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
2022-05-30周丹
摘 要:文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促进他们对民族精神的正确理解以及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文化观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西方语言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渗透与弘扬,寻求恰当的时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促进中职生文化品格的形成和提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周丹,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近些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许多教师总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在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传输西方语言知识和文化,盲目地追求高分数,却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种“重英语成绩,轻文化素养”的观念不利于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这种人文学科的教师才需要对学生实施中國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学科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错误的观念阻碍了中职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观察,教师发现中职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付性强,不愿意深入思考,在课堂上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他们虽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学习动力,但是在绝大多数英语课堂中缺乏参与积极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立足于自身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必要性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军事或者是经济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可以促进中职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因此,身为中职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要充分挖掘英语学科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要培养中职生的语言知识、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中职生也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每一位教师重视。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每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需要继承、发扬。中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所以中职教师要主动担起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和语言知识点进行融合,既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词汇、句型和语法,也要让学生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英语表达,这二者缺一不可。在全球化背景下,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英语学科是让中职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窗口,也是向外输出本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寻求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当补充中国文化元素,以此来提高中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边倒”。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把侧重点放在对西方知识、西方文化的讲解上,忽视对本国优秀文化的渗透,这就属于“一边倒”的教学,不利于促进中职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要知道,语言、文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用英语表达、传播,以此来锻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大部分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加之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盲目地追求更高的考试分数,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传输单词、语法或句型等语言知识。这样虽然可以把现行教材中的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却忽视了对中职学生文化意识或文化品格的培养,久而久之,就让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抑制了其文化素养的形成与稳步发展。这种“重语言传输,轻文化渗透”的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少系统性
一些教师认为文化意识等同于文化知识,在讲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时,往往浅尝辄止地向学生渗透一些表层的文化知识,却没有引领学生挖掘其中的内涵,这样很难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文化知识却难以形成文化认同。也就是说,教师在英语课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有所涉及,但还不够系统、完善,缺乏对整个教学流程或环节的整体设计,教学效果不佳。
(三)中职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
一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这种人文学科的教师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长期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阻碍了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阻碍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如果教师在英语课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英语知识却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那么学生在课后就更难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缺失
一方面,教师缺乏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这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中职英语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认为这是语文教师、思政教师的职责,在英语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肯定不及语文等其他学科来得更有效果,未意识到自己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教师的渗透方法不够创新,难以调动中职学生了解本国文化的兴趣。目前中职英语课堂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还比较枯燥、单一,难以引起中职学生的关注,教师只是简单地把讲解内容和板书进行结合,或者运用PPT向学生呈现内容,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阻碍了其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明显。
(二)教师文化素养缺失
第一,由于英语教师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攻读英语专业,所以接触到的西方文化知识较多,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虽然专业基础比较牢固但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比较缺乏,在课上可以很好地向学生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组织教学等,但却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没有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接收和理解。第二,迫于分数压力,注重应试教育。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只注重向学生讲解单词、语法等知识,希望学生能够在课上掌握考试的要点,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不利于中职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职学生必须转变自己的英语学习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和英语学科间的关系,增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并注意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适当地积累与中华文化有关的知识,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正迁移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鼓励中职生在日常学习中留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例如,“Time to Celebrate!”这一单元要求中职生描述自己是怎样庆祝节日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和身边的同伴交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俗语或节日活动,让学生关注网络上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并收集相关信息等。让学生在课上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庆祝春节的,西方人是如何庆祝圣诞节的,通过对比、交流来了解中西方节日的差异。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英语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比如针对“Plan for Chinese New year”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三分钟的演讲,让学生在讲述春节计划的过程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对本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深入了解。
(二)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主动性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某个方面或某个事物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兴趣引导,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自觉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或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既能形成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也可以增强中职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如饮食上、节日上的差异。在讲解西方的圣诞节时,可以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在讲解西方的情人节时,可以与中国的七夕節进行对比,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在对比的过程中加强中职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电影,如《刮痧》《喜福会》《推手》,其中的片段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此来开阔中职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其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鉴赏、适应及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多元文化教育是指教师要引领学生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让他们学会客观看待各国文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交流是一种跨越两门语言、两种文化的过程,并不是对某种语言的单向学习。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跨文化鉴赏、交际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客观鉴赏,也要鼓励学生用英语来传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以此来提高中职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树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训练中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思想认知和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摆脱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陈旧理念,将语言、文化融为一体,逐步树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的意识,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和渗透,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素养”型的人才。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要摆脱以往“重知识、轻文化”的错误观念,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引领学生体验、思考并探索中西方文化。同时,教师需结合中职学生容易泄劲、缺乏韧性的特点,鼓励他们运用英语来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使他们树立较强的文化传承意识,让中职生形成全面、正确的文化认知,既能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可以汲取先进的西方文化,从而获得综合性发展,最终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维林.商务英语中职本科分段贯通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7(2):36-38.
[2]苟波.浅谈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9:190-192.
[3]陆勤超.中职英语教学的心理学策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5):55-58.