英雄,大家在共同做着一件特别有意义、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访谈后记

采访曾担任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广播孔子课堂中方负责人的程谟老师,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的何芳院长推荐的。

2020年1月30日上午我在丹麦,用微信与北京的程谟老师进行了远程访谈。程老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拉中心乌克兰语部工作。诚如她言,十年青春岁月在乌克兰度过,她的性格贴近乌克兰的民族性格“直爽,属于行动派”。

程老师的童年回忆里,那句妈妈上学的时候学的外语是俄语,她是听着妈妈“唱着苏联歌曲长大的”,生动呈现中苏曾经的亲密关系印记,以及那段历史对下一代人的影响:“所以我对苏联有好感。”家国情结直接影响了程谟老师去乌克兰留学以及去俄罗斯工作的选择。面对俄乌冲突,她为双方感到惋惜。

口述史的细节展现了程老师经历的中俄文化相遇、冲突及至尊重与接纳,以及她对于中方教师在俄任教胜任力的观点:需熟练运用俄语、明确立场、具备对工作的责任心。程老师离任之际,收到叶卡市政当局给她颁授的感谢信与荣誉证书。

口述史文本经研究助理崔璐和我整理,程谟老师修订与确认。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俄方孔子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